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球汽車行業蓬勃發展,雖然對于用戶來說這是一個喜聞樂見的消息。但是對于汽車企業來說,這并不意味著是一個好消息,尤其是跨國車企。經濟學中,明確表示,當市場形成飽和的時候,要想在市場上生存下去,企業就必須進行轉型發展。有的轉型是針對產品,有的轉型是針對企業本身。但是不管是哪一種轉型,面對著種種競爭壓力,轉型的“陣痛”也在所難免。其中,福特汽車就正在經歷著這一艱難的時期。
福特的CEO馬克?菲爾茲可以說是為了福特的轉型背盡了黑鍋。諸如裁員等計劃都令馬克?菲爾茲的聲譽以及支持率受到了大幅影響。自從馬克?菲爾茲2014年7月取代艾倫?穆拉利擔任CEO以來,福特股價下跌了約36%,馬克?菲爾茲因此嚴重受到了股東的質疑。而馬克?菲爾茲在美國區的大肆裁員也遭到了員工的質疑。
而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竟是因為特朗普?
眾所周知,特朗普在競選總統時就高調倡導“買美國貨,雇美國人”,并且放言美國汽車公司海外工廠返銷美國的產品都要加收35%的關稅。
而在今年的早些時候,福特因為公司利潤以及股票值等問題,福特CEO馬克?菲爾茲正計劃在北美和亞洲地區裁員10%。兩者相悖,福特汽車不得不遵循新政,在今年1月取消了在墨西哥建廠的計劃,并宣布向密歇根州的3家工廠投資12億美元,以增加就業崗位。所以此次裁員,也被外界認為是受到了特朗普新政的拖累。
據小編了解到,福特最快將于本周內公布具體裁員計劃,被裁撤對象主要針對受薪員工(在職員工)。福特對此將提供提前退休獎勵措施,削減正式員工人數,但不打算削減小時工人數或降低產量。目前福特在全球范圍共有約20萬名員工,約有一半就職于福特北美分公司。
作為福特在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中國區是否被納入裁員范圍也備受業界關注。為此,有作者詢問了福特汽車(中國)有限公司的相關人士,得到的答復為“我們沒有宣布任何新的人事計劃,也不對相關猜測做評論。”
面對著利潤和股價的同時下跌,福特CEO馬克?菲爾茲也受到了股東的質疑。自2014年7月取代艾倫?穆拉利擔任CEO以來,福特股價下跌了約36%。而其將十幾億美元投資電動汽車、自動駕駛和共享出行服務的轉型,也導致了新車型推出進度的放緩,使福特在傳統業務方面落后于主要競爭對手通用汽車公司。
在2017年上海車展上,馬克?菲爾茲代表福特汽車詳細介紹了公司雄心勃勃的電氣化戰略,計劃為中國消費者帶來多款全新電動汽車。福特汽車證實,將在中國推出兩款全新電動汽車,到2025年前還將陸續推出更多電動汽車產品。同時福特蒙迪歐Energi插電混動轎車在上海車展亮相,計劃于2018年上半年落地長安福特投產。這一系列的措施都可以看出,福特在新能源的開發上竭盡全力,甚至有點將全部身家壓在新能源新業務上。
但是,新能源新業務的開發往往需要龐大的資金鏈以及技術支持等,且不說福特總部股東能否同意馬克?菲爾茲這么折騰下去,就是新能源新產業的回報周期也會拖垮現階段的福特。未來也許可以看見成效,但是長期如此損耗,對于福特的企業發展以及股票行情都會有一定影響。而隨著全球汽車的蓬勃發展,在福特如此損耗的前提下,還能不能在全球大浪中保持原有地位不變,對于福特來說,是一個隨時都會有所改變的未知數。
雖然全球市場有傾向表示未來就會是一個服務占據主導地位的時代。但是作為汽車行業來說,產品服務基于的根本還是產品。如何做到讓產品說話,才是企業轉型的方向。一味的追求未來化產品服務市場將會造成自我轉型的陣痛期長久和拖沓。雖然對于大型的跨國車企來說,轉型是必然的趨勢。但是,對于現階段的福特來說,如何提高產品的話語權才是重中之重。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215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