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德國檢測機構TÜV SÜD Technical Inspectorate根據ISO 14040/14044對寶馬i3電動車進行了測試,證實其溫室氣體排放量要少于傳統同級別車型30-50%。
ISO 14040/14004是產品生命周期特性評估的國際標準。在整個生命周期中,基于對歐洲電力混合(歐盟25國),寶馬i3的全球變暖潛勢(二氧化碳當量)比同一級別的高效內燃機車輛至少低30%。如果車輛的電力來自可再生來源,這個數字將遠超50%。寶馬i3今年早些時候在紐約發布時,寶馬e-Mobility創新項目負責人Dr. Julian Weber指出,電動車在生產階段產生的碳排放要高于傳統汽車,不過在使用階段則體現出碳排放少的優勢。
寶馬公司表示,這項認證的作用并不是給i3這款車打上高質量的標記,而是對寶馬i系車發展路線的肯定。認證文件顯示,寶馬i3在生產、使用和后續的回收階段對環境造成的影響都在ISO 14040/14004標準的限定范圍之內。
寶馬i品牌高級副總裁Ulrich Kranz表示:”這是寶馬新產品首次在早期戰略階段就獲得了此類認證。認證機構對原材料、生產過程、使用過程、回收過程進行了系統的檢測,從而評估出i3電動車在整個生命周期內的相關指標。他還指出:”寶馬i系汽車在生產過程中已經實現了對每一個部件、每一道工序進行精準地評估。”
TÜV SÜD管理服務有限公司的認證程序包括,對i3生產過程中對環境影響的參數進行詳細分析,并根據相關標準參數進行對比審查。專家在結論中指出,在對所有的環境影響相關數據進行收集,并以符合最先進工藝的工程標準分析后,寶馬i3符合ISO 14040/44標準。
不論是其動力總成技術還是先進材料工藝,均為i3的環保特性作出了重大貢獻。
寶馬i3中采用了LifeDrive的模塊架構,其中駕駛艙模塊由碳纖維增強塑料制成,底盤則由鋁材料制成,用于安裝發動機、電池、碰撞結構。內飾部分也用了一系列高性能環保材料。
車內皮革中加入了橄欖葉提取物,內飾木材獲得歐洲環保內飾材料認證,儀表板和車門飾板中采用了天然纖維。內飾材料中使用的塑料和熱塑性材料中,可回收材料和可再生材料的比例達到了25%。
除了內飾,在車架結構的鋁材和談纖維增強塑料中也混合了相當比例的可再生原材料。其中,i3中大部分鋁制組件的材料由再生鋁組成。
再生鋁并不是從鋁礦中提取,而是由廢舊鋁和廢鋁合金材料或含鋁的廢料,經重新熔化提煉而得到的鋁合金或鋁金屬,相比使用傳統材料在生產是減少95%的能耗。而剩余的原鋁材料生產工藝也遵循可持續發展路線,生產設備所需能源來自于再生能源。
寶馬集團在i3的Life Module”生活模塊”中采用了其專利的碳纖維材料生產技術。其目標是利用多學科方法最大限度地創造可持續性生產流程。乘客艙使用的碳纖維增強材料中,約有10%使用了可回收材料。例如,萊比錫工廠碳纖維組件生產過程中的邊角料能夠再次回首利用,用于生產階段,從而減少原材料的用量。
寶馬i3原材料生產過程所用的能源均來自于當地水力發電以及其他可再生能源。寶馬同時也是首家在汽車生產過程中使用風力渦輪機供能的車企。
來源:蓋世汽車網
作者:Carter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jishu/23840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