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Waymo)在自動駕駛領域的定位再度發生搖擺,當所有人都以為它將會成為一家共享出行運營商之際,它改口了,自稱是“自動駕駛方案商”。
在中國人結束了農歷春節后回到辦公室的第一天,谷歌(Waymo)的CEO約翰-克拉夫西克在參加一個《紐約時報》組織的論壇中聲稱:“對Waymo而言,自我定位不是一家出行公司,也不是一家汽車公司,Waymo是一家自動駕駛技術方案提供商,首要任務是推出安全的自動駕駛方案。”
這不是很坑爹嗎?
還是這個哥們,在2017年9月,接受《華爾街日報》訪談時說:“如果大型汽車公司平均每輛車銷售的利潤約為 1400 美元,一輛持續跑了 15 萬英里的車輛每英里的收入共享只有一分錢。”
約翰-克拉夫西克繼續補充道:“現在這個行業努力做的事情是在這一百年來已經存在了,其重點在于構建的單位的數量。我們正在邁向一個由里程驅動的世界。”
摩根士丹利顯然被這個假動作晃倒了,他的聲名顯赫的分析師布萊恩-諾瓦克和亞當-喬納斯發布了一份報告,聲稱Waymo的估值可以達到700億美金。這兩位分析師估計,如果Waymo的無人駕駛硬件和軟件占到全球車輛行駛里程的1%左右,那么將創造700億美元的價值。
此時此刻,約翰-克拉夫西克正坐在《紐約時報》論壇的雅座上侃侃而談,首先他承認谷歌(Waymo)肯定會在2018年底推出無人駕駛出租車業務,會覆蓋鳳凰城的所有地區。
但是,他不認為Waymo不是一家出行公司。他說,Waymo首先是一家自動駕駛方案商。
約翰-克拉夫西克同時聲稱,Waymo的自動駕駛卡車技術早已成熟,因為卡車的使用場景相對簡單。他們準備和一些卡車公司合作,將自動駕駛技術授權給他們使用。
對于谷歌(Waymo)而言,始終不能徹底放棄做平臺的愿望。因為這是一種高維度的商業模式。
然而在此之前,除技術不夠成熟外,谷歌若想將授權技術給到汽車公司,遭遇了供應鏈不成熟、成本高企和OEM不積極等諸多問題。
哪怕是到現在,L4級別的自動駕駛依然面臨著激光雷達、AI計算芯片、線控機構價格居高不下的難題。
更重要的,因為美國的車企如通用、福特、特斯拉,要么塊頭很大很強勢、要么很有性格,與谷歌聊得很不愉快。
在這樣的背景下,Waymo若想成為率先商業化自動駕駛技術的公司,只能自己做運營,通過商業化運營帶動產業化,降低零部件的價格。
谷歌已經做了9年的自動駕駛研發,如果L4級別自動駕駛汽車商業化這個里程碑被別人奪走了,拉里-佩奇難道不會干掉Waymo的CEO?
對于有將近1000億美金現金儲備的谷歌而言,自己買幾千輛自動駕駛汽車用于無人駕駛出租車運營,簡直是小菜一碟。
同時,商用車由于售價很高,對自動駕駛系統零部件價格不敏感,且購買方多外B端客戶,率先加裝谷歌(Waymo)的自動駕駛系統是有可能的。
另外,將自動駕駛技術給到商用車企業,除了賺錢外,并不影響Waymo在出行領域的競爭力,而且能夠促進相關產業的快速成熟,可謂一石三鳥。
如果谷歌(Waymo)再度回到自動駕駛方案商市場,將會給百度的Apollo帶來一定的沖擊。
車評君的判斷是,在短期之內,Waymo的方案不會授權給乘用車企業,另外在中國的競爭力較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建約車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3252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