在自動駕駛圈一直被調侃“起個大早,趕個晚集”的百度,終于火了一把。
更確切地說,火的是百度旗下自動駕駛出行平臺蘿卜快跑。
打開這幾天知乎的汽車版塊,熱點問題幾乎被蘿卜快跑的相關提問占據,每個問題的回答數量和互動參與量都非常高。
而在微博的武漢地區熱搜榜上,蘿卜快跑的相關熱搜也出現了霸榜的情況。
從2020年就開始在北京、武漢、重慶、深圳、上海等地開展全無人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與測試的蘿卜快跑,終于體驗了到了一把當“頂流”的感覺。
這也不禁讓人疑惑,蘿卜快跑究竟發生了什么?
1
—
謠言就是這么傳出來的
這場“火”燒起來的的原因并不單一。
首先是幾個數字的誤傳濫用。
下面這張截圖來自于百度集團2023年年報。其中提到,截至2024年1月2日,蘿卜快跑在開放道路提供的累積訂單量超過500萬單。此外,2023年第四季度,無人駕駛訂單占武漢整體訂單組合的比例達45%。
先記住這幾個數字,一會要考。
再來看另外幾個數,百度在2024年一季度的財報中披露,截至2024年4月19日,蘿卜快跑累積為公眾提供的自動駕駛出行服務訂單超過600萬單。
而在5月的Apollo Day上,百度汽車機器人部總經理尹穎表示,首批交付的第六代無人車將從即刻起在武漢投入使用,年內計劃在武漢完成千輛無人車的部署。
上述這些數字,在當初披露時,并沒有引起過多的關注和解讀。
但在這一波的熱度中,不少人給這些數據加入了一些人為的“加工”。
比如下圖這張截圖,來自于7月10日,浙江衛視新聞中心的中國藍新聞官方賬號發布的視頻內容。
其標題赫然寫著“武漢投入一千多輛無人駕駛車”“幾個月訂單就超過500萬單”。對于沒有關注過百度的普通群眾,很容易理解為,近期蘿卜快跑在武漢市投入了1000輛無人駕駛車,且短短幾個月就拿下了500萬次訂單。
但只要結合財報的真實情況,就能很快發現這樣的傳播有多荒謬。
不得不說,張雪峰關于新聞學的評價再次被印證。
而百度財報中提到的45%這個數字,本意是指,全無人駕駛車輛(既沒有安全員)的訂單,占整個蘿卜快跑所有無人駕駛訂單(有安全員和沒有安全員)的45%。
但在最近的傳播中,這一數字代表的意義也逐漸變樣,讓不明真相的群眾認為,蘿卜快跑的無人駕駛訂單已經占到了武漢整個出行服務的45%,大為震驚。
△知乎提問截圖
隨著話題發酵,傳聞的愈發離譜,武漢交通運輸局的相關負責人也不得不出面辟謠,表示目前蘿卜快跑在武漢只投放了400多輛無人駕駛汽車,占日均運營網約車的比例不足2%。
其實,只要動手搜索一下5月Apollo Day的相關報道,就能知道,百度集團副總裁、智能駕駛事業群組總裁王云鵬在百度Apollo成立七周年當天發布全員信中就透露,蘿卜快跑在武漢每天單量已經超過武漢全城網約車市場的1%。
雖然他用的詞是“超過”,但按正常的邏輯想也該知道,怎么樣都不可能超到45%。
就這樣,真實的數據+虛假的語境+大平臺媒體看似背書的宣傳,為蘿卜快跑的“火”又添了一把柴。
2
—
先射箭,再找靶子
那么這把“火”的起因究竟是什么?
或許我們要把時間調到6月30日。
當天,北京市經濟和信息化局發布了《北京市自動駕駛汽車條例(征求意見稿)》,要為解決自動駕駛創新活動面臨的主要問題進行立法。
其中提到的“創新活動場景”包括:
(一)城市公共電汽車客運、出租汽車客運(網約車)、汽車租賃等城市出行服務;
(二)除危險貨物運輸外的道路貨物運輸;
(三)擺渡接駁、環衛清掃、治安巡邏等城市運行保障;
(四)國家和本市支持開展的其他應用場景。
但顯然,相比(二)(三)(四)項場景,包括網約車在內的城市出行服務更受到了媒體、資本市場以及普通群眾的關注。
同時,由于北京作為首都的特殊性,其對自動駕駛立法的動作一出,很快就被資本市場解讀為自動駕駛即將在全國推廣的信號。
此時,各路分析師便開始尋找“標的”寫邏輯。
而在5月Apollo Day上透露過年底將在武漢實現收支平衡、2025年全面進入盈利期的蘿卜快跑便進入了分析師們的視野。
于是我們看到了各種測算,Robotaxi背后的萬億市場仿佛已經觸手可及。
“400多輛車其實算不太過來,但資本市場炒,肯定要找個邏輯。總不能說自己是聽了熱點來炒的,雖然事實確實是這樣,但展現出的得是資本市場自己找的邏輯。你和客戶聊,必須有這個。說白了,如果百度是三年前說收支平衡,資本市場大概也能給你算出個盈虧平衡的表”。一位券商分析員,對此已經見怪不怪。
雖然是射了箭再找靶子,但顯然大家都很配合,于是,股市中智駕類的標的,都普遍迎來了大漲。
蘿卜快跑也隨之被推到了最前方。
3
—
民生,引發更大規模的關注
除了資本市場的炒作和媒體對蘿卜快跑實際運營情況的以訛傳訛,這次蘿卜快跑的出圈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事關民生。
就在蘿卜快跑出圈的前兩天,廣州交通部門發布了最新統計,當地網約車司機日均營收從343.34元降至311.63元。這意味著一些網約車司機即便是“整月無休”,在未扣除用車成本的情況下月收入也不超1萬元。
而此時自動駕駛的來勢洶洶,讓以此謀生的司機群體自然是充滿了抵觸情緒。
再加上不少自媒體,完全不調查數據來源的準確性,就以此作為依據,渲染科技發展將對民生帶來巨大負面影響,進一步加重了普通群眾的恐慌情緒。
最終,在媒體、資本市場、廣大的群眾多方勢力的作用下,蘿卜快跑站在了下半年開局車圈以及智能化圈的C位。
4
—
緩解創新的疼痛
7月11日,我們的同事親自在武漢體驗了一次蘿卜快跑,收費情況與媒體報道的6km收4元水平相當。
但也能發現,這樣優惠的價格來源于平臺的各類補貼。
這樣的情況我們不陌生。
當年的滴滴、摩拜,不都是這個套路嗎?
但僅看價格還不夠,作為一項服務,蘿卜快跑的便利性、高效性都是還有待提升的。
最近蘿卜快跑在武漢因涉及違停、龜速行駛、占道等問題,引發用戶投訴的事也引起了很大的關注。
而上面這張3.46元、5公里路程的訂單,我們光是等車就花費了近半小時。另外,或許是為了走更熟悉的道路,相比花費時間更少的路線,蘿卜快跑的車有些繞路。如果是你,會為了這樣的優惠力度,付出巨大的時間成本嗎?
所以,能不能最終跑通模式,實現營收平衡,要等一切回歸了市場,我們再來看。
就像何小鵬說的:能力、法規、商業閉環都還沒有到,說很快能打平是因為很多賬沒有算。
但不可否認的是,行業在加速。
除了Robotaxi,L3試點、車路云建設等多條路線都在齊頭并進,互相成為彼此的補充。
這是一項力量巨大的創新,破壞力也是同樣巨大。
要知道創新其實有另一個更能揭露其本質的名稱——創造性破壞。
在經濟學中,“創造性破壞”指的是能夠從內部不停地革新經濟結構,即不斷地破壞舊有的秩序和結構, 同時再不斷地創造新的結構。
翻譯一下,創新會創造出新的東西,更高效率的東西,同時摧毀舊的、效率更低的東西。
如何緩解這個破壞帶來的疼痛,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星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3739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