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想問奧迪一句,看到現在的劇情走向是否感到很虐心?
無論是奔馳母公司戴姆勒迎來了吉利這位新股東,還是寶馬搞定華晨毫無阻礙地和長城牽手,都足以讓奧迪從內心迸發出一股憂傷。毋庸置疑,隨著和新的合作伙伴牽手,奔馳和寶馬在華的業務都提升到了新的階段。而最先開啟這股“后合資熱潮”的上汽奧迪,卻還不知前路幾何,頗有一番為他人作嫁衣的即視感。
如果說,上汽奧迪被擱置是“前車之鑒”,給了寶馬和奔馳諸多的經驗和教訓,那么寶馬和長城的平穩合資,是否給“上汽奧迪”的重啟提供借鑒意義?畢竟,奧迪不會眼睜睜看著對手在華擴大地盤,而自己憋屈地袖手旁觀……
“上汽奧迪”是前車之鑒 2016年末,隨著一張上汽和奧迪簽署合作協議的照片不脛而走,“奧迪出軌上汽”成為當年汽車圈最炙手可熱的新聞。奧迪以為,和上汽牽手,除了可以加強對中國豪車市場的控制權,最重要的是繼續深耕本土化,達成“坐上全球豪車第一”的目標。 令奧迪始料未及的是,這樁聯姻還沒有展開實質行動,就被經銷商“鬧黃了”。幾方勢力糾纏不清,你方唱罷我登場,吵了個天翻地覆亂七八糟,奧迪經銷商聯手抵制拒絕提車、申請千萬補償,上汽集團打算單方面組建銷售網絡的計劃也被制止……亂局之下,奧迪在華銷量持續了6個月的下滑,頻頻失守單月冠軍。 重壓之下奧迪終于讓步,不達到90萬輛的銷量目標,絕不牽手上汽。即便根據協議在2022年左右達成了90萬輛的約定,上汽奧迪項目也不能隨便啟動,必須遵守一個“條件”:上汽奧迪與一汽奧迪合作重啟之后不能再建立新的銷售渠道,未來產品由二者銷售并網,上汽奧迪將不可能擁有屬于自己的經銷商,而渠道皆由一汽奧迪管控。 來劃一波重點。上汽奧迪被無奈擱置的根本原因在于,一方面是沒有在與一汽聯姻25載之后找到新的平衡點,另一方面是沒有考慮到經銷商的利益沖突。經銷商和廠家之間的關系就如同“水能載舟,也能覆舟”。經銷商的揭竿起義到底有多厲害,奧迪深感其痛,寶馬和奔馳也紛紛引以為鑒。 顯然,這次寶馬和長城的合資,便是吸取了上汽奧迪的教訓。在雙方簽署的“合作意向書”里,除了明確長城和MINI品牌在新能源方面的合作意向之外,更是用了一半篇幅在強調和保證不管什么合作模式,肯定“不會在中國現有的網絡體系之外興建新的銷售和服務渠道”,將繼續與現有的華晨銷售和服務網絡體系進行合作,保證經銷商的利益不受到損害。 這份簽署協議幾乎對長城MINI采用了“忽略”的態度,所提甚少,不惜將長城汽車放在了“配角”的位置,全方位強調華晨寶馬才是寶馬在華最核心的業務,未來還將會進一步加大投入力度。與長城合資僅針對MINI品牌的電動汽車,大大減低了對華晨的威脅。一副謹慎再謹慎的態度,擺正了原配的地位,給華晨吃了一顆大大的定心丸,雖然有點打臉華晨汽車董事長祁玉民時常掛在嘴邊的那句,“我們和寶馬是堅定的一夫一妻制”。只要不新建渠道,華晨寶馬經銷商的利益將不會受到損害。 當然,引以為鑒的還有奔馳。和寶馬和長城合資不同,戴姆勒和吉利之間是“持股不合資”。 2 月 23 日戴姆勒依據《德國證券交易法》進行了信息披露,確認浙江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已取得其 9.69%股權,成為戴姆勒最大股東。 與此同時,德國《圖片報》的報道強調吉利渴望獲得戴姆勒在電動汽車電池方面的技術,并且希望和戴姆勒在武漢建立一家電動汽車合資公司。不過,這一消息并未得到證實。戴姆勒全球CEO蔡澈用“我至少一年沒見過李書福了”給予了否認。 能夠與戴姆勒牽手,對吉利來說當然是很好的選擇。但顯然,正和北汽相親相愛的奔馳并不打算“背叛北汽”,和吉利扯上別的關系。畢竟因為對伴侶不忠導致經銷商集體造反,奧迪可是付出了高昂的代價。“一心只能愛一人”,戴姆勒倔強得很。 重啟,只是早晚的事 無論是長城寶馬,還是吉利戴姆勒,都將獲益明顯。寶馬和奔馳同時找到新的突破口,在華業務正在逐漸擴大和深化。 寶馬將可以借助于力量更加強大的長城,讓MINI品牌在更強大銷售渠道、更完善的體系中得到快速鋪進。對戴姆勒而言,吉利的入股能夠梳理戴姆勒結構,“打破舊有的‘聯盟式’結構,轉為更加現代化的控股公司。”彭博社表示。 對手在進步,你還在原地踏步,這是一種更為嚴重的退步。相信,在去年艱難守住銷量冠軍的奧迪已經感受到了危機的來臨。 重新尋找合作伙伴,是寶馬翻盤重新拿回全球豪車第一的最佳機會,和長城合資就像拿到了一記“神助攻”。同樣,這也是奧迪的心思和機會。根據奧迪的長期規劃,奧迪想要坐上全球銷冠王座,必須使得其在中國市場銷量達到百萬輛以上。 這兩年,奧迪在華的話語權不斷被打破,在某些細分市場的壟斷也被寶馬奔馳挑落,單靠一汽奧迪一家合資公司達成70萬輛已屬不易,何況百萬輛?奧迪在中國多一個品牌組合的情況下,必然能夠帶來至少超過20萬輛的銷量貢獻。 另外,一汽奧迪在與一汽的合資中只占據10%的股比,作為利潤奶牛,奧迪顯然不能滿足在一汽-大眾合資體系下僅有10%的利潤分紅,打破體制上桎梏的心思越發強烈。從奧迪的角度來看,上汽奧迪勢在必行。從上汽角度來看,苦追奧迪五年多,亟需在豪華車市場形成制霸權,也不會輕易放棄,“堅決執行,有序推進”,上汽扔出了如此態度。 2017年下半年,急于維穩的奧迪再也沒有提起過“上汽奧迪”。但顯然,心里憋著一把火的奧迪不會就此放棄,自己先開的局,哪肯讓對手搶先。 長城寶馬的合資或將成為上汽奧迪重啟的“催化劑”,借鑒意義明顯。除了合資的落腳點在電動車,避免了在固有利益的瓜分,還有在處理“三角戀”關系時,給足了華晨的面子。雖然,業內認為華晨不如一汽強勢,不會翻騰出太多浪花,但并不能否認寶馬所出的這一記太極拳,使得雙方利益暫時達成了一種平衡。 上汽奧迪重啟,是早晚的事。可以預見的是,在這股后合資熱潮里,ABB的疆域版圖將面臨著新一輪的重構。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BusinessCars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4208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