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個2017,中國的地面上總共賣出去了77.7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同比2016年增長幅度超過50%。在全球汽車銷量第一的基礎上,妥妥拿下新能源汽車銷冠,舉世側目,國人鼓舞。
不過你得知道,偌大的市場這不到80萬輛的銷售數字,還是上了工信部公告的多達230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的近4000款產品的集體貢獻。平均下來,折合每家車企的銷量不足3400輛,每款車型不足200輛。
當然,帳不能這么平均起來算。但實際上,根據工信部官方的統計數據,在這4000款產品,年銷售超過1000輛的產品不足100款。
這就很尷尬了,讓筆者推而廣之聯想到了中國的整個汽車產業格局,近千家各類汽車生產企業生產了不到3000萬輛各類汽車,導致了多年來讓人頭疼,困擾中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企業數量多、產能分布散、企業規模小和整體競爭力弱的大問題。
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寄予厚望,意圖借助新能源汽車實現汽車產業,乃至整個工業制造業彎道超車的戰略目的。但是至少從當前情況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極有可能步整個汽車業多、散、小、弱的后塵。
中國能不能成為全球中高端工業制造業的中心,就看下一輪的新能源汽車了,然而這個中心化的任務現在看來有走傳統汽車業老路的危險,大而不強,又雜又廣。
2017年,排在中國新能源汽車車型銷量排行榜首的北汽EC總共8萬輛。單論車企銷量,號稱奪冠的比亞迪也只有11萬的銷量規模。
而年銷量在個位數的企業,也應該不在少數。
還有一些傳統車銷量動輒百萬計,排名常年靠前的合資大廠,在新能源方面的表現更是與其市場地位極不相配:例如東風日產282輛,北京奔馳27輛,東風悅達起亞5輛,上汽通用4輛,華晨寶馬1輛。
中國的乘用車雙積分政策馬上就要在兩個月之后實施,不知道未來要拿什么來應對國家政策來的。
國家政策層面,也已經認識到了這個問題。去年7月1日,工信部正式實施了第39號令,即《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準入管理規定》,《規定》中明確規定了今后國內市場新能源汽車的定義和范圍,完善了生產企業準入條件以及產品準入條件。
除此之外,還有一點特別值得關注,就是這次新規還通過8個否決項建立了新能源汽車企業的“叫停”制度。明確了生產企業發現新能源汽車產品存在安全等嚴重問題的,應當立即停止相關產品的生產、銷售,采取措施進行整改;生產企業不能保持《準入審查要求》,存在公共安全、人身健康、生命財產安全隱患的,工信部應當責令其停止生產、銷售活動,并責令立即改正。
這是一個警示信號,更像是懸在已經擁有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230家車企脖頸后一把劍。“叫停”就是為了告訴你,不要打算繼續在這支隊伍里濫竽充數,更別打算靠著低成本、低品質渾水摸魚。在一個健康健全的市場機制之下,是不會讓劣幣驅逐良幣的事情發生的。
一年只產銷幾十幾百輛的車企,生存都成問題,何來研發驗證能力、質量控制能力和銷售服務能力的建設和提升?所以只有從企業和產品兩端入手,提升新能源車企的能力建設、產品的性能要求,提高準入門檻,實現優者勝劣者汰,才能真正有效遏制住國內新能源車企散亂發展的苗頭。
2012年7月,工信部下發了有關汽車行業生產資質退出管理機制的通知,開始下力氣整治散亂差現象。三年前的2015年,“僵尸車企”的概念橫空出世,說的就是國內很多汽車生產企業占著生產資質不生產的現象,同年11月,首批車企包括吉林通田在內的14家“僵尸車企”被勒令退出。緊接著第二批在2016年2月接踵而至,慶鈴汽車、石家莊雙環汽車和江淮安馳等總共13家企業的乘用車生產資質被撤銷。
在新能源車企中,“僵尸車企”的存在也是大比例事件,這些企業產銷量極少甚至為零,連年虧損根本無法維系正常的經營活動,甚至連工人的工資都發不起。前些年新能源補貼政策讓這些單位似乎又看到了一線生機,妄圖靠拿政府補貼來維系茍延殘喘,這一定是不對的。
在2016年查新能源汽車騙補,72家車企騙取國家補貼資金近百億,這其中不乏看到有些企業壓根就沒有研發機構,生產環境極為簡陋,甚至只有一個簡易搭建起來的空廠房,根本不具備生產高質量汽車的條件,更別提靠他們來振興中國未來的汽車工業。
今天,新造車運動開展地如火如荼,一大批想進入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外部力量虎視眈眈,但空有壯志雄心而苦于無生產資質。所以那些站著……不……的車企,倒不如把資質讓出來,也算是為中國未來的汽車產業做出一份貢獻。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193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