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次峰會智能駕駛專場上,東風汽車技術中心智能網聯部部長邊寧為與會者們帶來了一場精彩紛呈的主機廠智能網聯開發報告。
邊寧提到,為了應對汽車行業發展面臨的安全、節能、環保、舒適、效率等方面的挑戰,東風汽車提出智能化、輕量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的 " 五化 " 戰略。
實際上,東風汽車的智能駕駛開發應用也是圍繞 " 五化 " 而開展的。技術推動場景落地,東風汽車將兩條路線邁進自動駕駛:在智慧出行的業務上,采用漸進式技術路線,完成從 L1 到 L3 迭代;對于智能駕駛,特別是商用車、代客泊車,采用朝著跨越式路線前進。
同時,邊寧稱未來汽車會朝著兩個方向發展。一個方向是智慧汽車,智慧汽車是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加具有極致體驗的智能座艙或者人機交互。另一個方向是智慧出行,就是出行公司整合資源,打造的智慧出行生態鏈。
很高興有機會在這里介紹智能網聯整體的情況,以及東風汽車在做的探索性研究、開發應用方面的內容。
智能網聯發展的關鍵動作
2018 年年底,從技術產品的角度提出了 L3-/L3+ 自動駕駛系統概念,L3- 最終由人承擔安全責任;L3+ 由系統承擔安全責任。
梳理智能網聯技術的發展可以看出,現在所有主機廠和國內自主品牌都在討論,汽車行業未來會為用戶提供極致體驗的移動出行服務和高度自動駕駛的汽車產品。
現在中國車聯網正在快速發展,自動駕駛和移動出行都在加速往前走。認為技術和商業模式的融合交替創新或許可以推動汽車產業的重塑,甚至重新改寫格局。
自動駕駛有兩條路線:一個是漸進式 從傳統的 L1、L2、L3 進行迭代,更好關注功能本身,主要是針對 to C;另外就是跨越式的,直接進入 L3+ 或者說 L4,也就是 robotaxi 無人駕駛出租車。
在政策法規上,現在歐美比較完善,中國正在戰略引導和頂層設計。從 2015 年底開始,智能網聯快速發展,從行業到部委再到國務院發布了一系列的綱要、規劃和戰略規劃。
今年疫情期間 11 部委發布《智能汽車創新發展戰略》。對汽車行業或者智能網聯行業影響比較大,它構建了 6 大體系和 20 項行動任務。最重要是技術創新體系、產業生態體系、基礎設施體系、網絡安全體系、產品安全體系、中國安全標準等。
示范區建設上,中國地方政府近年來致力于智能網聯示范區的籌備,全國示范區共計 50 多個。
從發展角度來看示范區效果明顯:一線、中東部二線城市基本實現全覆蓋,車聯網示范區的產業扶持效應明顯。
從技術的角度出發,業界統一認為感知融合、人工智能算法、集中式計算和網聯化自動駕駛是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此外,高等級的自動駕駛會朝環境感知異構融合的方向走,包括在深度學習融合方向,人工智能走得比較靠前。
總之,控制器的集中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
從主機廠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軟件賦能汽車,是最早的功能車到性能驅動。東風提出 " 五化 ":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輕量化、共享化。未來智能汽車更多從互聯、數字生態、人機交互,特別是隨著自動駕駛程度的提升,人機交互可能會顯得越來越重要,以及個性化的定制。
在研發層面上也會有新的模式,制造、維護包括目前國家推出的新基建。
總體來講,我們認為未來汽車行業會朝著兩個方向:一是智慧汽車,是高階自動駕駛系統加具有極致體驗的智能座艙或者人機交互;二是智慧出行,就是出行公司整合資源,打造智慧出行的生態鏈。
東風汽車智能網聯發展步驟
簡單回顧下東風汽車,始建于 1969,截止 2018 年底,有總資產 3266 億元,從業人員超過 14.5 萬,產銷汽車 383 萬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 2 位、中國制造業 500 強第 3 位。
主要業務涵蓋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和軍車、新能源汽車、汽車零部件、汽車裝備、出行服務及汽車水平事業等。主要事業基地分布在武漢、十堰、襄陽、廣州等全國 20 多個城市;在瑞典建有海外研發基地,在俄羅斯設有海外銷售公司。
從傳統的汽車制造商,目前東風汽車在往移動出行、出行服務方向發展。未來我們會朝全方位優質汽車產品和服務卓越企業,然后是智慧汽車和智慧出行推進。
其中,智慧汽車聚焦于自動駕駛、網聯汽車和智能座艙。對于智慧出行服務,我們自己有東風出行、T3 出行、數字化創新服務和生態服務。
在此基礎之上,我們還梳理了核心技術資源和能力的情況。我們自主掌控的核心技術有 6 項車端技術、2 項安全技術和 3 項云端技術。關鍵資源更多的是傳感器、V2X、高精度地圖與定位等。
自主研發 L3- 和 L3+ 智能駕駛系統
從主機廠的角度出發,我們認為我們需要掌握這 11 項核心技術以及上述提到的 6 項關鍵資源,從而自主研發 L3- 和 L3+ 智能駕駛系統,在 L3+ 開發過程中,會沿途下蛋,加速高度自動駕駛的功能規模化量產。
在過去的幾年里東風汽車做了比較多的探索性研究,同時做了一一些體驗和展示。
例如,從東風集團總部到技術中心這段路的展示,這段路比較復雜,車輛從總部出來有一個沒有紅綠燈的左轉彎然后上高架,在高架上看到開車正前方有一輛事故車,那天早上發生了三起交通事故,有一起在我們開車的前面。這輛自動駕駛汽車能夠智能識別,并做出判斷。
疫情后,我們自動駕駛車輛已在武漢經濟開發區核心路塊做常態化示范運行。
對于主機廠來說,我們做得更多的是 L1/L2/L2+/L3- 的自動駕駛逐級落地。
東風演示的自動駕駛車,在高速公路可以做到無人駕駛或者自動駕駛。現在車規級的激光雷達尚未完全開發出來,但在相對強結構化的交通道路上,毫米波雷達和攝像頭基本可以實現完全自動駕駛的情況。
這輛車在今年 11 月,我們會投產。它基本解決縱向層面和橫向層面的主動安全碰撞問題。從高速公路和產品層面,你的手不能離開方向盤,在實際開發過程中手可以離開方向盤 25-30 秒左右。同時由于受到法律約束,它會有觸發變道和系統提醒你,你按按鈕會自動變道。
牽手騰訊、華為等合作伙伴
我們認為智能網聯汽車是跨專業、跨學科的綜合性集成應用在汽車上。我們和騰訊、華為、中國電科和中興簽戰略合作協議,整體推動智能網聯生態的往前發展。同時跟國內外知名高校合作,包括清華大學、滑鐵盧大學、同濟大學、慕尼黑大學等,整體推動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
實際上,東風汽車制定的自動駕駛戰略 L3+ 是往 L4 方向發展。
去年軍運會期間,武漢有 28km 可以進行示范運行的道路。
我們在武漢拿了第一張無人駕駛測試牌照。測試車輛在今年疫情期間啟動時,開放了大概 109 公里,基本覆蓋整個武漢開發區的核心區域。去年 12 月開始我們有 8 輛自動駕駛車輛在示范區進行常態化運行,今年 6 月 20 日開始,在核心區域一直在做常態化示范運行。
自動駕駛落地方案
業界認為,出行公司未來盈利方向可能是智慧出行的模式。RoboTaxi 無人駕駛出租車。
具體而言,我們現在打到的車輛是由駕駛員開過來,未來可能是無人駕駛的汽車。從 A 點到 B 點全程自動駕駛,在 B 點下車后代客泊車到最近的停車場。
對于出行公司來說,現在市場能更加快速實現的可能是代客泊車。今年在武漢機場我們也會嘗試著做代客泊車的常態化示范運行。在機場和高鐵,現在所有的出行公司都有固定停車的地方,從停車的地方到機場取車地方路線相對比較固定,在相對比較固定的情況下我們有定場景的 " 一鍵招車 " 方案。
目前初步的是,武漢市開發區計劃今年會投放 30-50 臺自動駕駛車輛,有 5 條線路、8 個點做常態化示范運行。
具體而言,第一期運營范圍約為 28 公里,第二期可能會擴大到武漢市的核心區域,第三期是在 2022-2023 年之間,希望在武漢市整體鋪開。目前在武漢核心區域我們做 RoboTaxi 示范運行和機場 App 的示范運行。未來,東風汽車希望以及非常愿意跟合作伙伴一起做探索性的研究和開發量產自動駕駛的情況。
來源:雷鋒網新智駕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2518
以上內容轉載自雷鋒網新智駕,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