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回首2017,展望2018,您對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政策、市場、投資、技術有哪些思考與判斷?總結得失,把握新趨勢、新變化和新機遇,第一電動網自媒體平臺"大牛說"發起策劃征文,誠邀有識之士,各抒己見!我們每周將對最受歡迎的前三名獲獎好稿給予現金獎勵。【注冊或登錄大牛說投稿】
在新能源行業經歷各種政策變動帶來陣痛的這一年年末,想起王安石《游褒禪山記》里有幾句話: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或許可以作為對廣大新能源從業者未來發展的一個側面描寫。
很多事件未來可預期的一些發展方向趨勢,其實已經隱藏在過去的種種表象下,就等著有心人去撥云見日。個人有一個習慣,喜歡回過頭翻出之前的各種資料、新聞和預測研究,尋找其中的可能線索與暗示。2017年初不少機構都認為,整個年度的新能源汽車銷量會在75-80萬輛左右。筆者年中曾撰文《為什么那么慘?新能源商用車今年產銷大滑坡分析》,在新能源商用車大幅滑坡的情況下,這個銷量單憑不成熟的新能源乘用車市場是沒有辦法實現的。
正好最近看到新聞說,全國乘聯會將2017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預測下調低至70萬輛。結合1-11月的銷售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累計產銷分別完成63.9萬輛和60.9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9.7%和51.4%。其中新能源客車11月銷量為18662輛,環比增長62.4%。加上商用車領域的反彈,可以認為今年全年完成70萬量的目標是沒有問題的。
一到年底,關于補貼政策的變動及何時落實、技術要求更改等就會段子與信息齊飛,謠言共新聞一色。在這種繁復冗余的各種信息背后,還是能夠看到里面最本質的東西。關于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首達百萬級別的預測,從雙積分政策的落地實施,到能量密度、續航里程提升對普通消費者的吸引。再從限購限行城市的擴容到兩辦發黨政機關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的公務用車新規。無論是從政策本身出發,還是從產品本身競爭力的加強來看,縱使有政策變化帶來補貼金額的退坡,在多管齊下的作用下對明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都是非常強的一劑強心劑。
人生易盡朝露曦,世事無常壞陂復。在整個市場都向著電動化不可逆轉的趨勢下,與其被時代滾滾洪流裹挾向前不如到中流擊水,浪遏飛舟。
最后,開頭送給廣大從業者的那段話還有后半句,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李浩晨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022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