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長安汽車宣布正式啟動“香格里拉”計劃,到2020年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打造,2025年開始全面停止銷售傳統意義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電氣化。長安汽車打響了中國汽車企業全面進軍新能源領域第一槍,這僅僅是一個縮影,中國汽車界似乎迎來了久違的窗口期。
山重水復煎熬期到柳暗花明窗口期
一直以來,中國汽車工業目標是努力追趕和超越西方及亞洲傳統汽車產商,成為世界汽車工業制造強國之一。而我們面前主要目標是亞洲兩大汽車生產大國——韓國和日本。
日本和韓國用大約20到30年時間,建立起世界級汽車產業體系。中國從1953開始發展汽車工業,歷經60余年,仍未實現這一目標。相對于高鐵、航空航天、家電、通信、裝備制造業等在世界的地位,中國汽車業還顯得略微稚嫩。
中國品牌與韓系、日系及歐美系品牌,在軟硬實力上都存在一定差距——硬實力包括汽車三大件、機械性能、可靠性等;軟實力包括汽車工業底蘊、汽車設計、品牌力、認知度等。新能源汽車觀察家王海亮說:“從目前來看,這些差距已經越來越小,甚至找到了‘彎道超越’的戰略窗口,答案就是‘新能源’。實際上,從高鐵、家電、通信等產業發展進程來看,正是產業升級轉型造就了中國品牌的崛起與彎道超越?!?/p>
壯士需斷腕 舊方式打不贏新戰爭
觀察表明,全球汽車工業走向電氣化已是大勢所趨。世界各國包括法國、荷蘭、英國、德國等,紛紛宣步燃油車退市時間,準備迎接“零排放”時代到來。在此背景下,不管是汽車工業相對落后的發展中國家,還是燃油車技術絕對成熟的發達國家,面對新情境、新挑戰、新能源、新力量,顯然“那張舊船票已無法登上這艘新巨輪”。
對此,工信部副部長辛國斌日前透露,目前工信部也啟動了相關研究,將制訂中國自己的禁售傳統燃油汽車時間表。以比亞迪、長安、吉利、北汽、長城等為代表的中國汽車品牌,吹響了全面進軍新能源的號角,向世界“宣誓”自信與搶占新一輪制高點的必勝決心。
“這絕對是一次值得冒的險?!蓖鹾A琳f。
殊不知,不壯士斷腕哪有未來豪情?這樣的氣魄,或許連許多國際汽車巨頭也“自嘆弗如”。王海亮指出,其實本質是國際品牌船太不好掉頭、躺在過去成功暖窩里不想出來、缺乏相關研發儲備、對市場趨勢還不能作出快速判斷。
底蘊+市場 中國或成全球新能源中心
中國汽車工業的正確打開方式是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這一點毋庸置疑。隨著“黃金時代”和“窗口期”來臨,全球汽車產業整車車企紛紛躁動起來,各國汽車生產制造商、零部件商、科研機構、設計公司都認識到,中國才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新大陸”甚至是“中心”,誰也不想錯過這次行業巨變和丟失這塊誘人“大蛋糕”。
中國有完整的工業體系和良好的工業配套,雄厚的電池、電機技術,龐大的市場需求,大量的高素質勞動力,同時有豐富的有色金屬等礦產資源,孕育了新能源汽車強大的研發、生產及成本控制平臺,在國際市場上具有較強競爭力,例如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電池生產國,其電池被很多國際汽車品牌如寶馬、奔馳等所用。
中國汽車工業發展能否更好的“走出去”,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幾乎是唯一短期內追趕發達國家制造水平的絕好時機。王海亮說:“甚至能夠憑借國家政策支持、資源優勢、領先技術、龐大市場以及發達國家老牌汽車生產商相關產業不夠成熟、電氣化腳步慢等綜合因素,實現中國品牌的‘彎道超車’,重新劃分全球汽車版圖”。
中汽協數據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以年均40%增速增長,截止2020年將完成200萬輛年銷售目標,到2025年占汽車總產銷量20%以上。這就意味著,新能源汽車年銷售量將超過700萬輛,這樣的數據目標有強大的支撐:第一,新能源汽車每年有40%左右增長趨勢;第二,國家新能源雙積分政策發布;第三,近兩年國內外車企紛紛戰略合作,明后兩年實現量產入市,從各企業投資規模和公布量產計劃來看,實現200萬輛銷量目標是極有可能的,突破300萬輛大關也不是天方夜譚。
汽車天平向東方偏移 中國智慧解決全球難題
2017年注定是中國汽車品牌“揚眉吐氣”的一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元年,同時也是影響未來中國乃至全球新能源汽車發展格局的關鍵之年。
繼大眾江淮聯姻后,福特與眾泰、比亞迪與戴姆勒、吉利與沃爾沃、長城與寶馬等,紛紛強強聯合投資建廠。就連世界汽車零部件巨頭博世也與中國車企聯合造車,京東、阿里巴巴、百度、騰訊四大互聯網巨頭已全線入局,樂視、蘇寧、360紛紛開始玩起跨界造車,欲求新的用武之地。這表明,未來世界汽車工業最重要版塊的天平正在向東方傾斜。
隨著中國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入,“一帶一路”宏偉戰略的成果不斷顯現,中國制造2025也把新能源汽車列為重要領域。今年十九大報告顯示,黨和國家更加重視實體經濟發展,汽車工業是展現國家實體經濟實力的重要一環,而“綠色發展”又被擺在更突出位置,表明政府必將加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力度,完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全國傳統燃油車企結構轉型,推進新能源汽車產業又好又快發展。相信十九大之后,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將迎來發展的黃金時代和歷史的春天。
全國人大代表、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在十九大期間說:“2035年中國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將躋身世界第一梯隊”。從他的話語中我們可以感覺到,中國自主品牌越發強大與自信,至少在新能源領域不比任何國家遜色,有實現“彎道超車”的雄心與能力。而在新能源領域獲得重要地位,就意味著在未來贏得市場。
目前,中國政府和企業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中遇到各種問題,是目前行業發展面臨的不可避免的痛點,也是其他國家發展同樣面臨的難題,需要用中國智慧解決全球汽車發展問題,中國正勇敢的承擔起這樣的重任。隨著國家政策的試點、市場的成熟、技術的進步、企業的不斷成長,這些問題會越來越少,相信會在三到五年內得到很好解決。重要的是,新能源汽車只有慢慢擺脫政策的“呵護”,走出襁褓,才能真正用市場說話,讓自己跑的更穩、更快、更遠。
歷史是驚人的相似。當年,平板電視、3G、軌道交通提速、技術出口限制等,成就了一大批中國品牌的彎道超越。今天,又一個10年才一次的歷史機遇到來。對于中國企業來說,沒有退路、無須彷徨,在遙望遠方的同時“擼起袖子加油干”,一是品牌真正進入世界級陣營,二是讓中國乃至世界人民真正享受到品質一流、價格合理的環保汽車和美好出行生活。所以由此而論,僅僅彎道超越是狹隘的,造福人類才是永恒的。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汽車觀察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902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