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車和家CEO李想炮轟了國內一些電動車企以60Km/h等速方法計算續航里程,并以此結果來大肆宣傳自嗨,頗有些大躍進的味道。
如果國內的電動車企以條件最寬松的等速續航里程,在數字上超過國外車型的以更復雜的條件、更高參考意義的工況計算出的續航里程,以此來試圖引導大眾相信自己的車型更加優秀,并且在此基礎上,國內的媒體也宣傳我們的電動技術已經在世界遙遙領先,營造出繁榮發展的景象。
這種“自嗨”,無疑才是最要命的。
國內車企標注的續航里程為什么不真實?
按道理說,不同續航里程的計算方法只是標注續航里程的標準不同。
但是,實際體驗過電動汽車的人都應該知道,即使電動車企以綜合工況法標注續航里程,但是實際駕駛時的續航里程,和車企宣傳的續航里程的差距,有時會大到難以接受。而這就與國內所使用的綜合工況法的相關規定有關系了。
根據《電動汽車能量消耗率和續駛里程實驗方法》(GB/T 18386-2005),過內的綜合工況法由兩種情況組成:4個市區循環和1個郊區循環組成以及5個市區循環。而這就給了綜合工況法很大的靈活度。
要知道對于電動汽車來說,市區循環的續航里程要比郊區循環更長。
所以,即使相對于等速續航來說更加全面的綜合工況續航,其實也無法準確反映出真實續航。
而為了應對這一情況,工信部下達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品檢測工況研究和開發”項目(CATC),由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牽頭,組織了31家國內車企、院校、檢測中心,共同開發此項目。
什么是中國工況法(CATC)?
看看CATC項目是如何評價國內目前使用的續航標準。
“長期以來,我國汽車油耗和排放法規一直采用歐洲行駛循環,……,車輛實際行駛平均車速、油耗和排放與實驗室認證結果差距很大。”
所以,CATC項目主要通過采集新能源汽車產品行駛特征數據的,選取國內50個不同類型的典型城市,每個城市投入100輛按照數據采集設備的新能源汽車,通過采集設備收集新能源汽車車輛活動特征,最終建立國內新能源汽車質量性能評價體系以及行駛工況數據庫,完善能耗評價,促進技術研發。
在這種方法下,我們有理由相信CATC將會是一個比目前的綜合工況法更加全面,也更加真實的方法。
CTAC什么時間會推出?
CTAC項目從2015年開始,歷時三年,于2018年5月由工信部裝備工業司完成了此項目的驗收。
“項目所開發的汽車道路行駛工況與NEDC、WLTC和C-WTVC等法規工況相比,更好地反映了我國汽車行駛道路行駛實際情況,能耗測試結果與實際誤差顯著降低”。
所以,CATC項目于去年年中就通過了驗收,相信距離真正實行已經不遠了。
我們希望,當CATC推出時,就仿佛一面“照妖鏡”一樣,能夠讓我們看清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真實情況。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汽車商業評論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88784
本文由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撰寫,他們為本文的真實性和中立性負責,觀點僅代表個人,不代表第一電動網。本文版權歸原創作者和第一電動網(m.155ck.com)所有,如需轉載需得到雙方授權,同時務必注明來源和作者。
歡迎加入第一電動網大牛說作者,注冊會員登錄后即可在線投稿,請在會員資料留下QQ、手機、郵箱等聯系方式,便于我們在第一時間與您溝通稿件,如有問題請發送郵件至 content@d1ev.com。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