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張君寶,矮小單薄、形貌甚奇,卻也聲若洪鐘、凝氣卓立,日夜服侍藏經閣執事覺遠左右。覺遠睡夢中囈語,君寶誤作經文暗記,殊不知其乃九陽真經,遂被逐出少室山門。后到武當山,改名張三豐,潛心修煉,悟出以柔克剛之道,開創武當派,自此武林獨樹一幟……
前幾天,奇點汽車(SINGULATO)團隊在北京前門23號的Blue Note Club低調地舉行了品牌暨落地進展溝通會。我向在座300位合作伙伴及媒體朋友宣布了奇點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將落戶安徽銅陵的信息,銅陵奇點汽車產業園項目總投資80億元、占地1000畝,除年產能20萬的總裝線、三電研發中心、碳纖維材料研發制造中心以外,園區還將重點建設智能系統生產中心、智能駕駛測試基地、無人駕駛體驗園在內的智能駕駛研發基地。
很多關心的朋友都第一時間問我:“最開以為你只是想研發智能汽車系統,后來知道你創建了新的智能新能源汽車品牌“奇點”,第一代奇點汽車會通過與主機廠合作的方式落地,現在,你們又宣布要自己建園區。競爭如此激烈的中國汽車市場中,真的有必要再多一個“奇點”汽車嗎?作為一個初創公司,你們真的有必要冒著風險由從“輕”到“重”嗎?
與朋友的擔憂相似,傳統汽車行業普遍認為:汽車制造是一個由大規模金融力量主導的游戲,成功地創建一個新的汽車品牌成本高、風險大。根據全球研究咨詢公司TNS提供的數據,目前,中國市場有379個汽車品牌爭相角逐。既有年銷售三百多萬輛的大眾,又有每年只賣幾百甚至幾十輛氣息奄奄地存活著的自主品牌。4000萬輛年產能、2500萬年銷量,當全世界的汽車巨頭們都在用最炙熱的目光注視著中國這個龐大市場時;又有無數中國汽車企業用生命親身驗證著這個市場競爭的慘烈,以及“適者生存”這一冷酷道理。在這樣一個高手林立、血雨腥風的武林里,是否需要再多一個新面孔呢?而菜鳥們又靠什么活下去呢?
武林之大,獨缺武當
當年,張君寶在少室山不過是個伴讀沙彌,偌大一個少林為何容不下他?無疑是他從覺遠那里“偷聽”到了冠絕古今的九陽真經,犯了大忌。九陽真經乃少林祖師達摩所撰,眾所周知,達摩祖師不僅是少林武功的開山始祖,也是禪宗初祖。對于少林門人來說:佛學徹悟,武學方得高明。禪宗佛學有三點要義:1.眾人皆可成佛;2.必須要有慧根;3.也要有機緣。張君寶偷聽幾句夢囈便得真傳,可見機緣、慧根都已齊聚,而少林寺眾僧卻掐著針管般的心胸痛斥:“何德何能?!”佛門廣大,少林卻唯武忘佛,得了武學障,逐漸陷入妄自尊大、固步自封的虛妄之境。如此大的一個武林,放在當時看,需要一個張君寶,也需要一個武當派。
汽車行業就是一個武林,各大門派分庭抗衡,唯內燃機澎湃與車身防護為尊。寡頭壟斷,靠延續性創新獨步,無論是當年遭腰斬的 EV1,還是被“高手”鄙夷的 Tesla,我們都仿佛看到了張君寶眼中的那些少室山高僧:德高望重,卻保守封閉?;仡^再看中國汽車市場這里擁有4000萬輛年產能、1萬億人民幣以上年投資、2500萬輛年銷售市場,唯獨,缺少讓用戶驚艷的創新性產品。但同時,萬物互聯的大潮卻開始拍打著武當山門,“電動、智能、網聯”讓一群行至此處的年輕“三豐”們如獲至寶,開始嘗試重新梳理汽車的骨血經絡。
汽車發展百余年,其進步一直都專注在機械部件和動力系統上,汽車的確變得越來越強勁、越來越牢固,但這還不夠。今天,當我們每個人都離不開智能手機的時候,當智能穿戴開始充當起健康管理者的時候,當智能家居已經開始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方便的時候,你還是覺得汽車只擁有一個強壯的體格就夠了嗎?作為一個移動載體,汽車天然具有互聯網屬性,它不應該僅僅是一個交通工具,而可以成為生活中重要的智能伴侶。汽車自身也正處于百年一遇的機遇期,動力系統從傳統能源向新能源轉換、智能和網聯技術催生其商業模式的巨變。而在這一機緣之下,只有獨具“慧根”的新鮮力量,才有頓悟的機會。就像張三豐選擇雜糅佛、道兩派一樣,汽車“新武學”需要的不僅是在傳統積淀上的延續性創新,而是智能科技和機械工藝融合的顛覆式創新。
百年汽車已經打開大門,金融和技術上的壁壘已被打破,過去五年里,這一領域內的并購交易已經增長了超過 2200 億美元。現如今有很多新的品牌和新的想法進入這個龐大的市場(麥肯錫估值 6.4 萬億美元),這些新人并不僅僅是制造汽車,更是在發展一個智能、環保、時尚的交通互聯的新方式,這一方式將對減少污染、降低交通事故發生、個性化出行等給予全新的解決方案。
內外兼修,剛柔相濟
張三豐將禪宗佛武和道家氣法相融合,獨創武當太極,不僅帶來了武學新風、成就武林重要門派,也于世俗間光大了禪宗。
當前,中國有著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有著增速最快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據中汽協的數據,2015年中國新能源車的銷量超過33萬輛,今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車銷售28.9萬輛,這些數據讓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車市場,也標志著電動汽車技術逐漸被消費者接受,潛在消費人群迅速增長。中國政府的目標是:到2025年,電動車銷量要達300萬輛,是目前銷量的10倍。電動化打破了高度復雜的內燃機技術的進入壁壘被,電動傳動可以外包給 Magna 這樣的公司,它也許最終會成為這一領域的富士康。
同時,電動化也為智能化和網聯化提供了更加天然的平臺。“武當山”上的新手們開始先于“少林高僧”進入一個新的習武境界,他們進入到一個規模更大、增長更快的市場——AI&移動智能終端市場。這種做法將汽車由冰冷的機械部件,完全升級為自主地、可學習地、可共享的智能交通載體,汽車不僅可以與車內的駕乘者發生更密切的關系,了解他們個性化的需求提供更專屬的出行服務,同時,還將與智能交通、智能穿戴、智能家居相連接。在航空業,受歡迎的品牌是服務提供商,而非飛機制造商,汽車行業和航空業之間有一定的相似性,智能、網聯的發展,讓汽車企業由賣車轉型為賣服務,除了機械的硬體以外,軟性因素開始發揮著越來越重的價值。
在軟性因素里:智能駕駛是大家關注的焦點,但眾所周知,每個人的駕駛心理和習慣都不同,不存在某一種固定模式的智能駕駛系統可以同時滿足兩個人,所以,如何更正確地預測、理解、處理當前駕駛者的行為習慣,將成為智能駕駛領域非常重要的課題?;诖髷祿蜕疃葘W習的智能駕駛系統可以對于人個性化的駕駛習慣進行學習、掌握,從而提供更好的駕駛服務,基于此,奇點汽車選擇深耕大數據和深度學習。前不久,我聯合人工智能界的合作伙伴,共同公布了奇點汽車在智能駕駛領域的戰略布局:聯合李德毅院士一起開發、落地“駕駛腦”,為奇點汽車自主駕駛技術的提升做技術儲備;攜手東方網力及其全資子公司物靈科技建立人工智能研究院,進行包括車載機器人、車載智能交互在內的研發,同時加深在大數據和深度學習方面的合作布局。奇點汽車將憑借智能、網聯重新定義汽車安全,讓汽車更加智能安全。同時,擺脫傳統交通工具的限制,奇點汽車將升級為輪式機器人,依靠大數據和云計算實現自學習和成長,更加理解并滿足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并與周圍的數據環境更好的融合。最后我們讓汽車不僅是交通工具,而是成為智能移動終端。可以說,正式基于將傳統的汽車機械工藝和智能科技完美融合,一“軟”一“硬”,剛柔并濟,才催生了智能新能源汽車時代的到來。
天下武功,皆出少林
張三豐百歲高齡時依然對覺遠和尚念念不忘,提起覺遠都是肅然起敬悠然神往,在人前都敬稱“覺遠祖師”。
我不喜歡互聯網造車這個詞,互聯網是造不出汽車的,與現有汽車工業相結合才能造出汽車。有人說,互聯網愿意去和傳統汽車行業結合,傳統汽車行業是否會接納互聯網呢?同時,體量小而輕的互聯網又怎么能撼動重資產、大體量的傳統汽車供應鏈呢?
整車制造企業,2015年產銷量兩千萬臺多一點,與2014年接近,整體機構評測今年產銷量增長的幅度大概是6%左右,結束了高速增長期,而另一個數據顯示:包括規劃產能在內的,整車制造產能有將近50%處于閑置狀態,中國汽車產能是嚴重過剩的。在我拜訪了十幾家國內的車企后,我發現,其實這些產能并不是所謂的「垃圾產能」,而這對于互聯網企業無一很好的合作機會。傳統主機廠有許多優勢,包括成熟的整車供應鏈體系及平臺工藝,互聯網企業沒有必要重復造輪子,而是要學會如何融合和利用。這也是為什么奇點汽車選擇在把控核心技術和品質的前提下,選擇與傳統車企合作來落地第一代奇點汽車。
同時,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產業的變化,來預測汽車行業的變化。在中國,從服裝到家電、手機,都經歷了從初期垂直整合,到成熟期的分工細化。在硅谷,一家公司把引擎公開出來,我們自己采集數據后,把數據傳到云端,在云端進行計算,把這個模型建立好以后,再把模型放到服務器上。一家公司有這樣的人工智能團隊,其實就可以供給幾百家,甚至是上千家的企業。其它企業不再需要重復建立特別龐大的團隊,只需要去判斷人工智能的場景,然后依靠共享資源即可。目前,絕大部分汽車企業都是垂直整合的,每家都自己做底盤平臺、汽車電子,可謂真正的“閉門造車”,以說是真的“閉門造車”,但其中年產能超過100萬輛卻如數家珍,大部分工廠產能僅在10萬輛到30萬輛之間,占總體1%都不到,這樣的工廠在激烈的同質化競爭中很容易因為產量小、投入小、管理低效而陷入兩難境地。那么,中國汽車行業為什么不能出現像消費類電子行業中的富士康這樣的企業呢?回首歷史,汽車行業第一次繁榮期時,而當時的汽車主要是框架車身,這種結構允許資源有限的初創公司利用不同的供應商分別制造汽車的每一個部分,最終在生產線上將汽車組裝在一起。一體化車身出現,制造門檻提高,汽車行業才開始高度集成?,F在的電動汽車則又似乎回到了框架車身的年代。試想一下,如果把汽車的硬件和車載軟件分開,做成一個開放平臺,那么在這之上能做的事情將更多。110個人的企業能夠造航天飛機,依賴的正是高度的社會化分工、高度的社會化協同。奇點汽車希望通過顛覆式創新獲得全新產品競爭力;同時,也希望通過集成式創新擁有以小搏大能力。奇點汽車會打破傳統的“甲乙方關系”,建立“平等共贏的供應商生態”,以聯合國內外的優質核心供應商通過參股、利益共享等合作形式展開共同研發、共同成長。
在整合剩余產能和供應鏈時,我們將包括三電底盤、智能系統、碳纖維車身在內的核心部件、核心技術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這樣將更有利于品質的把控,也將加速促進核心競爭力技術的不斷迭代。所以,這就解答了開篇的問題:為什么以“軟”為核心的奇點汽車要在安徽銅陵建立智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區。項目總投資80億元、占地1000畝,除年產能20萬的總裝線外、園區將重點放在了包括:三電研發中心、碳纖維材料研發制造中心以外、智能系統生產中心在內的核心部件技術的研發及生產基地,同時還將建設智能駕駛測試基地、無人駕駛體驗園在內的智能駕駛研發中心。而這一切的努力都是為了讓“奇點(SINGULATO)”——“懂你”的智能新能源汽車早日降臨,來到年輕人身邊。
歷史是不斷重復的,當我漫步位于法國 Mulhouse 的汽車博物館時。我意識到:無論現在看來擁有多么深厚積淀的知名汽車品牌是從羸弱但卻充滿勇氣的“初創”階段開始的。新勢力制造汽車、創立品牌、在市場競爭中獲得立足之地;舊勢力迫于壓力,要么圖強自新,要么衰敗落寞。一個品牌,從新到老,能夠在市場上存在并被接受,一定是符合了市場需求。如果不被用戶接受,那肯定也就活不下去,年老店的衰落、創業新星的隕落,我們也都見的太多。所以說,不論是新品牌還是老品牌,最關鍵的就是要符合大勢、符合用戶需求,這才是品牌的生命力所在。
“奇點”這一全新的汽車品牌取自霍金“宇宙大爆炸理論”。在電動、網聯、智能趨勢下,百年汽車也迎來了巨變的“奇點”:智能科技和機械工藝高度融合;萬物互聯讓汽車不再只是交通工具;大數據和云計算讓汽車能成長也更專屬。在變革面前有人恐懼未知的未來,而我們則選擇探索。奇點將努力為年輕人提供的是:一種智能、環保、時尚新出行方式;“新銳、時尚、酷我”的車生活。
我們正看到有很多想要創造新式汽車、商用載具和其它交通方式的創業公司涌現出來,其中包括奇點汽車。我預計在未來幾年內,還會有另外幾百家公司出現。汽車百年,創業公司來了又去,有的僅在汽車博物館里留下了一點遺跡,有的則耀然于空。歷史的天空中總是少一顆明亮的星,機緣已降,得不得道就要看“慧根”了。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沈海寅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4710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