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曾經歷了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發展歷程,現在又進入更高層次的“資本經濟”時代。而無論在哪個時代,“衣食住行”無疑都是生財大道,特別是房地產和汽車這兩個高門檻行業。但近些年來對房地產泡沫的擔憂聲越來越大,房地產商希望轉型已經迫在眉睫。在國家鼓勵發展實體經濟的政策傾斜下,新能源汽車成為戰略投資新風向標,十分符合房地產商的未來發展方向。
近日,恒大健康產業集團有限公司發布公告稱,恒大集團以67.46億港元收購香港時穎公司100%股份,間接獲得Smart King公司45%的股權,成為公司第一大股東,這意味著恒大正式入主美國新能源汽車公司Faraday Future(下稱FF)。恒大的許家印繼華夏幸福王文學、寶能姚振華等地產大亨之后,成為又一位投身“造車”事業的地產巨鱷。
恒大入主FF第一天浮盈150億
恒大集團收購FF公司事發突然,但是對于恒大集團的近期戰略部署來說又是必然。近年來,恒大在地產業取得成功的基礎上,開始多元化發展,更是不惜重金對高新技術產業進行布局。道哥說車了解到,今年4月,恒大與中國科學院在北京簽署全面合作協議,并宣布將為這次合作投入1000億元,正式進軍高科技產業。這意味著許家印向高科技領域邁出一大步。此次又間接接盤FF,對此,恒大健康在公告中表示,“本公司可通過收購全球領先的新能源汽車技術與產品,有機會在高速成長的新能源汽車行業獲得強大的競爭力,占領市場份額,實現業務多元化。”事實上,雖然賈躍亭的信用已經破產,但FF的技術確實得到認可。FF在中美兩地提交申請專利接近1500件,已獲得專利超過380件。于賈躍亭而言,引入恒大也有了資本的強力支持。根據恒大集團此次入股價,FF公司估值約合300億元人民幣,賈躍亭持股33%,相當于100億元。
恒大宣布入主FF之后,旗下恒大健康(7.66, 3.05, 66.16%)昨日股價暴漲66%,市值凈增加264億港元,相當于浮盈近200億港元,即使以全部款項20億美元(160億港元)支付,單日浮盈也達104億港元。此外,在地產股全部下跌之際,中國恒大(20.85, 0.35, 1.71%)上演了“天下獨醉我獨醒,眾人皆濁我獨清”的好戲,完美收漲,昨日浮盈46.2億港元。如果合計恒大健康、中國恒大的當日浮盈,即恒大系扣除20億美元款項費用后,單日套現減持,就可以凈賺150多億港元。
寶能欲打造千億汽車版圖
作為恒大的前輩,寶能在經歷了真假投資觀致、奇瑞汽車的風波之后,在上個月同杭州富陽區政府、杭州新天地集團簽訂協議,三方就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項目達成落戶意向,而新天地集團其實是寶能旗下的控股公司。據了解,寶能汽車項目規劃年產30萬輛新能源汽車,總用地面積約3000畝,總投資約140億元。包括新能源汽車生產、測試、研發及電機、電池、電控“三電”等配套核心零部件生產等項目。
從2017年3月寶能汽車有限公司注冊成立開始,寶能集團在杭州、昆明、廣州、西安等地連續落子,再加上寶能集團已收購觀致汽車51%股權,其僅在一年時間內就初步打造出一個總投資額超過1000億元、年產能達245萬輛車的“汽車版圖”。就當業內以為寶能集團將就此罷手,專心消化現有業務的時候,又傳出了寶能集團打算參股奇瑞汽車和昌河鈴木的消息,看來寶能的胃口很大。
華夏幸福低調入主合眾新能源
2017年10月31日,獲得發改委新能源投資核準的第13個造車新勢力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股權結構悄然發生了變化,實際控制人由原來清華大學節能與新能源汽車中心副主任方運舟正式變更為華夏幸福董事長王文學。此舉標志著以打造產業新城、產業小鎮和產業社區為主業的地產巨頭華夏幸福,正式加入新能源造車的行列。為由蔚來、威馬、小鵬、國能、云度、電咖、拜騰等造車新勢力掀起的新一輪輿論熱潮再添了一把火。
華夏幸福2017年三季報顯示,截至2017年三季度末,華夏幸福總資產超3360億元,前三季度總營業收入309億元,同比增長21.2%,歸母凈利潤62.3億元,同比增長35.3%。
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是清華大學研發人員主導的初創造車新勢力企業,成立于2014年,由北京億華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等企業合資成立,注冊資本近6.3億元。
據了解,浙江合眾新能源汽車產品規劃是從低端入手,逐漸提高。合眾計劃年產5萬臺純電動乘用車,包括代號為EP10的年產1.5萬臺,EP10是A00級別微型電動車,續航里程在160-250公里之間。代號為EP20的年產2.5萬臺,EP20屬于A級城市載客車,續航里程在220-300公里之間,而EP30年產1萬臺,屬于MPV多功能車,續航里程在250公里左右。
房地產商進軍新能源一舉多得
對于眾多房地產企業為何積極搭乘新能源汽車這班“順風車”,究其原因還是因為中國的整體投資環境還是傾向于政策的號召。汽車行業作為大宗的消費品,本身產業升級和更新力度大,是中國制造2040戰略中的重點產業,所以企業的投資也與國家發展戰略吻合,畢竟緊跟政策賺錢的套路在中國一直都是明智之舉。
另一方面,無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也都很希望、很愿意支持像新能源汽車這種高產且有助于環境可持續發展的高新領域,而作為對政府資源有著剛需的房地產商,更是可以借助這種方式建立與政府的聯系,從而占據優勢。
造車這件事遠不止燒錢這么簡單
雖然各路資本紛紛進軍新能源汽車領域,但進入新領域所要承擔的風險是巨大的,由于競爭激烈,不可能每家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的企業都能盈利。畢竟汽車本身就是技術含量極高的產品,喊了多少年的新能源汽車直到目前仍沒有取得重大突破。
當下很多公司認為新能源汽車就是把電池和汽車零件組裝起來,這種想法過于簡單。生產新能源汽車不僅僅要考慮性價比,還有環保、安全、續航要求。汽車大國德國研究了幾十年新能源汽車都沒有實現普及,這就注定了很多涌入新能源領域的資金將鎩羽而歸。
此前就有專家指出,新能源受各方青睞主要受益于政策支持。但由于電池技術還沒有重大突破,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成本都存在不少問題。此外,目前新能源車的配套設施也不健全,還不具備大規模普及條件。新能源汽車不是一個成熟的市場,十幾年來鮮有新能源汽車企業能夠實現盈利。這么多資本蜂擁而入,他們只看到了政策支持,而對背后的高風險還沒有清醒的認識。
總結
經過2012至2014年的前期積累,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在2015年迎來了爆發窗口期,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快速發展已經板上釘釘。無論是房產大亨們的陸續入市還是格力董小姐、京東劉老板的動作都很好地響應了這一趨勢。跨界進入已是群雄逐鹿局面的新能源汽車領域,房地產商們想從傳統車企的口中奪食必不輕松,這其中不僅僅是資金的角力,更是時間的賽跑,實力的互博。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道哥說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1230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