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特斯拉與比亞迪頻頻出擊,新能源汽車市場高溫不降。特斯拉和比亞迪的技術理念、產品特點、發展模式以及市場定位等,被市場來回比較:到底哪種模式更為正確?誰可以代表新能源汽車的未來?在作者看來,這些缺少標準答案的問題似乎并沒有爭論的必要。
誠然,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總會有個成敗勝負。但是發展新興產業,成功的途徑有很多種,并不存在必然的模式,或者可供拷貝的模板。”走別人的路,讓別人無路可走”無疑是癡人說夢,所謂”條條大路通羅馬”,雖然存在路程長短、好走與否、到達先后之類的差異,但無論如何,每條路總要有先行者走過才能探明。
其實無論是對特斯拉還是比亞迪,都不乏質疑的聲音。特斯拉以互聯網起家,取各家之長整合優勢,賦予電動跑車時尚的概念,已成為目前電動汽車行業的標桿,卻仍有人質疑它的自有技術不過硬、市場定位過于小眾。比亞迪在電池方面大力鉆研,對相關產業鏈進行垂直整合,高性價比行業領先,但也有人對它的整車工藝和穩定性缺乏信心。但是,兩家企業都成為了行業里的領跑者,并且前進勢頭猛烈。究其原因,在于他們都充分發揮了自身的優勢,作為先行者在各自的道路上已經起步。
有觀點認為,特斯拉定位于高端市場,只能是有錢人的游戲;而比亞迪起點太低,在未來很難進入中高端市場。
其實不然,特斯拉已經樹立了良好的品牌形象,如果成功實現成本控制,仍有很大的降價空間。比亞迪則有可能成為汽車領域的”聯想”。以性價比為主要賣點的聯想,在銷量打開后,通過并購世界頂級品牌IBM進入高端市場,成功實現了華麗的”屌絲”逆襲。由此可見,市場路徑甚多,卻都同樣有著成功的可能。
道路不止一條,探路者也不乏其人。除了這兩家焦點公司,還有很多優秀企業在尋找更佳的路徑。比如寶馬、豐田、現代等很多大型汽車制造企業,都正在大力開發新能源汽車。這些企業已經在汽車制造領域積累了較強的優勢,同樣有可能尋到合適的路徑,實現快速超車。
而且,基于技術顛覆可能引發的市場洗牌,各種機會也會紛紛涌現。未來汽車市場上,甚至可能出現如”小米”一樣的黑馬,在看似”無路可走”的行業盲點里也走出屬于自己的路來。
來源:證券時報
作者:徐然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pinglun/2897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