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球君
汽車輿論場的喧囂,總會讓我們忽視一些事實。
比如一個關鍵問題:老牌豪華車企,是不是真的不愿意發力智能電動的技術創新?
拋開社交平臺的魔法對轟,也許我們更應該關注數字、產品,以及態度。比如下面這組數字:
在中國 12 個月完成自研高速導航輔助功能落地、5 年研發累積投入 105 億元、用時 1 年為國內停車位專屬定制的自動泊車,以及車云結合的自研全新架構 MB.OS。
看起來像是某家頭牌純電新勢力的成績單,實際上來自汽車發明者——梅賽德斯-奔馳。
最近,我們參觀了奔馳位于上海的數字研發中心,在 2024 梅賽德斯-奔馳上海研發中心科技日活動上,了解了更多奔馳在智能化上的最新進展。
四個小時的分享,奔馳全方位展示了其有關智能的中國思考、中國速度,以及中國決心。
速度,在于奔馳正以更靈活、更高效的組織架構,以及技術戰略,更快將更前沿的功能落地到全系車型——包括純電、插混,甚至油車。
決心,則是從奔馳的北京上海雙研發中心、更高更深度的本土研發權限、突破傳統汽車電子電氣架構局限的自研全新架構 MB.OS……可以體現。
更關鍵的是中國思考。
當中國成為智能電動汽車競爭最激烈的市場,如何從中國消費者的體驗角度出發,進而反哺全球研發創新,是每一家國際車企都必須回答的問題。
奔馳的答案是怎樣的?下面馬上開始。
奔馳的端到端
2024 中國智能駕駛卷什么?答案一定包括「無圖全場景」和「端到端」。
不基于高精地圖數據,憑借系統自身感知規劃能力,實現覆蓋高速、城區,包括停車場全場景的智能駕駛輔助,這是中國市場智能駕駛技術的趨勢,也是試金石。
所以,我們聽到了「全國都能開」、「全國都好開」等等的宣發,各大車企都希望率先實現更優的智駕體驗。
而端到端,則更成為了車企自動駕駛技術前瞻性的體現。
全自動駕駛的核心體驗,來自于「AI 司機」帶給用戶的完全無感,而還原人類駕駛思考過程的端到端,成為各大科技公司、車企競相追逐的制高點。
也正是見證了中國市場對高等級智能駕駛的探索,當奔馳在科技日當天,展示號稱「豪華品牌第一個」的車位到車位、覆蓋全場景的 L2++ 智能駕駛輔助,我們首先有猶豫。
這種猶豫先是來自于驚喜,然后是審慎:奔馳的全場景有多全?真正覆蓋了用戶的用車生活嗎?
我們直接看官方定語:
跨虛線掉頭、有保護左轉、識別禁行公交車道、識別施工路段、繞行避讓行人、沿臨時車道完成跨實線變道、有/無保護左轉、環島、匯出匯入車道……
這意味著,奔馳的全場景 L2++,已經覆蓋了絕大多數城市出行場景,甚至包括讓熟練司機都頭疼的環節。官方強調的「全場景點到點」,在定義上給了我們承諾。
當然,能用和好用之間,我們需要實際驗證,接下來看看奔馳是怎么做到的。
最早在 2021 年 12 月,奔馳就已經成為首家滿足聯合國法規 UN-R157 認證的車企。
2022 年 11 月 30 日,奔馳在德國獲得全球首個 L4 級自動無人駕駛泊車系統的商用許可,并于次年在斯圖加特機場內提供自動代客泊車服務。
時間來到 2024,面對中國市場的新要求,奔馳推出了新一代,最高面對 L3 級自動駕駛的軟硬件系統。
硬件,首先包括高通驍龍 8295、英偉達 Orin X 等最新一代的芯片;而軟件,則包括全新一代端到端大模型驅動的智能駕駛算法等。
其中軟件更能帶給我們驚喜,因為此次科技日上,奔馳還率先公布了端到端大模型的第一個落地功能:端到端智能泊車。
端到端的魅力在于數據飛輪帶來的無限成長,為了中國用戶的體驗,至今已經進行了超過 100 萬次的,基于中國泊車場景素材的訓練,同時推出了「自動泊車+記憶泊車+循跡倒車」這三大端到端泊車功能。
其中自動泊車的車位識別成功率和泊車成功率號稱達到了 98%,并且支持車頭車尾都可以進;
記憶泊車上線即可支持跨樓層、跨地上地下,以及最長3公里記憶路程;
循跡倒車的極限運行范圍可以控制在車寬+0.8 米的通道寬度,并且可以記憶 100 米全自動循跡倒車路程。
并且,奔馳同樣強調了智能駕駛的「可迭代升級」,并不是所謂的「一次性端到端」。
如果說上一個時代的輔助駕駛,勝負手在于規則、在于代碼量;AI 賦能的智能駕駛,甚至是全自動駕駛,正在要求車企擁有更閉環、更快速響應、數量更龐大的數據能力。
這種要求本質上貫穿了汽車的智能屬性,從智駕到智艙。
AI 大模型時代的興起,讓數據助理成為可能,人們開始追求專屬于自己的「賈維斯」。
反映到智能汽車座艙內,則是可以讀懂用車習慣,甚至預測用車需求的 AI 語音助理。
而這也是奔馳下一代智能座艙的核心能力:MBUX 虛擬助理。
奔馳官方向我們透露,截止 2024 上半年,第三代 MBUX 智能人機交互系統的語音交互平均用戶滲透率已經達到了 96.7%,即使是高強度使用的活躍用戶,占比也超過了 50%。
而基于生成式 AI、2-3 倍數據訓練提升的大語言模型,以及 3D 圖形渲染技術,奔馳將 MBUX 的語音助手能力全面升級為「MBUX 虛擬助理」。
助理跟助手的核心區別,奔馳認為是高效、專屬。
高效,首先體現在 0.2 秒的超快喚醒速度,以及比前代提高 1.5 倍的響應速度。
另外,高效也同時包含了誤喚醒率下降 25%,以及理解口頭化表達指令、識別并反饋情緒、全場景打斷、多音區識別等細節體驗的升級。
專屬,則意味著奔馳的中國用戶,將能夠享受專門定制的服務,譬如加入 GPT 大模型之后,MBUX 虛擬助理未來可以支持更多方言,帶口音的普通話識別率也將提升最高至 20%。
「數據嚴脫敏,隱私有保證;信息千萬條,安全第一條」,是奔馳的世界觀。
在科技日上,奔馳分享的不僅是智駕和智艙的最新成果,同時還展示了新一代 MBUX 座艙的全新數據安全技術,并且多次強調「最大化保護隱私安全」。
而奔馳對全新中國汽車市場、對數據時代、AI 賽道的理解,則是以上所有功能、體驗、安全、隱私的基礎。
MB.OS,奔馳的「中樞神經」
所以問題來到了「為什么」。
為什么奔馳在這次科技日上,可以一次性公布大批迅速響應中國市場消費者需求、且融合行業最前沿技術的智能體驗?
更重要的問題是:奔馳已經在、未來將在中國投入多大的資源,來不斷加碼智能創新?
四個字母很關鍵:MB.OS。
2023 年 2 月 24 日,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董事會主席康林松在美國加州這樣說:「軟件是奔馳未來最核心的競爭力。」
在 18 個月前,那場英偉達創始人黃仁勛、谷歌云 CEO Thomas Kurian同時站臺的發布會上,奔馳正式發布自研全新架構 MB.OS。
MB.OS 打破傳統電子電氣硬件和軟件開發方法,采用域控制架構,橫跨智能座艙、自動駕駛、車身舒適、行車與充電四大功能域。
傳統意義上的「操作系統」只是 MB.OS 的一部分,云服務、訂閱服務,都將成為 MB.OS 的能力組成。
為了充分發揮這套全新架構的潛力,奔馳將車載以太網通信速度提高到了 10Gbps,而目前主流的、基于 AUTOSAR 研發的智能純電車,維持在 1Gbps 以內的車內通信速度。行業頂級的數據傳輸速度可承載越來越復雜的智駕、智艙功能,為未來智能化的發展提供可靠支持。
全新架構和全新的標準,讓奔馳擁有更高的自研深度,以及更強的供應鏈管理能力——奔馳用極少數供應商的芯片覆蓋超過 90% 以上的電子電氣架構,從而最大限度提高了標準化、性能和效率
標準一直是奔馳的關鍵詞,到了軟件和數據的時代,奔馳依然希望引領標準,樹立標桿。
奔馳主導 MB.OS 軟件系統設計和搭建,橫跨底層、中間件、系統組件、安卓系統接口等,并自研與安全相關的功能模塊。此外,奔馳智能云中超過 80% 的軟件均自研,能支持奔馳在短時間內發布新功能。
王忻,梅賽德斯-奔馳(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梅賽德斯-奔馳中國研發自動駕駛及車聯網負責人
「到 2025 年,MB.OS 覆蓋的智能云將匯聚 1600 萬臺奔馳汽車的數據」,梅賽德斯-奔馳集團股份公司首席軟件官歐孟宇曾在 2023 年這樣說,而如今奔馳已經實現了超過 1000 萬臺車+智能云的互聯。
基于車云聯動,以及更深入的自研,奔馳可以更靈活適配不同市場,比如智能競爭的前沿陣地——中國。
MB.OS 將與谷歌 GCP和騰訊合作,為奔馳車主提供智能云服務。基于MB.OS 打造的全新 MBUX 虛擬助理、全新一代 UI/UX 設計理念、全新 MBUX 沉浸式導航等,將以豪華+科技為奔馳用戶帶來提供情緒價值的智能座艙。
中國研發,賦能全球,這是奔馳此次科技日的「信息轟炸」背后,想要傳達的核心態度。
先上一組數字:過去 5 年,奔馳在中國投入的研發資金達到了 105 億元。
中國研發團隊主導基于 MB.OS 架構的自動駕駛和智能座艙功能開發,包括無圖 L2++ 全場景智駕、全新一代智能座艙及乘客用戶體驗 PUX 開發等。
不僅如此,奔馳最新一代的全球插混家族電池包,也是由中國研發團隊主導開發,在中國完成所有研發測試并會用于全球插混車型的作品。
這套電池包歷經超過兩年的老化測試、-40℃ 到 50℃ 的極寒、極熱多環境全球場景測試,安全、質量和動力一致性等均以奔馳標準打造,超越行業平均水平。
從 2005 年的「研發服務本土生產」,到 2010 年的「中國研發專屬中國」,再到「京滬創新 研發雙擎」的「以中國創新,領全球風潮」,奔馳中國的研發歷史,同樣也是中國本土研發土壤的成熟歷程。
奔馳野心,中國速度
到今年,奔馳已經在北京和上海建立了兩個研發中心,超過2000人規模,讓中國成為奔馳德國總部以外,覆蓋領域最全面的研發團隊。
其中我們參觀的奔馳上海研發中心,主要聚焦在智能互聯、自動駕駛以及軟件創新,這些代表著下一個時代汽車「靈魂」的攻堅領域。
過去十年,中國智能電動汽車的風云突變,以及百花齊放,不僅培育出全球矚目的供應鏈和新車企,同樣也為奔馳這樣的百年豪華品牌提供了走入下一個時代的機會和條件。
「梅賽德斯-奔馳致力于打造世界上最令人向往的座駕」,康林松在 2023 年發布 MB.OS 的時候這樣說。
奔馳在過去一百多年來,一直代表著汽車消費的高端形象,進入 AI 和數據的時代,它同樣展露了繼續領跑的野心,中國市場毫無疑問成為了它的必爭之地。
奔馳能否在中國完成蛻變,擁抱 AI 和數據的變革?
我們會從市場表現中檢驗答案。
(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電動星球News蟹老板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4036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