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1月29日發布Q3財報以來,速騰聚創的股價開始大踏步前進。截至12月9日收盤,股價的漲幅已超過50%。
投資者看好,主要有兩方面原因:
首先是業績,速騰聚創今年前三季度累計營收達11.35億元,同比增長91.5%,超過了去年全年水平。激光雷達的交付量同比更是暴增259.6%。
更重要的是,速騰聚創第二增長曲線——機器人業務開始大步邁進,給市場帶來了更大的積極預期和想象空間。
截至三季度末,速騰在機器人領域的合作伙伴已由2400家突破至2600家。并且,當前多款新品已斬獲來自不同領域多家頭部機器人公司的量產定點,訂單規模超出預期。
在海外機器人市場,速騰也已經順利通過了海外機器人頭部客戶的項目驗收,并斬獲了多個海外機器人重點客戶的正式定點。
速騰預計,明年機器人領域的出貨量有望突破6位數。
這些具體數據的披露也讓市場有實感地意識到,速騰聚創,不再是一家單純的激光雷達硬件公司,已經是一家更具想象力的AI+機器人公司。
1
—
軟硬一體,從感知到移動、操作
AI+機器人的定位,速騰聚創董事長兼首席科學家邱純鑫博士,已經多次對外明確。從機器人感知出發,把機器人的“眼睛”做好,成為全球領先的激光雷達公司,只是速騰聚創實現目標的第一步。
這樣的想法,最初源自于邱純鑫的學術背景。
2007年,邱純鑫在哈爾濱工業大學讀博士時,課題就是野外環境下機器人三維環境感知。創業初期,速騰聚創主攻的也是機器人上使用的激光雷達。
在邱純鑫看來,車載市場的量產爆發只是開始,在全球機器人技術市場,更多類似汽車市場規模的行業正逐漸浮現。隨著大模型與具身智能技術快速突破,傳統工業、商業領域的機器人智能無人化改造,以及新增的消費類市場的增長潛力無限。作為機器人核心組件,以激光雷達為代表的3D感知傳感器將迎來爆發性增長,機器人行業將成為速騰的重要增長引擎。
在Q3財報會上,速騰聚創CEO邱純潮更為詳細地闡述了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規劃以及商業進展。
過去10年,速騰通過機器人“眼睛”的感知能力切入市場,未來,則是要打造更加通用的機器人“移動”和“操作”能力,作為機器人上游客戶的技術平臺,為客戶提供AI+機器人時代的增量部件。
商業模式上,速騰采用的是和汽車市場一致的柔性模式:
有整體解決方案能力的企業,只提供標準化硬件支持;
需要相關工具鏈的企業,可以提供全套工具鏈和深度結合AI算法的軟硬一體的解決方案。
在汽車圈,這樣的模式很常見,比如英偉達,就是提供AI計算的核心產品和技術。
但這是個不小且不簡單的目標。
為此,速騰在技術、人才以及量產三個方面做了不少準備。
技術層面,速騰拉通了硬件、芯片、AI三大技術棧,實現了通用性和可遷移能力。
此前,速騰的硬件技術棧積累在系統、電子、動力、光學、結構等領域。同時,對于芯片的研發也很重視,在激光雷達系統中,已在行業內率先實現了掃描、發射、接收、處理四大子系統的全棧芯片化。AI方面,則搭建了超算中心和數據閉環體系,并以車為載體,構建了從感知到規劃控制的端到端全棧能力,達到業界領先水平。
人才層面,速騰在光機電一體的激光雷達和AI解決方案的產業化和規模化發展過程中,已經積累了大量出色的工程師人才團隊和人才培養體系。
量產層面,在產品研發、采購、生產、運維等全生命周期流程中,速騰都實現了安全質量管理,具備大批量量產能力,為之后機器人相關產品的生產,提供了量產基礎。
“我們將利用前期積累的人才與技術,持續聚焦于視覺、觸覺、電機以及執行單元等關鍵模塊,為AI機器人時代提供核心增量部件及解決方案,降低機器人應用的技術和成本門檻,助力行業更快實現智能化和規模化落地。”邱純潮說道。
今年11月,速騰在第26屆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成功展示了采用自研三維力傳感器技術的8主動自由度靈巧手(下圖)研究成果,獲得廣泛關注。同時,速騰計劃將于近期展示下一代更具突破性的多底層技術融合產品。
2
—
車載業務,拓展機器人賽道的重要基石
能如此快速地開拓出新賽道,離不開過去10多年速騰聚創在車載激光雷達
2024年前三季度,速騰激光雷達的總交付量達381,900臺,同比增長259.6%;其中,用于ADAS應用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為365,800臺,同比增長292.9%;用于機器人及其他的激光雷達產品銷量為16,100臺,同比增長22.9%。
更重要的是,過程中,速騰聚創的產品均價在不斷下降,比如,ADAS產品平均單價在今年三季度已經下降至2,500元。但其毛利率,卻是在穩步提升。
今年三個季度,速騰聚創的整體毛利率分別是12.3%、14.8%和17.5%。這說明,速騰產品價格雖然在下降,但并不是以價換量,而是通過自研芯片等核心技術,提供了更強競爭力的產品,實現有效降本,以此獲得了市場認可和利潤。
在總定點車型數量上,截至2024年11月29日,速騰已成功獲得28家汽車整車廠及一級供應商的92款車型的量產定點訂單。
這其中有自主汽車品牌、合資車企、國際主機廠,還有出行平臺和小馬智行這樣的自動駕駛公司,合作范圍也從L2橫跨到L4+。
據統計,全球已有的77款搭載激光雷達上市車型中的67款使用中國廠商產品,占比高達87.0%,其中速騰聚創占比超過45%,持續排名第一。
在車載激光雷達賽道大規模化的交付,讓速騰打磨出了針對不同場景需求的平臺產品,也讓速騰在機器人賽道需求上量時,這些成熟的產品平臺能實現快速復用。
據邱純潮介紹,其E平臺產品,就能實現覆蓋汽車和智能機器人兩大領域。
該平臺產品按照車規級標準設計,既可當作汽車的補盲激光雷達,亦可作為機器人與無人機的主雷達。該平臺采用全固態架構,搭載速騰自主研發的面陣SPAD-SoC芯片和可尋址二維掃描VCSEL芯片,具備高性能和高可靠性。
由于設計小巧輕便,便于集成到不同形態的機器人與無人機中,助力機器人實現精準的建圖、定位與導航。
△速騰聚創E平臺激光雷達
此外,速騰聚創的R平臺,也就是傳統的機械式雷達,從16線到128線,從短距到長距,幾乎覆蓋大部分機器人的性能需求,也已經廣泛應用于各類場景。
邱純潮補充說:“汽車只是激光雷達其中一個應用。我們現在正在借助汽車領域取得的平臺、規模與質量優勢,在機器人、無人機等領域持續開拓更大的市場空間。”
目前,速騰已經成功與多個工業、商業、消費級的重要客戶進行不同垂直領域的新型產品的共同開發,并且簽署了大量的訂單,多款新品也將持續進行公開發布。
3
—
新的藍海
今年4月,速騰聚創率先發布200美元左右的激光雷達產品MX,將行業帶入新的階段。
將硬件做到更好更便宜,拿到行業頭部市場份額的同時,速騰聚創早已找到新的藍海——軟硬一體的AI+機器人技術平臺。
“現在的機器人行業,就是2016年的智能駕駛”,這是諸多業內人士的共識。
最近,地平線創始成員、智能駕駛一號位余軼南近日,投身具身智能創業。
華為車BU、文遠知行、Momenta等多位出身自動駕駛明星的大牛,都開啟了具身智能創業。
各大車企也陸續公開自己在機器人領域的戰略規劃,華為阿里美團等巨頭,也在今年以不同形式入局……
一個誘人的新時代,就在眼前。
對于速騰聚創,在這片藍海率先拿出了產品、找到了客戶,還將持續在AI算法、芯片、硬件三大領域保持高強度投入。
相信在激光雷達芯片化和數字化的研發成果基礎上,加上汽車級別自動化生產、產品質量等能力,速騰聚創在接下來高速發展的機器人領域將帶來新的驚喜。
很快,我們就能看到一個不一樣的速騰聚創。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車星球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5667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