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燃料電池具有高效率和環保特性,因此在燃料電池汽車(FCV)中得到越來越廣泛的應用,如汽車、叉車、公共汽車和飛機等。然而,這種電池的催化劑生產成本高,使其大規模生產和應用受到阻礙。
(圖片來源:中科大)
燃料電池催化劑通常由鉑或鉑合金制成,將過渡金屬薄層涂覆在多孔碳載體上。鉑是一種理想的催化材料,能夠有效抵抗酸性條件,并有效提高化學反應速度。然而,這種材料的儲量有限,成本較高。因此,開發和篩選低鉑含量、高催化活性的新型催化劑,是實現燃料電池商業化的迫切需要。
據外媒報道,中國科技大學(USTC)等機構的研究人員,通過高溫硫錨定方式,成功合成小尺寸鉑金屬間納米顆粒(i-NP)催化劑,其中鉑載量超低,并具有高質量活性。研究人員還建立了i-NP庫,包括46種鉑納米粒子(NPs),以篩選低成本、耐用的電極材料,并系統地探索i-NPs 的結構和活性關系。
i-NPs具有獨特的原子有序特性,在許多化學反應中表現出卓越的催化性能,因此備受關注。然而,在合成i-NPs的高溫環境中,不可避免會出現金屬燒結現象,導致產生更大的晶粒。這會減少比表面積,并降低材料的催化活性,最終降低鉑利用率,提高燃料電池的成本。
該研究團隊利用鉑和硫之間強勁的化學相互作用。在摻硫碳(S-C)載體上制備鉑金屬間化合物,以抑制NPs高溫燒結,并獲得平均尺寸<5nm的原子有序i-NPs。S-C載體具有良好的抗燒結性能,在1000℃高溫退火后得到的Pt NPs平均直徑仍小于5 nm。而經過同樣的退火過程,商用炭黑載體上的Pt燒結嚴重。
為了利用這種抗燒結性能,研究人員在S-C載體上合成了46種小尺寸鉑基i-NPs,并建立了i-NP庫。具體的光譜表征結果,驗證了Pt-S鍵之間的強化學相互作用。此外,X射線衍射(XRD)結果表明,庫中的i-NP催化劑有序度高、尺寸小,與高角度環形暗場掃描透射電子顯微鏡(HAADF-STEM)的觀察統計分析相一致。
研究負責人梁海偉教授表示:“基于i-NP庫,可以系統性研究催化劑結構和性能之間的關系。樣本數量充足,有助于我們篩選有效的催化劑,有望大幅降低燃料電池的成本。”研究人員篩選出i-NPs,并將其應用于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PEMFCs)。在氧化還原反應中,這些催化劑表現出卓越的電催化性能。尤其是氫-空氣PEMFC,盡管i-NPs的鉑負載量比Pt/C低11.5倍,這些i-NP催化劑的正極仍表現出與Pt/C正極相當的性能。
這項研究為合成氫燃料電池用鉑合金催化劑提供了一條通用途徑。這種方法有望減少鉑使用量,從而降低燃料電池成本。粱教授表示:“通過設計碳載體的多孔結構和表面功能,可以進一步提高燃料電池的效率,從而加快其從實驗室向公眾的轉移。”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59330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