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市寒冬,當自主品牌中的眾泰、力帆們依舊掙扎于破產邊緣時,吉利開始了新一輪的“向上”。
11月2日,吉利帝豪向上馬拉松在泰山開跑。作為吉利的保留項目,這一活動已經舉辦三屆。而當今年的活動與2019年依舊處于下行階段的車市相遇,這個以“向上”為名的活動,顯得更具意義。
從二十多年前為一張轎車“準生證”苦苦求索,到如今成為中國汽車自主品牌“一哥”,在吉利控股集團總裁,吉利汽車集團總裁、CEO安聰慧看來,吉利的造車經歷就是一場“一路向上的馬拉松”。而現在,吉利已經“進入中國汽車向上馬拉松‘領跑者’的第二階段”,其目標,是“要實現從產品和銷量領先到技術和品牌的領先,并跑入世界汽車馬拉松的賽道,形成領跑優勢”。
但當下,中國汽車市場依舊處于二十多年未遇的負增長階段、車市存量競爭倒逼市場參與者加速洗牌,自主品牌市場份額一度跌到33%……在這些大背景下,即使吉利處于自主品牌領頭羊的位置,外界也不禁疑惑,吉利繼續向上的機會在哪里?未來還能如何發力?
寒冬中向上,機會在哪里?
2015年銷量為53.85萬輛,同比增長26%;
2016年銷量為76.59萬輛,同比增長50%;
2017年銷量為124.71萬輛,同比增長63%;
2018年銷量為150.08萬輛,同比增長20%。
這是吉利過去四年的銷量數據。在中國車市整體向上的風口上,短短四年時間,吉利的銷量增長將近3倍,并在2017年成功反超長安,成為新晉的自主品牌銷量冠軍。
但當時間來到2019年,經濟環境波動和行業政策的變化之下,汽車行業迎來了比預期更劇烈的震蕩。降字當頭,吉利的銷量也都應聲跌落。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吉利的累計銷量為108.82萬輛,同比減少約14%。
隨著市場紅利的消失,如今的吉利,已經進入了比賽的“下半場”。未來的競爭將更加激烈,但與此同時,機遇也同樣隱藏在危機之中。
雖然10月份車市的整體銷量數據還未公布,但從前三季度的情況來看,自主品牌儼然已成為銷量下滑的重災區。截至9月,自主品牌所占市場份額已經連續16個月下跌,一度甚至跌到了33%的低點。
然而,在談到未來自主品牌的市場份額時,安聰慧還充滿信心——“短時間內或許還將繼續下滑,但經過這一波的調整、洗牌之后,自主品牌的銷量占比仍將回升”。
在他看來,當下的中國車市,銷量及市占率不斷下滑不僅是自主品牌面臨的困境,合資品牌也同樣如此。畢竟在這個二十多年一遇的車市寒冬中,除德系、日系的占比有所提升以外,美系、韓系、法系等也同樣處于下滑的通道之中。
而在安聰慧眼中,這種下滑,正是吉利市占率向上的機會所在。“強者越強,弱者淘汰。淘汰的企業,份額將被強者瓜分。未來能夠生存下來的自主品牌,市占率和銷量就不是現在的狀況了。自主品牌總的銷量占比發生變化的過程中會有機遇?!?/p>
要抓住這種機遇,“就需要為未來做更多的基礎工作”。而對于接下來如何行動,吉利已經開始了新布局。
進入新階段,要靠技術和品牌
“現在吉利開始進入了一個全新的階段,要靠技術和品牌。”
在談到如何跑入世界汽車馬拉松的賽道,如何在造車的“下半場”搶占更多市場份額時,安聰慧給出了這樣的回答。
的確,經歷此前三代產品的摸索,經歷對沃爾沃技術的消化吸收,如今的吉利在設計及質量上,已經可以達到與主流合資品牌同臺競技的程度。但遺憾的是,這種實力,還并未被大多數消費者了解,也并未轉化成更強的品牌力。
以吉利旗下的高端品牌領克為例。此前,據吉利汽車集團副總裁、國內銷售公司總經理、領克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林杰介紹,一項調查數據顯示,在品牌好感度層面,領克已經高于很多合資品牌;但在品牌知名度方面,卻只有20%。
顯然,對于當下的吉利而言,“產品滿分,但品牌力不及格”是當下最主要的問題,而想要實現價格與價值繼續向上,就必須要想辦法提升“品牌力”。
而品牌離不開技術的“背書”。
從今年開始,吉利在各種線下活動場景和線上傳播,都自信且高調地喊出了“科技吉利 中國銷冠”的新品牌口號。而在這一口號背后,據介紹,在過去10年中,吉利的整體研發投入近1000億,實現了模塊化架構及新三大件技術的全面領先。
而據安聰慧介紹,下一步為實現從汽車制造企業向出行服務企業的轉變,智能網聯、智能駕駛,以及新能源戰略,正是吉利為布局立體出行生態而在著力強化的內容。
10月30日,當大眾在廣州一口氣亮相六七款電動車時,不少人開始懷疑,在大眾這一巨頭出手之后,此前自主品牌車企喊了多年的要在電動領域實現彎道超車的口號,或許將再次淪為泡影。
但對此,安聰慧卻頗為神秘卻又信心地表示,“通過這幾年的努力,吉利在架構、平臺方面已經具有競爭力了。我們的PMA架構,還有電池、電機、電控,并不比大眾弱。電機、電控,大眾是購買的,我們也是購買的;它是制造的,我也是制造的,大家的起跑線是一樣的。很快大家會看到吉利的電動車,你們不要這么擔心!”
而除了對技術的強調之外,多種形式的品牌宣傳也成為吉利今年的一大亮點:
3月份,通過贊助2022年杭州亞運會,吉利啟動了品牌向上計劃——以踐行“科技吉利 悅行亞運”的亞運戰略為契機,宣告進入品牌升級新階段。
對WTCR的大規模投入,讓領克品牌與賽事運動深度綁定,其產品品質不僅獲得了最好的背書,借助賽事的熱度,其品牌知名度也可以迅速打響。
覆蓋全國多個城市的“帝豪向上馬拉松”,在借助馬拉松這一熱門運動吸引消費者接觸并了解帝豪及吉利的同時,又將品牌與“向上”的正能量完美結合,提升吉利的品牌形象。
在一系列動作之后,最新亮相的SUV車型吉利icon,無疑就是一款展現吉利下一階段野心和信心的產品。
從官方的介紹來看,在吉利心中,這款高度還原概念車的車型代表了吉利乃至中國汽車工業設計的最高水準,其目標是引領中國品牌把汽車設計能力提升到一個新的臺階。
而除此之外,據吉利品牌銷售公司總經理宋軍介紹,這款新車還承載著吉利下一階段品牌向上的重任。“如果拿對標來說,吉利以前可能挑戰的是合資品牌的二流產品,現在毫無疑問要向主流合資品牌跨越,甚至挑戰豪華車的產品?!?/p>
而這一點從這款車的命名也能看出。icon一詞通常指一段時期內人們崇拜的偶像,吉利將全新SUV定名為“icon”,除了有向時代偶像致敬的意思,其背后大概還有要成為時代偶像的野心。
據宋軍介紹,此前在icon的市場調研報告中,潛在購車群體對這一車型大面積給出了“豪華”評價。通過技術的硬實力以及具有針對性的宣傳形式,一個“科技”、“運動”、“年輕”、“向上”的吉利,正在消費者的腦海中形成,而此前其品牌力的短板,無形之中也正在被逐漸補足。
寫在最后
作為一家進入造車領域二十多年的企業,與奔馳、大眾等老牌企業相比,吉利還顯得有些年輕。而在新階段的馬拉松里,它的挑戰也仍然艱巨。
在采訪中,當被問起吉利在發展過程中所對標的圈外企業時,安聰慧給出了一個十分明確的答案——華為。在他看來,“華為驗證了中國企業能夠發展起來的事實,中國人也能夠把事情做好”,這正是吉利未來學習和努力的方向。
擅長跑者,從來不怕路遠。
來源:汽車產經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10355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產經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