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是發展汽車的重要模式,已經推動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產品巨大進步,自主與合資的產品技術都較強,但商用車技術很差,需要合資的學習過程。尤其是國企仍需要平等競爭,否則國企的未來危機很大。
我認為江淮與大眾的合資輕型車是保證未來國企在汽車領域占據合理地位的重要戰略舉措。
1、國企大集團沒有合資輸送技術很難生存
目前的國有汽車大集團伴隨著國企的諸多體制和機制的問題,始終是負重前行。而絕大部分汽車大集團都有強大的合資企業每年百億規模的利潤輸送,因此沒有任何生存壓力,也導致國企的改革步伐緩慢。
民企與國企的機制有太大的差異。簡單的認為大集團國企應該克服困難和平等競爭是是不現實的,畢竟絕大部分的汽車大集團都有合資巨額利潤,因此投入和抗風險能力都很強。沒有合資的汽車國有大集團目前幾乎沒有了,包括奇瑞也有了路虎。江淮算是唯一一個獨立發展的大集團??陀^說給江淮一個合資商用車的機會也是國企中的合理配置,防止未來合資股權變化后,主力大集團逐步被外資擠壓,需要更多的國企集團做強做大。
2、中國輕型車較差
乘用車在合資體制的激勵下,國內乘用車產品基本與世界接軌,產品充分滿足市場需求。而輕型車市場的產品總體較差,輕型商用車基本是80年代引進車型后的延伸發展,并非有強大的技術自主性突破,仍需要與世界接軌,學習先進研發。
上圖為輕卡的主力廠家歷年市場表現,圖中數據是月均銷量。輕卡中的江淮表現很不錯。
輕客中的江鈴快速增長與福特的技術有密切的關系,而金杯的走弱也是因為豐田的技術老化問題。
江淮當年吸收現代的技術,使瑞風的MPV表現很強,這也是基礎技術的優勢。
3、汽車國企需要可持續發展
有人認為我們已經很強大了,合資是過時的模式,但這是在乘用車體系。
因為有近20年的合資模式,我們的乘用車自主逐步在充分競爭中建立與合資車企相近的競爭能力,而在對市場的反應速度更快,形成自主乘用車的SUV與MPV的突破。
而且我們目前的乘用車突破主要是廂型的外觀突破,并非產品設計技術的突破帶來的增量。我們仍應該虛心學習,不應過于樂觀。
國內商用車環境沒有這樣的合資參與的產品競爭過程過程,產品自主能力較差。
目前的汽車大集團基本都是靠合資企業利潤生存和發展,這樣的長期的養尊處優的風險很大。
目前的汽車大集團的發展已經嚴重分化,后合資時代需要培育更多的優勢國企。
如果沒有汽車國企大集團,我們的軍事等國防和重要工程建設都是風險。除非今后不需要發展國企大集團,否則不培育新國企,汽車國企發展風險極大。
我們的商用車和規模早已是世界第一,但大而不強的問題比乘用車更突出。因此商用車合資并非問題,而是合理選擇。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崔東樹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5909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