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里,中國汽車市場將會怎么樣?中國汽車人的日子該怎么過?
雖然按照人均保有量推測,中國汽車市場從長遠看前景不錯,但眼下馬上要到來的2018年,好像并不盡如人意!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前不久作出的預測是:2018年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增幅為3%,其中乘用車為3%,商用車2%;國家信息中心給出的預測更悲觀一些: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增幅僅0.3%,其中乘用車3%,微客-23.6%,商用車-7.1%。 對這一判斷,我個人總體是認同的,整體上看,基本上是零增長。為什么呢?簡單地說,對于商用車市場,在過去兩年的基建投資帶動下,卡車該買的都買了,客車在高鐵的分流下,未來還會進一步下降;對于乘用車市場,普通消費者收入增長有限,不僅要還房貸(房租也在漲),又要應對不斷上漲的日常開銷,余出來買車和換車的錢增長得并不多。 當然,即使明年汽車市場不增長,并不會導致大家的日子都不好過,應該說是有人歡喜有人憂:比如新車銷量沒增加,但舊車銷量在增加;傳統汽車銷量沒增加,但新能源汽車銷量在增加;SUV銷量在增加,轎車銷量在減少;中高端車銷量在增加,偏低端車銷量在減少;自主品牌“領跑者”銷量在增加,法系、韓系合資車銷量在減少,……因此,結構調整將成為明年,甚至未來相當長一段時間中國汽車行業應該關注的重點。
話又說回來,不管怎樣,明年總體上看,中國汽車產業的日子不會太好過,作為汽車企業和汽車人,該怎么應對? 我以為,作為汽車企業,特別是自主品牌來講,要做到“三減”: 一是減產能。將沒有什么核心產品、干了很長時間不賺錢的企業盡快賣掉,出手越早越好,越快越好!最近一段時間,有幾家企業已開始這么做了,因為馬上要過年,礙于情面我在這里就不點名了! 減產能、賣企業最大的難點是領導的“面子問題”,因為當初決定增產能、上項目是他們自己決定的,現在要賣掉,多少過不了“個人決策失當”這一關。不過領導們想開點,市場經濟背景下,誰也不能做神仙,勝敗乃兵家常事!早清好過年,越拖越被動! 二是減車型。現在絕大多數企業,都有一堆不賺錢的車型。過去大家都認為一個底盤上扣不同的殼子,形成全系列是個省錢的辦法?,F在看來,并非如此。如果說以往是因為沒有嘗試而必須“試錯”的話,現在都已經試過一段時間了,該撤的趕緊撤,別在這些車型上浪費精力了!應該將力量集中在賺錢的車型上,快速迭代,做精做透,讓其優勢發揮得淋漓盡致。 三是減人?,F在到汽車大企業走一趟,第一感覺到就是“大”,規模大,組織機構龐大,人員眾多。在現在人工花費這么貴的情況下,光正常運轉下來,發工資、發獎金的一大筆錢都不得了。 但這種運轉不少是“空轉”,實際上沒什么作用,而且人越多,“內耗”越厲害。 那怎么辦呢?減人增效。標準是什么?凡是不能夠直接帶來產品競爭力提升、用戶體驗滿意度提升和運營效率提升的機構與人員,都應該盡快裁掉! 在我看來,輕資產的核心其實不僅僅是實物資產要少,而且還包括組織機構盡量偏平、人員盡量少!
說完了汽車企業,接著來說說汽車人,我以為,新的一年里,應做到“兩換”: 一方面是“換思想”。現在“汽車四化”的趨勢已勢不可擋,如果到目前你還認為其給你沒有帶來沖擊的話,只能說明你本身已經“OUT”了!新的形勢下,整個企業的運營體系都要發生根本性的變化,要真正“以用戶為中心”進行流程再造,由此給企業將帶來的應是脫胎換骨的變化,對個人亦是如此。 另一方面是“換工作”。不少汽車企業盡管目前日子還過得去,但從中長期看,已經不會有什么前景,你唯一要做的選擇是抓緊離開,你在這里耗青春,損失的將是時間成本,而時間一去不復返,是最值錢的東西!什么樣的企業值得你去投奔呢?當然是符合“汽車四化”方向的并已漸漸立足的企業是首選!具體有哪些企業?我這里也不點名了,大家自己去思考吧! 總而言之,2018年以及未來的幾年,將是汽車產業“巨變”的時代,在這個時代里,每個企業、每個人都有挑戰,但更多的是機會。 在這里預祝愿能把握機會的汽車企業及汽車人,在新的一年里再上一個新臺階!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老孫論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018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