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界關于汽車產業政策或會進行新調整的討論,成為了近期行業的焦點。應該來講, 且不談1994年出臺的《汽車工業產業政策》,單就2004年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來看,其已經出臺了近10年的時間,而這10年間,我國汽車行業已經發生了很多變化,《汽車產業發展政策》無疑已經不能完全適應新形勢,進行調整應該是必然之舉。應該如何調整?站在國家層面的角度,更多應該是宏觀層面的指導。在筆者看來,從國家層面出發,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應該站在全局的角度,宏觀的把握好如下幾個問題:
第一,關于汽車產業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定位問題。
在2004年出臺的《汽車產業發展政策》中提出了,”努力(將汽車業)發展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而2009年修訂的《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進一步明確提出,”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由次汽車產業已經被定義為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應該來講,如果單純從汽車產業對于GDP的貢獻,對于拉動就業等角度,汽車產業無疑已經是國民經濟中的重要一極。但如果我們去仔細剖析,我們會發現,雖然汽車產業對GDP和拉動就業的貢獻很大,但現實問題卻是錢都被老外賺走了。因此,對于當前這樣一個老外吃肉,國人喝湯的汽車產業,國家是需要調整的,在筆者看來,在調整中,仍然定位汽車產業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這個可以有,但還需要增加些內容,就是要將確保汽車產業的大部分利潤為我所得的這層意思要加進去,以此來指導未來我國汽車產業的發展。這一點非常重要,如果不從這個定位出發,可能各地方政府或國有汽車企業都樂意去促成或搞合資,甚至造成未來汽車產業國人邊湯都喝不到局面。
第二,關于要不要扶持自主品牌發展的問題。
正如前面提到的關于汽車產業的定位問題,實際談其定位問題的時候就是在談我們還要不要民族汽車工業的問題,要不要扶持自主品牌發展的問題。眾所周知,目前關于要不要放開合資股比的問題,成為了業界激烈討論的焦點話題。而從國家相關部門的領導發言來看,放開合資股比的似乎已經是大勢所趨。至少從官方層面來看,與通訊、能源和軍事等涉及國家戰略的產業利益相比較,民族汽車工業是有可能要作出犧牲的,畢竟現在合資企業股比問題已經成為歐盟等當作中國進行貿易保護主義的重要理由之一。筆者認為,雖然與涉及國家戰略的產業相比,民族汽車工業是有些”輕”,但如果全部將這個年產值上萬億元的產業拱手讓給老外,于民族情感又情何以堪?因此,國家在進行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調整時,還是應該充分權衡民族汽車工業的問題,妥善落實好要不要扶持自主品牌發展的問題。
第三,關于兼并重組的問題。
2009年國務院發布的《汽車產業調整與振興規劃》明確指出,支持大型汽車企業集團進行兼并重組。而在這一政策指導下,國內汽車企業間也實施了數起兼并重組。但從這些兼并重組來看,真正完全基于市場導向,基本企業發展需求而進行的兼并重組,幾乎沒有。很多兼并重組如果說得直白一點,都有私利與功利的因素。在這樣一種背景之下,國內的兼并重組案例,基本上都不算成功,而有的則已經出現了要再次拆分的情況。因此,國家在進行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調整時,還是應該明確,鼓勁企業在真正以市場為導向,以企業自身發展需求為導向的前提下,進行兼并重組。要堅決杜絕因得利與功利因素而推動的兼并重組行為。
第四,關于產業空心化的問題。
如果基于要發展民族汽車工業這樣一個出發點,則產業空心化問題可以說是汽車產業最為嚴峻的一個問題。從目前來看,我國汽車零部件產業的外資占比問題甚至比整車企業還要嚴重得多,在關鍵零部件領域,幾乎都被外資所占據。舉個例子,汽車產品越高檔,其配置的電子產品就越多,而目前汽車電子領域的汽車零部件基本都是由外資壟斷。而當前的一個具體情況是,隨著國人消費能力的提升,國內汽車消費升級態勢明顯,也就是說高檔車的市場份額將越來越高,而高檔車越多,就意味著汽車電子產業發展將越來越大,而外資幾乎壟斷的局面,則將造成國人在這一領域連喝湯的機會都沒有。因此,如果國家明確要扶持民族汽車工業發展,則必須在新的汽車產業政策當中,全面的考慮如何有效的促進民族汽車零部件工業的發展,進而最終解決產業空心化問題。
第五,關于汽車產業發展涉及到的能源、環保和交通的問題。
近10年的調整發展,我國汽車產業對于能源、環保和交通帶來的壓力越來越大。在能源壓力方面,我國已經取代美國成為最大的石油進口國,而汽車產業的發展無疑是促成這一結果的關鍵因素之一,而這也無疑將影響到我們的能源安全問題;在環保方面,最近一兩年來,國內關于PM2.5的關注可謂前所未有,而汽車排放無疑又被冠以罪魁禍首之一;在交通方面,由于近10年國內汽車保有量的大幅增加,國內很多一、二線城市甚至是三、四線城市都已經出現了嚴重的堵車等問題。因此,在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調整當中,國家也應該全面考慮汽車產業如何與能源、環保和交通等協調發展的問題。在能源方面,在思考如何提高傳統動力的節油性能的同時,要思考如果引導發展新能源汽車,畢竟以目前美國一月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就抵我國一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情況來看,國內目前的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并不理想;在環保方面,也如上點所述,要思考如何提高傳統動力的環保性能和大力推廣新能源汽車;而在交通方面,則無疑要思考未來汽車產業如何全面參與智能交通的問題,要努力促進汽車產業朝智能交通等方向的發展。
綜上所述,筆者對于新的汽車產業政策調整,還是非常關注。畢竟,這一紙政策出臺的背景有很多重要的點:一是未來10年中國汽車市場將告別高速增長時代,市場的競爭將更加激烈,自主品牌面臨生死存亡的壓力;二是未來10年也是全球汽車產業發展進入一個新的階段的快速轉換期,標志點是新能源汽車的普及、信息互聯汽車和智能交通的應用等。如果沒有進行全面而準確的把握,中國汽車產業就將出現民族汽車工業消亡以及在新能源汽車和信息互聯汽車等領域的又一次全面落后。因此,新的汽車產業政策的調整顯得很重要,國家要慎之又慎。
來源:鳳凰汽車
作者:周磊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422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