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初期,國家就對新能源汽車推出了大額的補貼政策,以此來助力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本來出發點是好的,然而很多車企卻借用此便利,讓“油改電”成為了一種賺錢的手段!
油改電低成本,高收入?
為什么說油改電成為車企的一種賺錢手段呢?
因為想要開發一個純電平臺需要花費大量的資金和時間,而對于很多車企來說并沒有具備這樣的實力,所以,如何才能快速的坐上政策的順風車開展其新能源項目然后獲取補貼,成為了許多車企共同思考的一個問題,所以油改電也就此而來。
而“油改電”顧名思義就是在原有的燃油車產品上進行改造,摘除發動機、變速箱、郵箱等部件,加入電驅動模塊后得到的新能源汽車產品。因此“油改電”這種省時省力的產品,成為了許多車企選擇的路徑。
顯然“油改電”讓很多車企坐上了新能源補貼政策的快車,但是這樣的政策犧牲品顯然要面多更多問題。那么“油改電”產品相比專業電動平臺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有哪些劣勢呢?
安全性能較差
油改電產品首先在安全性能上就有著更嚴重的安全隱患,眾所周知,電動車最重要的部件就是電池包,而電池不但過大的重量和體積,對環境也有著哼嚴格的要求。所以油改電產品在燃油車型上加上電池后車身重量會有所增加,導致底盤會有不適應的情況。
而且重量的分布也會不均衡,時間一長,車輛有可能會發生變形,嚴重情況還可能會導致車身損壞,造成安全隱患。
此外,想要在傳統燃油車上加上足夠體積的電池,本身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而想要適合原先燃油車型的布局就只能改變電池的排列方式,而這樣就很可能損壞電池組的結構,影響電池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能,對于底盤平整性和電池組的散熱性以及穩定性都會有影響。
再加上整車的質量增大,如果本身的車身剛度不進行提升,那么在發生碰撞時,汽車的安全性也就無法保障,也就是相比之下安全隱患更高。
續航里程偏短
對于純電動汽車來說,續航里程是重要的性能表現之一,而目前國內市面上很多新能源車都是油改電而來,在續航里程上有著明顯的短板和縮水。
電動車的續航里程主要取決于電池容量,而電池容量悅達也就意味著電池數量越多體積越大,但是油改電車型并沒有足夠的位置來安放體積這么龐大的電池,因此大部分油改電的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容量都不是很大,而續航里程也普遍偏短。像大眾寶來、高爾夫等純電版,他們的電池容量也只在37kWh左右,續航里程只有270km。對于消費者來說,這樣的續航能力是遠遠不夠。
此外,還有很多用戶反映,一些油改電的新能源車型在后期使用的時候續航里程還存在嚴重的縮水,為用車帶來了很大的麻煩。
可用空間減小
油改電產品除了在續航里程上片段以外,還犧牲了一定的車內空間。因為油改電車型在底盤布局上依然是基于燃油車需求研發的,并沒有考慮到電動車的需求,因此也并沒有為電機和電池組預留出合適的位置。
但往往很多油改電車型為了追求更大的續航里程,就盡可能的增加電池數量,這樣一來電池體積就更大,原本狹小的位置在加上體積龐大的電池,就只能占用一部分后排空間以及后備箱空間等方法來解決了。
這樣一來,車輛的空間也就明顯的減少,用戶在乘坐時也會很容易感受到車內空間被擠壓,乘坐不舒適等問題。
操控感受影響
最后在操控感上面,油改電產品相比真正的純電動汽車來說相對較差,因為我們前面也說到了,油改電車型在換上電池以后車重會增加,而這時候如果懸架以及專向系統沒有經過從新的設計和調整的話,那么操控感肯定會受到影響。
而且在加上電池以后,車身的前后比重也不一樣,那么剎車系統也會受影響,需要重新設計調整。雖然油改電車型將面對很多問題,但是許多車企依然選擇了它。
因為對于車企來說油改電車型可謂好處不少,不僅省去了研發新平臺費用,還獲得了額外的補貼,甚至以快速上市搶占了新能源市場先機,但是對于消費者來說除了價格相對便宜一點外,似乎并沒有太大的好處。
最后
縱觀如今新能源汽車市場,油改電車型多不勝數,這些車企打著所謂環保的口號,通過油改電衍生出所謂的新車型,但是在技術上似乎并沒有什么創新,還存在著安全性較差,續航里程短、底盤不穩定、空間狹小、操控性較等問題。
不過隨著新能源市場逐漸成熟,補貼逐漸退坡以及消費者對于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要求標注提高,很多車企慢慢趨向技術研發來打造一款好的電動產品,而不是單純的為補貼而來,畢竟油改電只能走一時,想要長遠發展,還得有自己的看家本領才行。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智電汽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2828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