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8日晚,四川九寨溝發生7.0級地震,被地震毀壞的公路,被山石砸爛的汽車,一張張照片讓我們感同身受。但在我們表示悲痛之余,有些問題卻不得不去思考,比如汽車被動安全性的重要。
汽車發展之初,其實最被注重的是汽車的豪華,馬力和汽缸數量,安全性一直是被忽略的一環。在那個年代,汽車十分脆弱,如果發生碰撞,引擎會直接沖進駕駛室。直到上個世紀50年代以后,奔馳研發出了第一個擁有碰撞吸能區設計的車型——W111,這種情況才得以改善。
這是歷史上第一次將車身劃分為剛性區域和吸能變形區域,在碰撞發生時,剛性較弱的吸能區域首先變形吸收碰撞的能量,而乘員區域為剛性較強的區域,則不易發生變形。隨后,安全帶,可潰縮的轉向機構,安全氣囊相繼出現。
而對當代汽車來說,被動安全性的地位已經和外觀內飾、動力平起平坐,其相關配置成為了購車的考量之一,如果發生事故,被動安全配置在保護駕駛人員的安全上就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這也是少數幾個你的金錢決定你的生命的時刻。
而在國內汽車被動安全性的問題上,一直存在著兩大車系之間的爭斗,日系與德系,兩方各有一批資深擁躉。在這里,小鹍給大家詳細分析下兩大車系的優劣。首先是日系車,日本由于其身為島國,資源缺乏,所以很多產品在用料上做到最大化的節省成本,日系車也突出的表現了這個問題。
通常日系車的鈑金較薄,沒有厚實感,并且在校的碰撞中會出現比較大的外觀的破損,這給許多國內消費者一個日系車安全性差的印象。而反觀德系,由于其傳統的造車理念影響,以及歐洲領先于世界的汽車安全法規,使得德系車整體厚實,整備質量高,鈑金厚度高。這也給消費者造成了德系安全而日系不安全的印象。
事實上,曾經有位教授做過一個這樣的實驗:首先他找來一個瓷盒子,找來一個鐵盒子,并把雞蛋塞進塞滿了棉花的瓷盒子和鐵盒子里面,同樣,我們再一次的把兩個盒子從高處摔下,而這回得到的結果是,瓷盒子碎掉了,棉花散落一地,雞蛋也破掉了,而鐵盒子完好無損,雞蛋也沒破。
很多人應該都猜到了,瓷盒子和鐵盒子代表不同的汽車材質,而棉花代表著安全氣囊。這說明,汽車的被動安全與其車身的強度相關,鐵皮厚的車,安全性更高。同時,碰撞時還需要一定的填充物來緩解碰撞時所帶來的巨大的沖擊力。
在此,希望各位消費者在買車時,一定要選擇一款能保證人身安全的車型,畢竟錢沒了可以再賺,而生命只有一次。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車轱轆話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477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