魯迅先生曾道:“第一個吃螃蟹的人是很令人佩服的,不是勇士誰敢去吃它呢?”螃蟹形狀可怕,丑陋兇橫,第一個吃螃蟹的人確實需要勇氣。但誰是天下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呢?
毫無疑問,特斯拉吃了全球電動汽車市場的第一只螃蟹,但是誰能知道特斯拉是吃螃蟹的勇士還是以身試毒的為他人做了嫁衣。近日,特斯拉的狀況每日愈下,無論是從美國資本市場的評論還是在競爭對手的大肆崛起,都讓這個科技巨頭苦不堪言。
美國市場向來引導著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方向,而特斯拉在美國市場的成功,說明電動汽車方向是走的通的。自2007年推出第一款Roadster以來,就以極快的速度成長起來。而傳統車企巨頭——寶馬、奧迪、奔馳也由早期的試水,到如今明確方向。從2010年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第一大汽車消費市場后,德系三強的主戰場就已經開始由美國轉移到中國。奧迪在2010年宣布中國已經成為奧迪全球最大的市場,寶馬在2013年宣布中國超過美國成為其全球最大市場,而奔馳也在多年努力之后,中國在2015年首次成為梅賽德斯-奔馳乘用車的全球最大市場。由此可見,當前的汽車新技術應用潮流往往都是在歐美尋求突破,在中國市場尋找實效。
寶馬I系列
在去年的法蘭克福車展上,德系三強奔馳、寶馬、奧迪等品牌就已紛紛發布了自家的新能源戰略,其中寶馬的關注度要高于其他汽車品牌。究其原因也很簡單,在新能源的浪潮中,寶馬很早就加入其中了。
在中國,寶馬目前擁有包括BMW i3、BMW i8、BMW X1插電式混合動力、BMW X5插電式混合動力、以及BMW 7系插電式混合動力在內的5個車系共9款新能源車型,涵蓋了從緊湊型轎車到大型豪華轎車,從SUV到超級跑車等多個細分市場。寶馬還曾宣布,從2020年開始,集團旗下所有車型系列都將可以按需生產任何一種驅動方式——無論是配備內燃機、插電式混合動力系統還是由電池驅動。到2025年,寶馬的電動車家族將擴大至25款車型,其中12款為純電動車型。
2011年,寶馬汽車在其德國總部發布了旗下全新的子品牌寶馬i,這是寶馬集團繼寶馬、MINI和勞斯萊斯之后的第四品牌,也是專門針對電動車的一個品牌。BMW i3 是第一款入華的BMW純電動車型,自2014年上市,已歷經3次小改款,它的升級款車型可提供超越200公里的續航里程,相比較之前已經有了不小的提升,自上市以來在同級別緊湊電動車領域保持著不錯的銷量。就產品力而言,BMW i3的表現足以滿足城市出行,125千瓦的輸出功率可媲美部分2.0升渦輪增壓發動機,加上電機的先天優勢瞬間就能獲得最大扭矩,3.8秒能完成0-60公里/小時的加速。與此同時,在原有駕駛特性和駕駛模式的前提下,這輛電動車可實現9種駕駛模式的切換。
車身材質是除了電池技術之外影響續航的主要因素,為了降低車身重量,BMW i3車身采用碳纖維結構結合鋁合金底盤的方式來降低車身重心,加上“四輪四角”的設計,讓它的轉彎半徑僅為4.93米,駕駛感覺非常靈活。據寶馬工程師介紹,隨著BMW i3的暢銷和技術的不斷完善,它的eDrive 驅動技術將被廣泛地運用于BMW的其他核心車型中,這讓寶馬電動車戰略的產品矩陣成為了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BMW i3 造型像極了一款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概念車,盡管起初很多人都不相信寶馬會將這款車量產,但事到如今大家不得不承認,BMW i3在純電動車中的地位可能僅次于特斯拉。可能在大多數人眼中,BMW i3 造型像極了一款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概念車,盡管起初很多人都不相信寶馬會將這款車量產,但事到如今大家不得不承認,BMW i3在純電動車中的地位可能僅次于特斯拉。但是道哥小編認為,BMW i3只是為后來的i4、i6背書,在中國市場奠基寶馬i系的品牌理念,真正的大招還在后面等著呢。
奔馳EQ系列
梅賽德斯-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計劃開始在全球范圍內建設并生產電動汽車和電池的研發中心,這是一個傳達戴姆勒非常重視新能源車型市場發展的信號。到2022年,梅賽德斯-奔馳將會生產出50多種電動車型,包括有:輕度混合動力車、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和全電動車。梅賽德斯-奔馳透露,有超過十款車型將成為電動汽車,涵蓋城市汽車到大型SUV等各個細分領域。
據悉,奔馳新的產品和技術品牌EQ首款電動汽車將在德國不來梅的梅賽德斯-奔馳工廠下線。2019年,梅賽德斯-奔馳還將推出一款全電動SUV——EQC,不久之后,北京奔馳國產化生產的EQC也將從生產線上下線。這款車將在奔馳全新的電動車平臺EVA1上進行打造。該車的動力來自布置在前后橋上的電動機,此外,巨大的電池組將平鋪在底盤上。根據配置,這款車將推出多種動力配置,其中頂級車型的動力系統總功率將高達407馬力,峰值扭矩700牛米,起價大約為49000歐元。
另外,EQ的新車產品線也將涉及從小型轎車到豪華車所有的乘用車市場,2020年,奔馳 EVA II平臺還將推出一款類似C級四門轎車以及一款類似GLE coupe豪華SUV。另外,一款級別更高的全尺寸豪華SUV和跟S級定位類似的豪華轎車也在緊鑼密鼓的研發之中。肯定的是,這些車都會與概念車F015保持一致的外觀設計風格和類似的虛擬駕駛艙設計,一個24英寸的中控觸屏將取代所有傳統的物理按鍵,而方向盤上也會增加一個信息顯示屏。為了達成這個雄心勃勃的目標,奔馳的研發經費高達10億歐元。2025年,純電動車的產量將占到奔馳總產量的25%。不同于B級Electric Drive這樣在現有的內燃機車型上推出電動車型,全新的EQ品牌不僅意味著這家百年車企將專注電動車領域,也讓其成為了特斯拉強有力的競爭對手。
奧迪e-tron系列
其實早在2016年,奧迪CEO瑞普特?施泰德就在公司的年度股東大會上表示,奧迪明確了未來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電動化和數字化。就電動化而言,將從2018年開始,奧迪將每年推出一款不同電動汽車。”果不其然,在剛剛結束的2018年日內瓦車展上,奧迪為我們帶來了兩款重量級車型,一款是全新的奧迪A6,另一款則是奧迪首款量產純電動SUV——e-tron prototype。不同于以往屢見不鮮的純電動概念車型,e-tron prototype將于今年年底率先在歐洲上市,不出意外的話,屆時特斯拉Model X在同級市場的壟斷地位將被e-tron prototype打破。
奧迪e-tron prototype出自與保時捷Mission E相同的平臺,從視覺感受上來判斷,這臺定位于中型SUV的身材介于Q5和Q7之間。動力方面,出自同一平臺的保時捷Mission E上采用了永磁同步電機,相比特斯拉車型上普遍使用的鼠籠式異步電機,永磁同步電機的功率密度更高,調速范圍更大,但制造成本和溫度適應性方面則略遜于鼠籠式異步電機。不難推測,同樣為純電動四驅車型,與Mission E同平臺的e-tron prototype也會采用和Mission E相同的永磁同步電機。此外可以肯定的是,e-tron prototype搭載了三臺電動機,一臺位于前橋,剩余兩臺位于后橋,鋰電池則位于前后軸附近,鋰離子電池組供應商源自韓國LG化學和三星集團。最大輸出功率為 435馬力,在增壓模式下則能達到 503馬力,最大續航里程則可以超過500公里。最讓人吃驚的是,e-tron prototype具備 150kW 快充模式,30 分鐘內即可充滿電,這一點在當今的純電動車領域可謂有著極大的優勢。根據奧迪的計劃,到2020年將推出3款純電動車型,到2025年奧迪在全球范圍內提供的每4輛車型中就有1輛是電動車,屆時所有奧迪車型也都將搭載電氣化驅動系統。對于e-tron,奧迪股份公司管理董事會主席施泰德表示:“奧迪e-tron擁有最領先的技術,實現100%電氣化,它的連接性,互通互聯性和主動性比特斯拉好,這款汽車將會顛覆整個市場對汽車的評價。”
此外,奧迪還在積極研究生物能源技術,這是一種被奧迪稱之為:“e-benzin”的新能源燃料。其特點是,沒有了硫磺和笨成分,其燃油燃燒更徹底,其異辛烷含量為100%,辛烷值為100,抗爆性加強。“e-benzin”燃料的制成只需要水、氫氣、CO2以及充足的陽光,這樣的天然的燃料制成過程相信將推動全球環境優化進程。這種新能源未來將可能應用到奧迪新能源車上,而“石油危機”這個詞也將離我們遠去。
總結:
隨著汽車越來越普及,不僅BBA打響了向新能源進軍的槍聲,還有很多車企也紛紛推出了混動、純電這類新能源車型供消費者選擇,正式邁入了新一輪的汽車潮流中。畢竟如此一塊龐大的蛋糕,誰都想分一杯羹。新能源市場愈演愈烈是必然現象,隨著傳統車企的高調入市,相信會為新能源市場格局帶來變化。反觀特斯拉,不僅僅要面對傳統車企的反擊,還要應付造車新勢力的大肆崛起,不過就目前來看,特斯拉依然還有優勢,舉個簡單的例子,百公里加速3秒內有幾臺車能與其媲美?技術的優勢依然是其的一大賣點,不過如果特斯拉依然無法解決電池產能問題的話,再牛B的技術也于事無補。以BBA為首的傳統車企經過多年的歷練,無論是品牌影響力還是產品穩定性方面無疑都是更加靠譜的選擇,道哥小編認為未來的電動汽車市場將會迎來傳統車企的大招,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6649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