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視網信息,北京市將在十一國慶節前出臺《快遞、外賣等行業車輛管理辦法》,本意為規范行業秩序,在提升服務質量的同時,也保障了運營的安全和合理化。不過其中一點引發了社會各界的熱議,擬定的管理辦法中稱,未來將用國產新能源電動車輛來替代現有的電動摩托車。
電動車利弊兩難全,一刀切可取嗎?
對于日漸成熟的快遞和外賣行業而言,海量的服務人員是保障運輸速度的根本,舉一個很現實的例子,我們日常點外賣從下單到拿到手一般都需要30~45分鐘左右,其中包含了店家制作、騎手取餐和送餐三個步驟,整體耗時難談“快速”,但也覺得是可以接受的范圍,而當惡劣天氣到來時,送餐時間將高達兩倍甚至三倍之多,其實主要原因并不是天氣導致送餐環境減速,而是騎手大幅度減少,延緩了接單的速度。
這也是目前騎手們都選擇電動摩托車的最大原因,成本低、速度快。但同時,發達的行業也帶來了另一個嚴重的問題,很多騎手為了趕時間,賺更多錢不惜闖紅燈、逆行,而這些行為在國內大多數城市管理難度極大,其危害堪比老年代步車。
根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因為外賣、快遞造成的交通事故高達十多萬起,其中不乏一些車毀人亡的悲劇,除了騎手自身道路安全規范化的不足外,車子本身質量也是重要因素,無論是摩托車還是電動三輪車,大多都是打著質量擦邊球的“低質量”產品,在成本和安全的抉擇上,幾乎清一色的選擇了前者。矛盾點極深,也迫切需要改變,但是若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似乎也并不可取。
新能源車替換可行,大面積取代并不現實
至于擬定的管理辦法中,用新能源車型替代,發展集約高效的共同配送模式,提高單車的服務效率,同時減少外賣車輛的數據。其本意是好,也解決了不少實際問題,但是細想一下,確實有太多的弊端。
發展集約模式雖然可以提高效率,但是這也意味著大量車輛將會被淘汰,ofo單車在宣布破產之后,單個車輛在北京以20~25元/輛進行售賣,但是可賣比例和想購買的人群比例都少的可憐,外賣、快遞車輛也面臨同樣問題,車輛折損和商用化注定無法完美處理,會造成資源的極度浪費。
其次,電動車的介入大大提高了職業門檻,也降低了從業者需求,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國快遞、外賣行業總從業人數多達千萬,其中騎手占據絕大多數,也就是說這個新興的行業提供了近千萬的崗位,而被新能源車替代之后,這個比例至少要縮減60%以上,甚至有可能更高。對騎手的要求也會更高,至少得是3年以上駕齡的成熟司機,這對于這個行業的普遍年齡來說,也存在不少的矛盾點。
除了車型的規范化,還計劃出臺支持快遞行業的新能源貨車的通行路權配套政策,支持進院投遞,建立投遞網點等等,并且配備合適的充電設備,方便快遞車輛進行充電補給。
筆者認為,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取代電動摩托并不可“一刀切”,但也確實是未來的一大趨勢,可以聯合諸如美團、京東這樣的龍頭企業進行區域測試合作,逐步的解決一些客觀因素,至于就業問題的矛盾,也是時代進步的必然過程,只不過這個“過程”應當適當放緩。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新能源觀察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kol/96934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