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愿望是美好的,但現實發展的速度卻不盡如人意。在城市公交上,新能源發展的速度還比較快。但是在數量最多,收效最顯著的乘用車上,新能源卻發展緩慢。國家給資源不能說少,提供的補貼力度不能說小,為什么乘用車的新能源進度不盡如人意呢?我認為不尊重市場是主要原因。
一、 市場需要什么樣的新能源汽車?
新能源汽車的路線很多,哪種受市場歡迎。我們可以看汽車銷量榜,鋰離子電池的純電動汽車已經搞了很多年。但是在政府大力補貼,出租車采購,給牌照,免購置稅的各種優惠政策之下,月銷量200、300臺就算是不錯了。
而比亞迪秦這款10多萬的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卻一路銷量走高。本來10萬元對國產轎車是個坎,高價的中國品牌轎車無論是紅旗H7、長安睿騁還是榮威950都乏人問津,月銷量200、300臺甚至更低,奇瑞當年更是創造過個位數的銷量。而秦月銷量已經過了2000輛,而且這還是產能不足情況下所達到的。
銷量榜告訴我們,中國的乘用車市場目前更喜歡插電混合動力汽車,而非純電動車。目前如果要快速獲取市場回報,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是比較好的切入點。
插電混合動力可以加油,可以充電,需要持續用車加油即可,找不到充電樁加油即可;電池容量小,日常使用在家用接線板充電即可,而且電池容量小決定價格也不會太貴,這些特性都適合中國的消費者,所以秦才能有2000多的月銷量。
二、 插電混合動力需要什么樣的車型?
通過上面的分析,我們得出結論,至少在現階段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適合中國國情,應該給予更多的重視和補貼,但是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可以做很多種。從最便宜的QQ,到最貴的勞斯萊斯都可以做成插電混合動力,中國品牌汽車企業要彎道超車,應該選擇哪一種呢?比亞迪秦是最合適的嗎?
答案還是來自于市場,每個月都會有汽車的銷量榜,我們看看這個銷量榜就可以知道什么車是熱銷車型。
最新的2015年3月中國汽車乘用車銷量榜里面,轎車、SUV、MPV中排名第一是五菱宏光,銷量67350,排名第二位的是哈弗H6,銷量31446,排名第三的是寶駿730,銷量30008,之后依次是長安歐的22384,吉利帝豪EC7的20621,比亞迪F3的20374……
銷量告訴我們,在中國市場,客貨兩用的微面發展而來的MPV賣的最好,然后是緊湊型的都市SUV,廉價大空間的MPV,以及緊湊型轎車。
比亞迪的秦屬于緊湊型轎車,而緊湊型轎車算是中國品牌的熱銷車型之一,所以秦算是站對的位置,所以才有不錯的銷量。
而從潛力看,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應該把重點放到客貨兩用MPV和緊湊型SUV上面來開發車型。畢竟市場大才有分蛋糕的機會。
小米手機的雷軍說,要當站在風口的豬,要做足夠肥的市場就是這個道理,市場本身大,做好了才有機會。市場太小無論你做的如何優秀,占據多少份額都不會有太多效益。
比亞迪商將有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
這一點,中國品牌的車企把握的都不錯,比亞迪的秦是緊湊型轎車,今年要拿出來的宋是緊湊型SUV,商是MPV,這都是對的,上汽做榮威550的插電,廣汽做GA5的插電,定位也沒有太大問題,只是最后的價格高了一點(特別是榮威550的插電版本)。
目前,中國品牌只有這個級別的號召力,如果未來中國品牌檔次提升,能在B級車甚至C級車熱賣(譬如吉利的博瑞熱賣),那么插電混合動力也可以跟進相應的車型。
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也是汽車,其車型開發應該遵循汽車市場的規律。
三、 插電混合動力車型應該做成什么樣子?
中國品牌的汽車企業,基本可以分為三類。
一類是長城、長安這一類以市場為導向的企業,市場感覺敏銳,推出的車型不能說有很高的技術含量,(特別是長城早期的一些車型,最近好一些,長安最近技術研發的也不錯,但是主要還是市場導向)但是能夠把握住消費者的需求。
車型選擇緊扣市場需求、外觀內飾符合消費者口味,注重NVH這類消費者體驗,在市場上獲得了豐厚回報。
還有一類以比亞迪,奇瑞為代表,走技術流風格,比亞迪自己逆向車型,逆向發動機,變速箱,搞電機,搞電池,搞電控,甚至芯片都自己設計,技術含量國內一流。混動技術在國際上也不弱,但是偏偏在品牌包裝、設計、做工、內飾、NVH這些比較容易解決的,最容易帶來銷量的地方滯后。
秦的內飾風格被譽為“洗剪吹”,審美不忍直視,到了唐才好很多,但是依然不算是優秀。外觀到了G5才知道設計還算漂亮的腰線。
這類企業雖然有技術,但是在市場上不如第一類企業。
第三類是洋務派,以吉利為代表,通過多年的發展有了積累,然后收購國外有核心技術的企業,變速箱也好,整車也好,買進來為我所用,獲得造車的核心技術,開發出一流產品。
吉利消化沃爾沃用了很長時間,今年的換代EC7表現不錯。剛剛拿出的博瑞媒體一片叫好,市場表現還需要看看,不過普遍認為應該還不錯。
而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想要熱銷,就應該吸取這三派之長,在汽車的底盤技術、變速箱技術這些國內還比較弱的技術上,走收購合作的路線,用吉利獲得底盤、變速箱核心技術。
在電池、電機、電控這些國內落后不多的部分,走比亞迪的路線,自主研發,掌握核心技術。在電的部分形成技術開發與市場銷售的循環,不斷進化,最終完成彎道超車。
在整車車型,外觀內飾、NVH方面,學習長城、長安這些企業的務實,敏銳把握消費者需求,把技術轉化為消費者體驗,在市場中獲得競爭力。造出熱銷的插電混合動力車型。
此外,要注重平臺的通用化,如果一個平臺能夠開發出轎車、SUV、MPV,只是換換殼子就可以進入不同的市場,這個成本效益比是最高的。汽車平臺如此,插電混合動力汽車也應該如此。
比亞迪估計,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到了年產量10萬級別,可以不要國家補貼真正完成市場化,這個目標不應該很遙遠。
只要插電混合動力汽車能夠市場化,就可以形成循環,技術不斷進步,依靠中國市場的龐大容量,幾代之后完成對國外品牌的趕超不是問題。
插電混合動力的趕超,實際上就是電池、電機、電控技術的趕超,而這些東西都是可以用在電動車上的。在插電混合動力汽車普及的同時,社會上的各種充電設施也會普及,電動車同樣可以逐步普及完成技術與市場的循環。
而當電池快速充電技術瓶頸突破,電動車與燃油車都能快速補充能量的時候,電動車替代燃油車的進程開始,中國品牌依靠一步步的技術積累,就可以先一步完成替代,實現彎道超車。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天驕·新能源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38123
本文版權為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媒體、網站以及微信公眾平臺不得引用、復制、轉載、摘編、以其他任何方式使用上述內容或建立鏡像。違反者將被依法追究法律責任。
版權合作及網站合作電話:1700118019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