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外國子公司業績不達預期,印度汽車制造商馬恒達(Mahindra & Mahindra)在今年上半年遭受了重大虧損,囿于慘淡的產銷現狀,他們希望能迅速從幾項虧損的業務中抽身。
作為最大股東,馬恒達已經決定停止對韓國雙龍汽車(Ssangyong Motor)的進一步投資,并愿意放棄對這家虧損企業的控制權。該公司董事會明確表示,如果有投資者能夠對雙龍進行收購,他們愿意將持有的雙龍股權降至50%以下(現階段是74.65%)。
今年早些時候,馬恒達曾答應在未來三年向雙龍注入23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3.5億元),但由新冠疫情對全球車市的持續影響,董事會在今年7月投票否決了此前的注資計劃。該公司表示,他們將考慮在今年下半年一次性向雙龍特別注資至多4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3億元),幫助后者熬過最艱難的運營低谷。
早在今年6月,路透社就爆出馬恒達挑選了權威顧問、并著手為雙龍尋找潛在投資者的消息,彼時的馬恒達已經和三星證券等金融機構合作,以期從資本市場中進一步獲利。如果能在下半年盡快找到新的投資者,這家陷入困境的汽車制造商或許還能避免申請破產保護的最壞情況。
但現實情況是,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對全球汽車產業的重創,絕大多數汽車制造商都在現金流方面承受巨大的壓力,截至目前,沒有任何一家公司愿意接管雙龍這一“燙手的山芋”。
不僅如此,韓國的多家銀行也開始對泥潭中的雙龍“避而遠之”,下半年開始,多家金融機構已陸續對該公司進行了“最后通牒”,要么在借貸門檻上持續施壓,要么翻臉暫停提供貸款。在被中國上汽“拋棄”的十年后,雙龍汽車再次被推向破產接管的危險邊緣。
銀行紛紛收回貸款
作為韓國最大的商業銀行,國民銀行(KB Kookmin Bank)已在近日從雙龍收回了價值87.5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5100萬元)的貸款。國民銀行發言人表示,雙龍自行處置了銀行抵押,該抵押是位于首爾西南部的一家大型修理機構,得知這一消息后,國民銀行決定收回此前對雙龍的貸款。
越來越多的債權人,選擇對雙龍采取了類似措施。在新冠肺炎陰霾之下,雙龍急需資金維持生存,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這一做法無疑讓低谷中的雙龍進一步陷入經營困境。
包括韓國產業銀行(Korea Development Bank)在內的債權人正對雙龍施加壓力,并要求后者能在8月份以前找到新的投資者。據韓國媒體報道,韓國產業銀行每天都密切關注雙龍的財務狀況,他們曾向該公司提供了價值9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5.27億元)的貸款,這些貸款將在今年年底到期。
實際上,韓國產業銀行對雙龍的貸款原定于7月到期,但因為雙龍無法按時償還,銀行不得不答應該公司債務延期的請求,將償還債務的時間表調整到12月31日。韓國本土的銀行已經意識到,綜合考慮雙龍當下的流動性資金危機,該公司現階段已不可能通過正常的新車銷售來解決資金鏈困局。
對于雙龍來說,海外資金也有斷裂的危險。如果馬欣德拉最終放棄其大股東地位,海外債權人也會向雙龍持續施壓,要求其立即償還所欠的債務。
雙龍曾通過馬恒達從法國巴黎銀行(BNP Paribas)等投資銀行借入約2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1億元)的短期貸款,但這些頂級的金融機構也向雙龍提出了最基本的借款要求,即馬恒達至少持有該公司至少51%的股份。一旦馬恒達選擇徹底拋棄雙龍,這些貸款隨時有被撤回的風險。
雖然很多海外貸款機構已對雙龍的暗淡前景表示關注,但由于馬恒達現階段依舊是該公司最大股東,所以這些海外的債權人目前還沒到逼迫其提前償還債務的程度。但由于該公司虧損持續擴大,在尋找新投資者一事上確實面臨不小的挑戰——
有傳言稱,由于來自債權人的壓力,雙龍曾計劃在8月底尋求法院接管,但該公司第一時間否認了謠言。
截至目前,雙龍還欠韓國花旗銀行(Citibank Korea)約1092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6.4億元),欠摩根大通(JPMorgan Chase & Co)9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9.27億元),欠法國巴黎銀行47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2.75億元),欠美銀美林(Bank of America Merrill Lynch)3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75億元)。
誰來接管?
由于新冠肺炎的負面影響,韓國新車市場出口疲軟,本土銷售的復蘇也需要一定時間。2020年上半年,雙龍運營虧損已高達2158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2.65億元),接近其2019年2819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16.52億元)的總虧損。
盡管得到了政府的支持,雙龍的情況依舊不容樂觀,韓國媒體甚至用了“災難性”一詞來形容該公司的財務狀況。從2016年第四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雙龍已經連續14個季度呈現虧損狀態,而由于未償還債務總額已超過公司總資產的57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33.3億元),韓國本土的多位財務顧問拒絕對雙龍本年度的虧損進行先行預測。
馬恒達一度將雙龍從瀕臨破產的困境中拯救出來,但這些年卻一直無法從該公司的投資中獲得預期回報。自2010年正式接手以來,馬恒達已經在雙龍累計投資了7000億至8000億韓元規模的資金(折合人民幣約41億至47億元),而根據韓國媒體的粗略統計,馬恒達卻在雙龍身上累計報告了5000億至6000億韓元的虧損(折合人民幣約29億至35億元)。
雙龍正面臨有史以來最危險的時刻,如果資金鏈鍛煉,該公司將面臨破產。從今年下半年開始,雙龍已經著手處置了旗下的多家售后維修中心,這被業界解讀為艱苦自救的無奈之舉。
雙龍最后的希望,是吸引新的投資者。
據報道,雖然美國汽車經銷商HAAH控股曾對雙龍表現出興趣,并對其進行了盡職調查,但真正投資的可能性很低。業內人士分析,HAAH更傾向于低價購買雙龍旗下的SUV車型,并在美國和其它國家出售,而不是對整個公司進行股權投資。“即使HAAH對雙龍進行股權投資,也是在充分考察雙龍海外市場是否具有足夠競爭力之后進行。”
包括路透社在內的多家外媒都在今年6月爆料,雙龍潛在的買家中有中國的吉利與比亞迪,這兩家公司對雙龍專長的SUV制造有興趣,他們或將參與雙龍后續的競購。但消息一出,吉利發言人第一時間對相關消息進行了否認,稱公司目前沒有參與競購雙龍的計劃,而比亞迪方面也拒絕對此事進行置評。
內部人士透露,奇瑞汽車也曾在7月左右派出一名高管,對雙龍位于韓國的平澤工廠進行盡職調查,同行的還有三星證券和獨立金融咨詢集團羅斯柴爾德(Rothschild & Co. )的幾位代表。
據悉,奇瑞一直熱衷于將韓國作為其電動汽車的海外制造基地,目前,該公司正與韓國三星的電機子公司Nanos進行談判,還計劃在韓國西南部的新萬金(Saemangeum)工業園區建立一家電動汽車聯合工廠。
雙龍方面第一時間否認了相關報道的真實性,并表示目前尚沒有公司正式以投資為目的,進行盡職調查。該公司已經遇到了三到四家潛在的投資金主,不過有兩家因為工會糾紛和債務過重而選擇了離開。
至少在官方口徑上,目前也沒有一家公司愿意公開宣布有意收購雙龍,而最近幾周浮出水面的越南汽車制造商VinFast也對外證實,他們對雙龍的投資沒有興趣。
雙龍在冠狀病毒危機爆發前就一直在虧損中苦苦掙扎,當下還面臨產業鏈條上數萬個工作崗位,包括5000名雙龍的正式員工。最緊迫的任務,是迅速尋找新的投資者,通過新鮮的現金注入來實現管理和運營的正常化。
但是,尋找“接盤俠”在當下并不容易。馬恒達的管理層曾算過一筆賬,要想在2022年之前讓雙龍扭虧為盈,需要至少5000億韓元(折合人民幣約29億元)的前期投入,且不包括新四化改革和內部結構調整的巨額投入。
即使在資金的維度可實現部分收購,囿于該公司積重難返,金主們后續還需要自上而下的大規模復雜重組。在銀行機構紛紛撤回貸款,最大股東決定“撒手不管”的艱難處境下,雙龍距離破產的那道最后防線,已經越來越近。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335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