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經貿史上,很少有一個國家的政策,能夠像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這樣引發持續的、高強度的議論和博弈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簡稱雙積分政策)
這是一個有可能改寫全球汽車產業格局的政策,中國方面在全力推進,而歐美日韓則在奮力施加影響,試圖延緩該政策的落地實施。
最新的消息看來,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緩行已是大概率事件。
然而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不但不會受到影響,還會迎來一個更大的高潮。創業者和先行者們將徜徉期間,饕餮巨大的泡沫和紅利。整個產業鏈,從動力電池及上游的原材料,到運營服務的充電樁,亦或是驅動電機、變速器依然將迎來一輪巨大的狂歡。
為何萬眾矚目?
“雙積分政策”將毫無懸念地改變中國汽車市場的競爭格局。這個政策的客觀效果就是燃油車生產商拿自己的利潤去補貼新能源汽車公司。
2016年,中國實現了2800萬輛的汽車銷售,這一數據幾乎相當于后面第二到第五名美國、日本、德國和印度四國的銷量之和。
任何一個大型汽車集團,如果在中國市場競爭失敗,意味著在全球最重要的汽車市場失去立足點,毫無疑問將喪失全球競爭力。
中國新能源汽車“雙積分政策”規定,每生產1輛燃油車,就產生1*10%(2019年新能源車積分比例為10%)個新能源汽車負積分,而生產1輛新能源車,意味著可以拿到3-5個正積分。傳統燃油車企若不能生產足夠多的新能源汽車,則需從其他企業購買新能源積分,以抵消負積分。
這也意味著傳統車企,生產一臺燃油車的同時,必須準備一筆錢,用于補償產生的新能源汽車負積分。
假如每個積分的價格按照加州的6000美金算,每臺燃油車的成本需要增加600美金。而每臺新能源汽車,能額外產生3-5個正積分,值1.8-3萬美金。
中國2016年銷售2750萬輛燃油車和了大約50萬輛新能源汽車,而這50萬輛新能源汽車,幾乎100%是由本土汽車企業生產和制造。
幾乎所有的外資大型汽車集團(特斯拉是贏家),手頭上均無具備競爭力的新能源車產品在市場上銷售。
比如豐田,它的純電動產品原計劃是在2020年才能推向市場。經過努力再努力之后,他們希望能夠在2019年率先在中國市場發售一款純電動汽車。大眾、福特、戴姆勒奔馳看起來一樣被動。這些車企,在2020年之前,多數只能在現有產品平臺上推出一些改款車型,以應對政策法規和市場的挑戰。
毫無疑問,“雙積分政策”實施之后,上述車企將成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制造商重要的“資金運輸隊”。
大概率將緩行
多個媒體爆料,新能源汽車的“雙積分”政策將延遲實施。
財新網于8月29日曝出,備受關注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政策”將延遲到2019年實施。2019年、2020年新能源積分比例維持10%和12%不變,平均油耗積分按計劃于2018年實施。
隨后,《路透社》和《汽車商業評論》聲稱得到信源確認,《財新網》的報道無誤。盡管上述消息并未遭到工信部的置評,但中國工信部于2016年9月22日發布的《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并行管理暫行辦法(征求意見稿)》緩行的概率大幅度提升。
在8月25日的中國汽車人才研究會的年會上,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常務副會長董揚還對外透露:“雙積分政策正在部委會簽的路上?!?/p>
7月底,工信部相關領導這一次新聞吹風會上告訴外界,將推進雙積分政策盡快落地實施。
時間再往前推移到北京時間7月14日,美國媒體放出消息,稱歐美日韓汽車行業協會聯名致信中國政府,呼吁緩行新能源雙積分政策。
但中國有關部門的表態是,已收到相關信息,并充分關注到這些機構的關切,但實施新能源積分政策符合國際慣例,并沒有偏袒任何一方。
投資迎來“井噴”
如果“雙積分政策”緩行成為事實,則給了在華的跨國汽車巨頭一年的緩沖時間,使之可以在2019年之前,全力以赴地在華進行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售的布局。誰愿意拿自己的利潤去補貼競爭對手呢?
2017年剩下的最后幾個月,以及如火如荼的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投資將會迎來“井噴”式的增長。
在過去的8月份,居然有兩家全球大型汽車集團宣布,在中國組建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首先,大名鼎鼎的現代汽車工業的創始者福特,選擇了牽手一家發跡于浙江金華的民營汽車制造商眾泰,因為這家小型汽車生產商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有著不錯的表現。隨后,雷諾日產聯盟宣布與東風汽車集團組建一家50:50的新能源汽車合資公司,基于雷諾日產A級SUV平臺,開發一款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在中國發售。
在此之前,大眾汽車集團已經牽手了江淮汽車,組建江淮大眾。
戴姆勒奔馳宣布入股北汽新能源汽車公司,并加大在北京奔馳制造工廠的新能源汽車投放力度。
接下來,所有的合資車企,都將面臨著導入新能源汽車,進行本地化生產的挑戰。同時,將現有燃油車的產線進行改裝,以適應與新能源汽車共線生產的需求,也將迎來井噴。
“三電”供應商真的會很爽,無論是電池、電機、電控生產企業,都將面臨著產能供不應求的“幸福煩惱”。
充電樁制造商和運營企業會引發新一輪的跑馬圈地,他們必須要能夠接住新能源汽車銷量大幅提升后的服務需求井噴。
新能源汽車制造商和創業公司,是最大的既得利益者。因為新能源的積分,意味著收入,會直接落入他們的腰包。現有車企如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創業公司如蔚來汽車、車和家、小鵬汽車、威馬汽車都將會從中受益。
賈躍亭也將從中受益,法拉第未來的融資受此利好消息的提振,可望進入快車道。《建約車評》從投資商的角度得到的消息顯示,FF91的車型產品受到投資人高度認同,賈躍亭融資最大的挑戰是目前批評和質疑的聲浪太大,大多數人不敢在風尖浪口中出手抄底。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5913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