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領域,隨著“新四化”成為行業共識,以及造車新勢力帶來的沖擊和碰撞,汽車企業和科技公司也有了越來越多的交流與合作。
7月4日,長安汽車與華為在深圳華為總部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在互利共贏的基礎上建立聯合創新中心,并協同打造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創新研發平臺,促進汽車智能化及新能源發展,合力推動中國汽車品牌的向上突破。
兩者的共同點是——都是中國品牌中,年銷量領先的品牌、研發實力都位列國內同行業第一,都是低調、務實的企業風格,都在從“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的轉型過程中,因此可謂強強聯合。
事實上,這并不是長安第一次牽手科技類企業,長久以來,長安汽車以開放的心態,積極尋求與智能駕駛、智能互聯、智能交互領域的融合,目前已與騰訊、百度、科大訊飛、蔚來汽車、英特爾等多家跨界行業及同行業巨頭形成戰略合作伙伴。此次與華為的合作,可以說是長安汽車在智能化戰略領域的又一次突破。
長安汽車為何頻頻出擊? 還記得你的第一部手機嗎?這是一個非常傷感的話題,那個曾經陪伴一代人成長、一度是“手機”代名詞的品牌——諾基亞,已消失在人們的視野中。 在蘋果公司提出“將互聯網裝進口袋”的時候,諾基亞還只關注傳統的硬件,卻沒有注意到,手機早已不只是個通訊工具,更是多種功能的載體。錯過了智能手機革命的諾基亞,從巔峰到破產只用了一年時間。 諾基亞的慘敗,也為轉型中的汽車行業敲響了警鐘——不轉型,就會被時代所淘汰。在4月23日的企業戰略發布會上,長安汽車集團董事長張寶林也喊出了 “時代淘汰你,與你無關”的口號。他表示,長安將以“一個核心+四大轉型”為新的發展思路,將“智能化”和“新能源”打造成為長安產品的“標簽”,同時加快產品推出的節奏。 這次品牌戰略發布,也被稱之為長安的“第三次創新創業計劃”——以創新為驅動,圍繞打造世界一流汽車企業這一目標,將“效率”打造成為組織核心競爭力,推動從服務客戶向經營客戶轉型、從經營產品向經營品牌轉型、從傳統產品向智能化+新能源產品轉型、從提供產品+服務向提供產品+服務+出行解決方案轉型。 在長安汽車的發展歷史上,第一次創業實現了自主造車“從0到1”;第二次創業是在“五國九地”研發布局的基礎上推出高品質車型,幫助長安進入自主第一陣營;第三次創新創業的核心則是品牌向上,通過降本增效,提升經營質量,完善體系能力,打造更高的品牌溢價能力。 如今,無論傳統車企還是互聯網企業都已達成統一的共識:繼智能手機之后,汽車已成為下一個被互聯網和智能化革新的核心終端產品,并且是“迄今為止最大的智能終端平臺”。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誰能抓住這個風口,誰能做出最好的智能終端平臺,誰就有可能脫穎而出。對于長安汽車來說,此次與華為牽手,正是基于這樣的考慮。 多次深化合作到底有何不同? 事實上,這并不是長安汽車第一次與華為合作。早在2014年,雙方就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宣布將在流程信息化、IT基礎設施及解決方案、信息安全建設等領域進行合作。 今年1月,包括長安、華為、中國移動和中移物聯四方再次簽訂合作協議,宣布將在包含V2X試驗場建設、4G車聯網通信及平臺、LTE-V及5G車聯網技術、智能網聯終端聯合開發等4項合作內容。 此次雙方再次牽手,將包含聯合建立創新中心、掛牌設立智能化研究院和新能源汽車事業部,進行數字化轉型。具體來說,就是華為提供前沿的信息通信技術及新能源先進控制技術,長安提供先進技術應用的場景及載體,共同打造智能化、網聯化、電動化、共享化的創新研發平臺。 可以說,相比前兩次,此次雙方合作的領域及深度均有拓展。對于長安汽車來說,牽手華為不僅能夠實現優勢互補、資源共享,也更加有利于提高長安汽車的核心競爭力,促進企業第三次創新創業的快速推進。 更加重要的是,汽車和科技兩大巨頭的強強聯手,也將為消費者帶來更好的產品體驗,同時推動中國汽車智能化與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助力中國汽車品牌的向上突破。 目前,長安已掌握三大類100余項智能化技術,特別是結構化道路L3級自動駕駛技術、APA6.0自動泊車技術正在進行實車性技術驗證,是目前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內最領先的智能化技術。 3月20日,渝航大道上,數輛車身印著“長安汽車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量產測試”字樣的長安CS55依次駛過。這是長安汽車搭載2級自動駕駛核心技術IACC(集成式自適應巡航)并實現量產的首款車型,也是國內首個搭載IACC技術的量產車型。 一個月后的北京車展上,長安汽車又一款搭載自動駕駛核心技術的量產車型新CS75上市。該款車搭載APA4.0代客泊車技術,可實現全程無需駕乘者操作車輛,在發現停車位后進行一鍵自動泊車,適用于水平泊車、垂直泊車、斜列式泊車、水平泊出等多種場景。 4月18日,長安汽車獲重慶自動駕駛道路測試牌照。這是其繼獲得美國加州無人駕駛測試牌照后,拿到的第二張自動駕駛測試牌照。 經過五年多時間的持續投入和耕耘,長安汽車美國研發中心完成了底盤開發與智能汽車兩大核心研發使命的構建,此外,在自動駕駛技術,以及ACC、APA、V2X等駕駛輔助技術方面均具有較強的技術實力。智能化技術方面,將建設國際頂尖的智能化技術開發團隊,以實現L4級自動駕駛為長遠目標。 長安汽車第三次創新創業再提速 值得一提的是,與華為的合作僅僅是一個開始,長安汽車準備在下半年發布全新的長安智能化戰略,代號為“北斗天樞”。“天樞”是北斗七星第一星,長安巧用這個名字作為智能化戰略的代號,表達了長安汽車立志成為“智能汽車引領者”的愿景。 為了能在智能化領域發展更快,同時能夠走向世界。今年,長安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將達到16億元。今后10年,長安汽車在智能化領域的投入將累計達到200億元,組建超過2000人的智能化研發團隊。 與此同時,在新能源領域,長安汽車的布局也十分清晰明確:2017年10月19日,長安汽車發布新能源戰略——“香格里拉計劃”。到2020年,長安要完成三大新能源專用平臺的打造;到2025年,全面停售傳統燃油車,實現全譜系產品的電氣化在新能源領域。 此次與華為合作,雙方也將在充換電、電驅控制及電池控制三大領域開展合作,共同推動新能源技術的研發與集成。基于華為先進的充換電網絡智能化技術、低頻控制技術、四驅控制技術、電池高精度采樣技術,結合長安新能源車型及產品需求進行技術研究,應用于長安智能充換電系統、整車動力控制系統(MCU)和電池管理系統。 可以說,智能化和新能源化時代的到來,極大的改變了我們習以為常的生活生習慣。依靠對中國用戶的了解,以及強大的制造能力,中國手機行業已經率先完成超越。而在“新四化”的大背景下,汽車產業也走到了歷史的拐點,誰把握住了這次千載難逢的機會,誰就將取得先機。 有人說,諾基亞的潰敗是因為巨型企業“船大難掉”。盡管過程曲折,但如果行動夠早、動作夠快、決心夠大,一旦掉頭后的巨輪,將比別人走得更快更遠。正在進行第三次創新創業的長安汽車,已經在智能化和新能源領域先行一步了,并決心將“智”打造成標簽,為自己創造了一個更可期的未來。 值得一提的是,隨著越來越多的汽車企業將自己定位為“汽車科技企業”,傳統汽車制造與新興互聯網技術逐漸呈現融合之勢,長安和華為之間的強強聯手,更像是古時候的合縱連橫。 畢竟,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一個人可以走得更快,但只有一群人才能走得更遠。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華山論劍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71616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