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CEO伊隆·馬斯克又創辦了一家公司:Neuralink,他們的研究重點是創建可植入人腦的腦機交互設備,允許人腦直接與計算設備相連。他們的終極目標,是幫人類與軟件融合,跟上人工智能的發展腳步。
沒錯,腦洞極大的馬斯克又要搞事了,從最初的移動支付Paypal到純電動汽車特斯拉,馬斯克這個名字迅速成為了當下科技趨勢的操控人,或者說馬斯克已經成為了互聯網時代結束后,智能時代的開啟人,他已經屢次證明了符合這個身份的實力。
但即便在已經手握人類前端技術的馬斯克眼中,自動駕駛和人工智能并非是友善的,他懼怕技術更快的進步,甚至變成唱衰者,這背后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從自動駕駛到人工智能 我們究竟在懼怕什么?
人機融合 只需4-5年
從移動支付、自動駕駛、太陽能源到現在的人工智能,馬斯克幾乎在嘗試所有可以實現技術創新的領域,他并不會思考你是否會買單這些技術,馬斯克只想證明這些趨勢的必要性,先創造物質基礎,在創造技術方向,拿特斯拉來舉例,這個汽車品牌目前最大的代言詞絕對不是“電動汽車”,而是自動駕駛。
所以在人工智能的思考上,馬斯克跳脫出了對偉大藍圖的構想,而是先要解決人工智能理論中最基礎的問題:如何實現人機之間的連接方式,用設備什么去承載速度和帶寬。為此他提出了“神經蕾絲”,一種可注射的網狀物來實現傳輸方式的承載,接而能夠實現從硬件上將人腦和計算機連接起來,讓它們直接通信。馬斯克稱其為“人機融合”。的確,如果連這些基礎問題都無法解決,再偉大的構思也全是廢話。
實現人工智能的第一步,先要解決基礎的傳輸方式,未來可能要在你的腦子中植入芯片
在馬斯克眼中,人機、PC已經屬于半智能化時代的設備,這些設備已經被透支到很深的程度,但是半智能化受限于“手指觸控”和“語音識別”,對于真正的人工智能而言,這樣的交互操作實在是太慢了,必須要找到能夠直接從腦中將數據無線傳輸到設備上,或者傳到有著無盡計算資源的云端。這種一直停留在科幻電影的技術,馬斯克認為只需要4-5年的時間就可以實現。
人工智能 帶刺的玫瑰
這并不是馬斯克對人工智能的初次嘗試,也并不代表追求人工智能的快速實現。三年前,他建立了非營利組織OpenAI,并且投資了目前谷歌旗下的人工智能公司DeepMind,但在這背后,馬斯克卻直白的表示人工智能將是人類最大的威脅,之所以會投資,只是為了能夠參與并清楚的看到目前最前端的人工智能技術,究竟發展的有多快。小米最近發布的一款電視也打出了人工智能的旗號,你可以在電影的世界里通過語音交互的方式找到任何你想要的內容,從簡單的語音識別上升到了更為復雜的語義識別(可在公眾號“汽車科技”后臺回復“語義識別”看視頻演示)。雖然說這離這正的AI還有些距離,但對于未來智能生活而言,卻更像是一面鏡子。
當自動駕駛在特斯拉車型上被持續優化和推廣時,馬斯克曾表示不會讓技術麻痹傳統的駕駛意識,即便自動駕駛可以100%的執行無害任務,但仍然會因為改變了我們的習慣而產生不可估量的災難性后果。馬斯克曾在作者面前說到,他十分害怕他的朋友,谷歌的創始者拉里·佩奇會出于好心創造出“邪惡之物”,這其中可能包括“能夠摧毀人類的人工智能增強型機器人”。
為了生動地說明這個問題,他還打了個比方:“比如你創建了一個可以自我完善的AI來摘草莓,這個AI可以干得越來越好,摘得越來越多。不過,這個系統想做的事情就是摘草莓,所以它可能會把全世界都變成草莓園,永遠都是草莓園”。
對于人工智能的理解,谷歌的創始人拉里·佩奇最大的信念之一,就是AI的好壞只取決于創造者。而馬斯克擔心的的未來場景,就是人類會被AI取代。當然,他們兩個人也都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能夠創造的無限價值。
曾經和馬斯克一同創辦Paypal的風險投資家彼得·蒂爾,其也是目前美國總統特朗普的顧問。他表示,馬斯克總是對外宣傳懼怕人工智能技術,反而讓這個領域得到更多關注,加速了研究和進步速度。曾經和馬斯克共同創辦了PayPal。他擔心,馬斯克的反對會讓AI得到更多的關注,從而加速這個領域的研究和進步。
彼得·蒂爾同樣也表示對于人工智能的擔憂,他覺得人類從來沒有處理過,比人類更聰明的實體。
人工智能背后不可預估的價值
這篇文章寫到這里,我們已經將問題擴大了,當一個技術架構誕生的背后,雖有著無限的潛在價值,也有著無限的潛在隱患。Windows系統開創了智能電腦,也打開了病毒時代,IOS和安卓開創了智能手機,也深度改變了人類的社交習慣,見字如面的日子一去不復返。當然這兩個半自動化時代重要的成就,它們至今創造出的價值也不言而喻。
一個架構的出現對于時代的意義 Windows可以完美詮釋
而誰可能成為第一個人工智能的架構創造者,雖然還沒有答案,但這些科技公司都深知這背后的意義。馬斯克為了實現第一個成熟架構的自動駕駛技術,而曲線救國選擇了造車,在沒有更好的架構出現之前,特斯拉完全可以和微軟一樣,透支這套架構幾十年,直到有更好的出現。而涉足人工智能,馬斯克無非是想讓自動駕駛技術完全智能化,從而真正的改變汽車時代,目前來看,你不會否認他已經在汽車市場打下的成就。
但馬斯克并不愿讓人工智能改變太多東西,即便這樣的技術可以實現我們曾經停留在想象階段的場景,但背后的“毀滅性”也更難預測,這正是為何他擔憂谷歌的原因,也為自己恐懼的源頭。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汽車科技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0435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