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作為”十城千輛”的收官年,無論是媒體還是業內專家都在關注著試點城市三年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成果,但是令人感到遺憾的是,除了深圳等少數幾個城市完成效果較好外,其他城市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大都不足20%,更有甚者例如唐山等排名末尾的城市其保有量不到20輛。
面對”十城千輛”試點城市交出的這份不理想的答卷,作者采訪了國家科技部 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特聘專家王秉剛教授。他表示,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戰略新興產業,要想做好做強,切勿單純的追求短期效應。
作者:2012年是”十城千輛”試點任務的收官年,到目前為止各方面的數據顯示完成的效果并不樂觀,您怎么看待這個結果?
王秉剛:就目前來看,”十城千輛”試點城市的完成效果較好的城市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有汽車產業基礎作為支撐,深圳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其他城市雖然從數據上來看大都沒有完成指標,但是在一些看不到的地方,比如充電設施的建設和電動汽車零部件產業的逐漸發展還是有一定作為的,并不是說沒有完成指標就是一種失敗。從深層次上來看,大部分試點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還是有一定成效的。
作者:在2009年時,新能源汽車產業仿佛迎來了一個小高潮,然而現在看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相較于三年前并沒有多大的進步,是什么導致了這樣的情況出現?
王秉剛:這種看法是比較片面的。新能源汽車是一個新興產業,也是我國的一個戰略型產業,我們要從長遠出發來看待問題。例如我國的航母建設,從無到有發展了將近半個世紀,新能源汽車也是一樣,切忌急功近利。
2009年時,新能源汽車產業出現小高潮也有著各種原因。但是三年以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也是一直在向前進,無論是整車廠還是電池企業,都在改進自己的技術,并且和國外先進的企業進行交流學習。
現在一些機構由于沒有認識到新能源發展的難度,所以目標都定得很高,這也是大家現在看起來好像新能源汽車又回到了原點的主要原因。
作者:”十城千輛”試點施行后,好多地方政府開始借此發展地方新能源汽車產業,以此來帶動經濟發展,您覺得這樣做能否帶動經濟的發展?是不是試點的初衷?
王秉剛:”十城千輛”的初衷是要在全國發起一批示范型城市,為新能源汽車在全國的發展嘗試走出一條道路。
之前我也提到了,好多有著傳統汽車生產基礎的城市借此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是一種榜樣,而其他不具備汽車生產基礎的城市發展新能源我覺得也是可以理解的,因為在新能源汽車零部件、配套設施上完全可以發展。只是有些地方政府由于對這一領域的不了解,在制定政策時出現了一些偏差。從這方面來看,新能源汽車發展還需要更多相關人才加入進來,做好市場調研。
作者:有些人認為,新能源汽車推廣速度慢,其中的一個原因是地方保護主義阻止了外地車企的進入,您如何看?
王秉剛:我覺得在客車領域是有地方保護現象的。一些地方政府由于想發展當地的汽車產業,所以強推本地品牌的產品。我們在調研中也曾發現過這種情況,并提出了相應的整改意見,地方政府也作出了相應的調整。
但在乘用車方面,我覺得地方保護主義是不存在的。以比亞迪E6為例,比亞迪目前的產能已經基本處于飽和狀態,想要滿足全國的需求還不太成熟。
作者:就目前來看,您怎么評判”十城千輛” 工程?
王秉剛:”十城千輛”工程的初衷是好的,但有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參與的人太多。各個政府部門今天你一個標準、明天我一個標準。地方上則是各自為政,一些企業盲目追求短期效應。
”十城千輛”工程包括25個城市,有些城市基礎好,發展新能源汽車有著充足的理由和潛力,應該說是值得表揚的。另外一些城市雖然不具備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條件,比如唐山、昆明等城市,但政府的意愿較強,這樣的城市也可以試一試,但是在發展時一定要科學。首先應該是對新能源產業要做一定的認識,切忌盲目下手。
我去一些城市考察的時候,當地領導說:”我們申報的時候,以為只要建立一個市場,在這個市場里面先用著就行。但沒想到電動汽車跑起來會有這么多的問題,比如現在的新能源車不是很成熟嗎?”
其實這種理解是錯誤的。示范運營的前提條件就是這些技術還沒有完全成熟,只是能達到上路的基本要求而已,需要通過示范找問題,并一點點改進。
作者:2012年是”十城千輛”的收官年,那么在收官后,您希望今年相關的政策做出怎樣的調整?
王秉剛:下一步對于”十城千輛”試點城市的調整可能還要經過國家相關部門的商討最終才能做出決定。但我希望多站在市場的角度來考慮,比如加大終端補貼力度,減少優化管理手段,政府起到一定的指導作用就可以了。
( 編輯/李艷嬌 )
來源:汽車商報
作者:王鑫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17513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