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圖來源:吉利官方
作者 | 吳曉宇
編輯 | 李歡歡
模塊化架構儼然成為汽車制造業硬實力的象征。豐田推出全球體系架構TNGA,被業內解讀為“二次創業”,大眾集團的MQB平臺可生產涵蓋A00到B四個級別的車型。近來,自主車企也開啟了“平臺化造車”的模式。
7月24日,在成都車展,吉利正式將其模塊化架構定名為“CMA超級母體”,進入“全面架構造車時代”。數日之前,長城汽車發布了“檸檬”、“坦克”、“咖啡智能”三大技術品牌,分別對應高智能模塊化技術平臺、專業越野平臺及智能互聯技術。更早些時候,2019年6月,長安汽車發布動力平臺“藍鯨NE發動機平臺”。
眼下,雖然“自主三強”的銷量均實現同比上漲,將邊緣自主品牌遠遠甩在身后,但仍未逃離“成長的煩惱”。
今年上半年,吉利累計銷量達53.04萬輛,穩坐自主品牌銷量冠軍寶座。然而,與大眾相比,吉利仍有不小差距。同期,大眾在華銷量為159萬輛,幾乎是吉利的3倍之多。
與此同時,中汽協數據顯示,1-6月,自主品牌乘用車市場份額跌至34.2%,再創歷史新低,7月雖然提升至35.1%,但依然低于市場紅線。與之相比,合資品牌咄咄逼人,市場份額為52.2%。
焦慮之下,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自嘲長城汽車或許“挺不過明年”。他坦言,危機感來源于全球化競爭的壓力以及當下極具不確定性的市場環境。
模塊化架構能成為自主三強進入下一輪競爭的有力武器嗎?
三強之中,“自主一哥”吉利最早開始研發模塊化架構。
2013年2月,吉利在瑞典哥德堡設立歐洲研發中心(CEVT),與沃爾沃聯手研發首個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CMA架構,研發總投入120億元。
三年后,CMA架構正式投入使用,2016年下半年,出自該架構的沃爾沃XC40和領克01相繼發布。2019年3月,吉利品牌旗下首款基于CMA架構打造的車型星越也揭開了面紗。
來源:吉利官方
大眾MQB和豐田TNGA平臺的通用化率約為70%-80%,與之相比,自主品牌的模塊化平臺略優。官方數據顯示,吉利CMA架構的通用率可達86%;長安藍鯨NE動力平臺的通用化率高達98%。
通用化率越高,意味著零部件的共用率越高,并兼容不同的車型種類,即儀表盤、空調出風口、方向盤等零部件可以在不同車型上通用。這使得車企得以規模生產從而降低采購成本。另一方面,提高零部件的通用化率,還可以減少研發過程中反復驗證,有利于供應商穩定提升零部件質量。
同時,不必擔心通用化會消磨品牌的“性格”。“就像大眾有半獨立懸架和獨立懸架,基于品牌的不同定位,可以自由選擇,”吉利品牌研究院院長李傳海此前接受未來汽車日報采訪時表示,“另一優勢在于豐富的可調節原件,包括軟件的調校,比如動力、轉向、制動。有些品牌要求制動好,有些要求舒適性,有消費者喜歡比較激進的動力風格,這些都可以模塊化。”
此外,模塊化架構能在提升發動機、變速箱和底盤三大件的性能上“大顯身手”。
通常,歐美、日韓系的發動機和變速箱設計壽命是24萬公里,吉利CMA超級母體GEP3發動機和7DCT變速箱設計壽命為35萬公里,提升46%。CMA架構下的1.5TD(GEP3)新一代發動機,其升功率提升31.9%,升扭矩提升32.6%,熱效率達到36.4%。
長安藍鯨NE動力平臺擁有藍鯨2.0TGDI直噴增壓發動機,最大功率為171kW,能夠在1750-3500rpm爆發出360N·m的最大扭矩。藍鯨NE平臺化產品最高熱效率可達40%。
憑借這些平臺,自主車企們收獲頗豐。
截至目前,CMA架構“孕育”了包括沃爾沃、領克、極星和吉利4個品牌旗下的近20款產品,覆蓋傳統燃油動力、BSG高性能動力、HEV混合動力、PHEV插電式混動以及EV純電動等車型,累計銷量已超過60萬輛,產品平均售價超過17萬元。
長城旗下的“檸檬”平臺能適應A0、A、B、C、D五種級別車型的開發,可適配傳統燃油、多種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燃料燃料電池電池等動力系統。長安的藍鯨NE動力平臺除了傳統機型,還創新研發出HF640混合動力系統,后者可以覆蓋長安全部PHEV、48V車型。
平臺化造車,對于自主車企而言,更重要的意義是與大眾、豐田等品牌抗衡,挽救岌岌可危的市場份額。
2012年,大眾MQB平臺正式發布,吉利CMA超級母體于2016年正式投入使用,長城汽車旗下三大技術平臺于近期正式發布。作為后來者,自主品牌的模塊化架構擁有立足于巨人肩膀的優勢。
“研發CMA的時候,首先對MQB和TNGA進行大量的學習,充分了解模塊化架構的理念,再做一些拓展。” 李傳海介紹,吉利的架構和大眾模塊化平臺在定位上類似。吉利體系所包含的CMA、BMA、SPA以及全新一代電動汽車專屬架構PMA,比較類似于大眾的MQB、MLB、MSB以及MEB。
大眾曾被詬病設計的車型是“套娃車”,MQB平臺被調侃為“沒區別”,誕生于該平臺的車型,除了軸距尺寸不同,幾乎沒有其他差別。為實現產品個性化,CMA架構在開發之初便將車輛零部件分為25個超級模塊,包括發動機、變速箱、車身結構、電氣化相關部件等。模塊數量足夠多,車型的種類就越多、個性也越鮮明。
后來者的另一個優勢,在于將新的消費需求考慮其中。CMA架構預設了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生產,基于該架構打造的極星2被視為“特斯拉的挑戰者”。
而大眾MQB平臺所生產的電動車屬于“油改電”產品,安全性和穩定性有不同程度下降。因此,2015年大眾開發了MEB純電動車專屬平臺,可以更合理地布局電池組以及驅動電機,車內空間和續航里程都優于“油改電”車型。
盡管如此,大眾的電動化轉型之路依舊荊棘密布。
去年年底,基于MEB平臺打造的首款量產車ID.3被曝存在軟件問題,上萬輛ID.3停放在停車場 。大眾解釋稱這些問題源于“軟件的基本架構”研發過于倉促,許多系統部件不能相互兼容。據外媒報道,今年7月13日,大眾品牌軟件研發負責人由于ID.3純電動車和新款高爾夫的軟件問題遲遲未能解決而辭職。
吉利方面認為,“電子電氣架構”是汽車向“電氣化、智能化、自動化、共享化”演進的核心技術,與動力系統、底盤系統并稱為未來汽車的“三大件”。
CMA超級母體通過全新的FlexRay總線網絡取代傳統的CAN網絡,將傳輸速率提升了20倍,該架構還預留了“即插即用”式接口,便于車輛在未來進行高性能車載芯片、高算力智能駕駛芯片、高科技感應器、激光雷達等模塊的迭代化升級。“咖啡智能”支持千兆以太網、5G、V2X等通訊技術。這使得吉利、長城可以和特斯拉、蔚來汽車等新興勢力跑在同一賽道。
來源:長城官方
“未來,‘互聯網+汽車’就像智能手機取代功能手機一樣,不是改良,而是一場更新換代的革命。” 馮擎峰這樣判斷。如今,老牌合資車企、自主品牌、造車新勢力站在軟件革命的起跑線,模塊化架構會為“自主三強”帶來新的機會嗎?
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吳曉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2914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