蓋世汽車訊 據外媒報道,作為高功率個人電子產品、電動汽車和電網規模的主要存儲解決方案,鋰離子電池繼續主導著市場。為了實現未來的清潔能源目標,研究人員必須針對這些電池開發安全和可持續的回收工藝。
(圖片來源:NREL)
據羅切斯特理工學院(Rochester Institute of Technology)的研究,到2040年,僅電動汽車用的鋰離子電池組,估計就有290萬個將達到其使用壽命的盡頭,不再以峰值容量運行,也就是所謂的“壽命終結”。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REL)致力于優化回收過程,以保持鋰離子供應鏈的穩定性;并提高回收材料的完整性,從而緩解在電池處理過程中造成的環境危害。
建立可持續發展的回收產業
為了提高鋰離子電池的易用性和可回收性,NREL與阿貢國家實驗室(ANL)、橡樹嶺國家實驗室(Oak Ridge National Laboratory)和幾所大學(美國能源部的鋰離子電池回收技術研發中心ReCell Center的成員)達成合作。在此次合作中,NREL在正極再鋰化(relithiation)技術、粘結劑去除和回收、黑色物質凈化(black mass purification)、供應鏈分析和熱分析技術方面做出了貢獻。
為了支持這項研究,NREL和ANL展示了一種識別金屬污染物和雜質的新方法。這些物質在現有回收方法中造成了阻礙。高級儲能工程師Matt Keyser表示:“此項電池回收研究的重點是直接回收,旨在重新利用增值產品。舉例來說,對老化的正極材料進行再鋰化和升級循環,以用于未來的電池。但鋰電池設計并不是單一的,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直接回收首先需要粉碎電池,以分離電池組件,而不破壞活性物質的化學結構。由此產生的材料通常稱為黑色物質,是電池設計中回收、再生和再利用的理想材料。然而,粉碎過程可能導致金屬雜質進入回收電極,所產生的污染物會影響回收電池的性能,這給回收商帶來了挑戰。
綜合的污染物檢測方法
為了精準確定這些雜質,研究人員結合電化學分析與等溫微量熱法,以識別每種金屬污染物的“指紋”特征,包括鐵、鋁、銅、硅和鎂。通過這種協同方法,研究人員能夠確認所存在的污染物,并評估每種金屬雜質對回收電極整體性能的影響。
研究負責人Kae Fink表示:“這種創新方法可以檢測到每種污染物的獨特信號。因此,研究人員可以區分有問題的元素,如鋁或銅;并開發出特定的方法,以達到回收電池材料的純度標準。”
這些發現揭示了優化直接回收方法的潛力,凸顯回收材料中存在嚴重問題的污染物,為并為去除雜質提供了修復和再純化策略。此外,這種分析方法適用于實驗室以外的環境,為制訂行業范圍回收材料質量控制指標提供了信息,并將促進升級再造鋰離子電池的發展。
來源:蓋世汽車
作者:Elisha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168113
以上內容轉載自蓋世汽車,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