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能源網&華夏儲能(公眾號hxcn3060)獲悉,近日,特斯拉40GWh上海儲能超級工廠正式投產。這是特斯拉在美國本土之外的第二座儲能超級工廠。
在特斯拉的儲能戰略中,上海工廠是重要一步棋。在此之前,特斯拉受制于儲能產能不足,隨著上海儲能工廠投產這個問題將不再成為問題。特斯拉方面表示:預計2025年能源系統裝機量將實現至少50%的同比增長。
對于國內儲能企業來說,一個強大的競爭對手已經站在大門口。特斯拉這只超級“鯰魚”的到來,會把已經習慣了“價格戰”和“內卷”的中國儲能行業攪得天翻地覆。
特斯拉儲能產品要比國內產品貴很多,但絲毫沒有影響特斯拉的出貨量和占有率。2023年特斯拉已超過陽光電源(SZ:300274),躍居全球儲能系統出貨第一,全球市占率高達15%。
中國儲能企業,可以從特斯拉這個強大的競爭對手身上學習什么?
賣爆全球不一定靠“價格戰”
在國內儲能市場,價格戰是儲能企業奉為圭臬的法寶。企業間大打價格戰,結果是大家利潤越來越薄,行業哀嚎一片。wind鋰電板塊中83家上市企業2024年業績預告顯示,有45家企業虧損,有24家企業連續第二年虧損。
反觀特斯拉,卻走了完全不同的一條路。其從不打價格戰,始終保持著產品的高價格。
一個鮮明的對比是,今年年初,特斯拉一套2小時Megapack價格為102.86萬美元(不含稅與安裝成本),單價約342.87美元/kWh,約合人民幣2.23元/Wh。而在同期,中國電建2025—2026年度儲能系統設備框架入圍集中采購項目,候選入圍供應商的平均單價僅為0.4687元/Wh。
特斯拉Megapack儲能系統
雖然貴,但卻絲毫沒有影響特斯拉的出貨量和占有率。
特斯拉公布的數據顯示,在2022年時出貨量為6.5GWh,到了2023年則達到14.7GWh,同比增長125%,2024年高達31.4GWh,同比增長113%。
據全球知名咨詢機構伍德麥肯茲(WoodMackenzie)發布的報告,2023年特斯拉以15%的市場份額,超過陽光電源(SZ:300274)躍居全球儲能系統出貨第一,2024年繼續保持全球領先。
特斯拉之所以能做到又貴又好賣,核心是兩大原因:
其一,良好的產品品質帶給客戶高性價比。
在海外市場,特斯拉的產品優勢非常明顯。以儲能系統Megapack為例,權威機構給出的評價是,能量密度高、充電速度快、部署靈活,安全可靠,系統維護成本低。更強大的是,特斯拉提供長達20年的質保服務,國內的儲能產品質保一般只有5到10年。
特斯拉面向家庭的Powerwall儲能產品,同樣深受客戶認可。澳大利亞車主通過安裝多臺Powerwall為車輛供電,一個月能節省94%的電費。美國加州用戶通過Powerwall儲存電能然后出售給電網,一周就賺取了510美元(約合人民幣3630元)。
其二,特斯拉強大品牌力帶來的高溢價。
特斯拉作為全球知名的科技公司,品牌影響力和市場號召力是其儲能產品高價銷售的重要支撐。特斯拉在電動汽車領域的成功,為其儲能業務積累了強大的品牌信任度,消費者對其產品的質量和性能有較高的認可度。
相對而言,在海外市場,中國企業的品牌影響力整體還較弱。咨詢機構發布的報告顯示,在儲能電芯領域,寧德時代(SZ:300750)、比亞迪(SZ:002594)、遠景動力的客戶認可度較大,與之相印證的是,這3家廠商在海外市場的出貨量一直靠前。所以對于更多中國儲能企業來說,不如把打價格戰的錢用在品牌建設上,強勢品牌將是儲能企業最優質的資產。
技術創新支撐的強大制造能力
特斯拉儲能業務的產品體系非常簡單,目前主要有三種:Powerwall、Powerpack和Megapack,市場分別面向分別針對家庭、中小型企業和大型企業及公共事業單位。
特斯拉的儲能產品雖然比國內產品高很多,但其也在不斷降本,相比歐美市場同類產品的性價比要高很多。特斯拉官網顯示,今年2月份,2小時的Megapack儲能系統單價在100萬美元左右,折算人民幣約為1.97元/Wh,相比于2023、2024年以及今年1月份的報價又有所下降。
特斯拉的降本能力,主要得益于其強大的制造能力,背后則是領先的科技創新能力。
特斯拉Megapack外形如同白色集裝箱,重近40噸。別看這么一個龐然大物,卻科技范十足。在國內,儲能系統最為重視硬件,也一直被認為是技術含量極低,甚至將其與“攢電腦”相提并論。但是,特斯拉的系統集成卻是以軟件為核心。
特斯拉儲能產品的BMS和EMS做得非常優秀。其BMS能夠高效監控和管理電池的充放電過程,延長電池壽命并確保安全性;EMS通過控制算法能夠實現電力的高效轉換和分配,確保儲能系統在不同負載條件下的穩定運行。
特斯拉Megapack的電芯全部是定制化,這是為了能與BMS實現更優秀的匹配。另外,特斯拉還為電池模塊匹配了專屬逆變器,內含集成安全系統、專業監測軟件等,大幅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安全性。同時,其Megapack電池還可通過OTA(空中下載技術)進行實時更新。
基于優秀的軟件系統,Megapack儲能系統機具靈活性,可隨時與電池模塊、逆變器和溫度系統集成安裝。特斯拉還積極引入AI技術,通過該技術,運營商可迅速將分布式儲能箱整合為虛擬電廠。在美國加州,特斯拉就將200臺Megapack組成的虛擬電廠,單日最高向電網輸送78萬度電,相當于一座中型燃氣電站的峰值出力。
華夏儲能注意到,目前,國內優秀的儲能系統集成商也開始注重軟實力,開始加大擁抱新技術。在去年4月,海博思創(SH:688411)發布了2024全新AI賦能的儲能產品和全場景解決方案;陽光電源開發的AI數字化平臺也支持儲能系統的遠程監控、運維以及充放電策略優化等。
面向全球的供應鏈體系
2019年,特斯拉在上海建汽車超級工廠,創下的“當年動工、當年投產、當年交付”的“特斯拉速度”。2024年特斯拉上海建儲能超級工廠,5月開工建設,12月份就竣工驗收,歷時僅7個月。
在海外建超大項目,特斯拉憑什么跟玩似的?這其實源于它建立的全球化的供應鏈體系。特斯拉能將儲能產品賣到全球,并保證按時交付,還提供長達20年的售后,同樣離不開其高效、安全、自主的供應鏈管理系統。
本土化是特斯拉打造供應鏈體系的一大特點。以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為例,其零部件本土化率超95%,簽約本土一級供應商超400家,其中60多家進入全球供應鏈。供應鏈本土化優勢直接拉動了生產效率的大幅提升,也讓特斯拉實現了產品的自主、可控。
分散供應是特斯拉打造供應鏈的一個重要原則。以儲能電芯為例,最早,特斯拉的供應商為LG新能源,在2021年,又引入寧德時代,到了2024年底,又與億緯鋰能(SZ:300014)達成儲能電池供貨協議,后者將在2026年開始向特斯拉供應儲能電池。
此外,與供應商深度綁定也是特斯拉構建穩固供應鏈的重要做法。例如,寧德時代是特斯拉的儲能電芯的供應商,除了供貨外,兩者還展開了多種合作,如合作開發充電速度更快的電池等。去年年初,特斯拉還計劃在美國內華達州斯帕克斯市開設一家小型工廠,并從寧德時代購買設備,用以提高Megapack的產量,同時將磷酸鐵鋰電池供應鏈轉移到美國。
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還一直強調“與供應鏈共生共贏”的理念。去年年底,特斯拉對外事務副總裁陶琳表示,2024年,(特斯拉)對供應鏈伙伴的付款周期比去年又縮短了,現在只需要90天左右。相對而言,國內一些廠商的付款周期普遍在180天以上,甚至長達300天,供應商對“要賬難”普遍性頭疼。
如今,中國儲能企業已全面走向全球,InfoLink Consulting最新發布的2024年全球儲能電芯出貨排名中,中國企業強勢霸榜前九名。全球化的中國儲能企業,需要面向全球的完善的供應鏈體系支撐,特斯拉有現成的作業可抄。
(轉載請標明出處,文章來源:華夏能源網)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夏能源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263267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