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圣節在朋友圈里持續火熱一周了,按照“心中有鬼,每天都是萬圣節”的理論,估計特斯拉以及特斯拉的供應商們已經伴隨著 Model 3 的生產地獄過了好幾個月的萬圣節了。
問題是,Model 3 生產地獄背后的“鬼”到底是誰?
鋼鐵俠馬斯克向來是超級自信,極度高效,雷厲風行,可在 Model 3 產能這事兒上,卻四面受敵,還擊乏力,“生產地獄”的預言真是比資深算命看相的還準。
作為手握 50 萬訂單的超級明星車型,Model 3 在首次交付后,所有的眼睛盯向了生產交付量。精明如馬斯克,在一片歡騰的首次交付儀式上就給產能做了最低預期的說辭“生產地獄”。看來,開涮自己一直是給自己下臺階的最佳方式,如果沒有馬斯克“生產地獄”的調侃式預警,還不曉得特斯拉要被噴成啥樣。
歡樂總是短暫的,痛苦則是漫長的
7 月末,弗里蒙特工廠的歡樂隨著 30 輛 Model 3 的交付儀式傳到了各個市場。鋪天蓋地的文章里寫著“根據計劃,特斯拉將于今年底之前完成 3-4 萬輛 Model 3 的交付。”
但是弗里蒙特工廠的歡樂只停留在了 7 月末的那一刻,之后真的是陷入了“生產地獄”。
交付儀式之前,馬斯克在推特上的預計是特斯拉能在 8 月份生產 100 輛 Model 3 ,9 月份 1500 輛,12 月達到 20000 輛。但在首批特斯拉交付 5 天后的特斯拉二季度股東問答會上,關于產能的預計就被打臉了,股東問答會上的確切消息是今年第三季度,特斯拉 Model 3 的產量只會剛好超過 1500 輛,而能交付給用戶的,則只有 1200 輛到 1400 輛。
但是等到第三季度結算的時候,特斯拉實誠的官方數據讓所有人大跌眼鏡。特斯拉在 10 月初發布的《第三季度交付以及產量數據報告》里提到,Model 3 生產 260 輛,交付 220 輛。這個數字僅僅是目標額的 14.7% 。這次打臉真是徹底打腫了。
在特斯拉的中國官網上,關于 Model 3 的交付時間也悄然改變,從“ 2018 年年中”改成了現在的“在 12 至 18 個月內獲得交付”,預計時間就推遲了將近半年。求中國特粉們的心理陰影面積。
明星企業,少不了的媒體撕逼戰
特斯拉的第三季度交付報告發布之后,毋庸置疑,各方質疑必然紛至沓來。
第一波撕逼來自于全球權威媒體華爾街日報在 9 月所報道的 Model 3 的大部分組件要靠手工制作,而特斯拉聲稱的高端生產線還未準備就緒。為了反駁華爾街日報的論調,馬斯克不惜搬出了自己工廠的自動化生產視頻來證明 Model 3 并非手工生產。特斯拉官方更是直接攻擊對方,聲稱華爾街日報有抹黑特斯拉的黑歷史。
第二波來自同樣是全球權威媒體路透社,爆出了特斯拉臺灣供應商和大工業(為特斯拉提供減速齒輪箱)接到特斯拉通知,計劃從 12 月起削減 40% 的零部件訂單。臺灣《經濟日報》報道也援引和大董事長沈國榮稱,該公司已從特斯拉處獲得通知,將原定 12 月起每周 5000 套零組件的出貨量暫時下調至 3000 套,降幅達四成。此外,原定明年 3 月起每周 1 萬套的出貨量,也可能會延后到 5 月或者 6 月。
不過,有意思的是,在這個消息發布的當日下午,和大工業就發布澄清公告表示,特斯拉并未削減訂單。
和大董事長沈國榮在公告中表示,針對特斯拉 2018 年出貨總量目前仍是不變,針對客戶需求,動態調整出貨組數,全年預估總目標量以特斯拉公告為準。
不管怎樣,憑借特斯拉產能瓶頸的熱門話題,這家供應商還是出名了,其董事長還指出,目前問題出現在部分供應鏈廠商的產品良率無法達到特斯拉的要求,雙方還在磨合中。
韓國媒體的也沒消停,《韓國先驅報》在前不久報道說,特斯拉美國總部派出高管于 10 月初分別與三星 SDI 和 LG 化學兩家電池廠商會面,討論了鋰電池的規格以及電動車質量控制的問題。這個舉動讓外界紛紛猜疑,懷疑 Model 3 生產地獄和鋰電池供應不足有關系。
不過,馬斯克是喜歡直接把問題擺上臺面的,他在 10 月初發布推特承認 Model 3 遭遇生產瓶頸,正處于“生產地獄”,特斯拉在加州的汽車工廠和內華達州的電池工廠都已經高負荷運行,由于產能瓶頸,Model 3 產量或許需要更長的時間才能達到預期。
在更早的特斯拉第二季度財報會議上,馬斯克就提及過 Model 3 生產過程中存在的短板效應,其產能提升速度取決于交付速度最慢的那個供應商,這真可謂是一語成讖。
那么問題還是回到最初,Model 3 生產地獄背后的鬼到底是誰?
最新背鍋俠上線,還是電池惹的禍
沒錯,就是松下。這次依然是路透社爆出的消息。看來繼華爾街日報之后,路透社也相當中意特斯拉,從臺灣到日本,步步緊逼。
和臺灣供應商一樣,這次的新聞是作為電池供應商的松下自己發布的。新聞稱,Model 3 的生產瓶頸已經探明,超級工廠的產能將會很快增加。
不過,松下可不是一般的供應商,這座價值 50 億美元的電池超級工廠是松下和特斯拉共同運營的。
在這座內華達州的超級工廠里,松下負責制造 Model 3 的新型 2170 鋰離子電池,然后由特斯拉組裝成電池模塊,并在相同的位置進行包裝。特斯拉還這座工廠里生產 Model 3 的驅動單元,然后將驅動單元和電池組一起運到弗里蒙特進行車輛組裝。
松下首席執行官 Kazuhiro Tsuga 在收益簡報中表示,電池組生產線的自動化延遲意味著必須手動完成一些階段(怎么感覺特斯拉又被打臉,之前那么理直氣壯的還擊華爾街日報)。
“這個過程(對于電池組來說)將很快自動化,然后生產的車輛數量將急劇上升。” Tsuga 說。不過他拒絕評論 Model 3 的生產進度究竟比目標計劃慢了多少。
“This process (for battery packs) will be soon automated, and then the number of vehicles to be produced will rise sharply,” Tsuga said.——From Reuters
為了在年底之前支持特斯拉達到所計劃的每周生產 5000 臺 Model 3 的目標,松下電池的年生產能力必須超過 15 吉瓦時,這個數字意味著超級工廠將成為全球產量第一的電池工廠。
特斯拉首席技術官 JB Straubel 在 6 月初 Model 3 的電池剛開始生產之際曾表示,他們并不認為弗里蒙特工廠是 Model 3 生產受限的因素。看來特斯拉高管都深得馬斯克的預見性真傳。
Tsuga 對于特斯拉之前這種說法回應的完全符合供應商的份兒,聲稱他們知道了問題所在,并期望很快能夠解決。
所以終究還是最重要的電池拖后腿了么?還是特斯拉本身的產量計劃太過激進?
Model 3 生產地獄還在繼續,不過松下的奮勇告白讓我們可以期待一下特斯拉何時能完成電池組生產線的自動化,讓 Model 3 的產能呼呼見長。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42號車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7979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