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力帆汽車
作者 | 蘇鵬
編輯 | 王妍
8月17日,在被傳收購消息的虛實之間,盡管旗下多家子公司和控股股東,已經因為無法償清債務進入司法重整階段,但力帆股份股價卻出現大幅上揚,早間開盤漲幅達7%,下午尾盤漲停,報收4.49元/股。
實際上,在生死邊緣苦苦掙扎了兩年多的時間,2020年8月,曾經的“摩托車之王”最終走向山窮水盡。
早在8月6日晚,力帆股份就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重慶力帆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力帆控股)以其不能清償到期債務,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向重慶市第五中級人民法院申請進行司法重整。
目前公司已經被債權人申請進入破產重整程序,若法院依法受理債權人對公司重整的申請,公司股票將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
截至公告披露日,力帆控股共持有力帆股份618542656股,占其總股本的47.08%。雖然目前力帆控股向法院提交了重整申請,但申請能否被法院受理并進入重整程序尚具有重大不確定性。
力帆股份表示,力帆控股的申請能否被法院裁定受理并進入重整程序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如果法院受理力帆控股的重整申請,將可能對公司股權結構等產生影響。
力帆的倒下或許并不意外,銷量下滑、負債累累、經銷商維權...在經歷了一系列的“生存危機”之后,千瘡百孔的力帆如今還是難以支撐下去。
自救之路無期
自救之路無期
事實上,力帆在危機中掙扎已久。
自從2016年力帆股份經歷過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以及牽扯進“騙補”風波后,力帆股份的業績就開始大幅下滑。2016年,其歸母凈利潤突然大幅下滑77%。之后,其業績表現更是不斷下滑。營業收入從2017年的126億元持續下滑至2019年的74.5億元。
根據力帆股份財報顯示,截止到2020年第一季度,其實現營收5.64億元,同比下滑74.88%,歸母凈利潤虧損1.97億元,同比下滑103%。
與此同時,力帆股份債臺高筑。截止到今年第一季度末,其總資產為182.93億元,總負債157.19億元,資產負債率高達85.93%。
在利潤下滑、負債率攀升等風波背后,力帆多次變賣資產自救。2017年1月份,為了節省開支,力帆控股有限公司董事長尹明善將重慶力帆足球俱樂部90%的股權出售給了武漢當代科技產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2月,力帆股份曾發布公告稱,其計劃在重慶兩江新區擇址修建新廠區,并對力帆乘用車生產基地進行搬遷,以此獲得約15億元到25億元的土地出讓收益。當年12月,力帆股份又將重慶力帆的乘用車生產資質以6.5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理想汽車。
球隊、房產、資質...力帆幾乎窮盡所有辦法,但仍資不抵債,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根據力帆股份于6月發布的《公司累計涉及訴訟(仲裁)事項的補充公告》,力帆涉及訴訟(仲裁)已達392件,涉及金額29.06億元。392起案件中,已判決(仲裁)案件221起,力帆全部為被告,共需賠償對方18.36億元。未開庭案件82起,涉及總金額5.8億元。
此外,近12個月內未披露訴訟(仲裁)達到2.68億元。還有181起訴訟(仲裁),由于單個案件金額較小不予披露,總金額達到1.64億元。
為了自救,曾經憑借摩托車起家的力帆不得不弱化汽車行業板塊,將視線重新聚焦摩托車業務,以此來帶領公司走出當下的困境。去年年底,力帆對業務重心做出調整,將摩托車業務擺在首位,同時還終止了24.8億元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定增項目。
圖片來源:力帆汽車
只是當高管們也相繼四散而去,力帆的重振更是難以談起。2019年,力帆副董事長兼總工程師陳衛、總裁馬可、非獨立董事岳川等多位高管先后宣布辭職。
在風雨飄搖之時,甚至還傳出力帆將僅保留摩托車板塊,其余部分均由吉利汽車接盤的消息。
為了重振力帆,耄耋之年的尹明善將孫女尹安妮從美國召回。在力帆舉行的2020年第一次臨時股東大會上,尹明善的孫女尹安妮走向臺前,出任公司第四屆監事會股東監事。
公開資料顯示,作為尹明善的長孫女,尹安妮出生于1995年,2017年畢業于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經濟專業,現任力帆控股副董事長。尹明善直言,尹安妮目前仍為在讀研究生,專程休學一年以熟悉公司業務。“現在企業比較困難,所以要求她回國在企業歷練,幫助企業紓困。”尹明善說。
只是對于深陷泥沼的力帆而言,欠缺經驗的尹安妮或難以扭轉頹勢。
造車之夢崩塌
造車之夢崩塌
對很多人來說,力帆的倒下并非難以想象。對于銷量僅為五位數的力帆來說,其汽車業務并不出彩,早年摩托車板塊帶來的紅利也早已被虧損的業績拖垮。
“外邊這座山將會被移到別的地方,這片土地上會建立起力帆汽車的工廠。”“我可以讓摩托車養汽車3年!”十余年前,尹明善在媒體面前意氣風發的講道。
彼時,力帆已經是國內最大的摩托車生產商,但尹明善并不滿足,他想要的,是“做中國品牌的轎車”。
在“摩托車養汽車”的那幾年,力帆確實短暫的綻放過光芒。2006年1月19日,力帆旗下首款車型力帆520正式下線。同時,憑借力帆海外營銷網絡,不到一個月時間,便與俄羅斯、尼日利亞、阿爾巴尼亞等10多個國家和地區簽下了力帆520的銷售定單。
隨后,力帆相繼推出了力帆320、力帆620。在2010年,力帆順利登陸上海證券交易所,成為了中國第一家上市的民營車企。
在造車野心的驅使下,尹明善將“摩托車論斤賣”的方式照搬到汽車領域上,期望能夠憑借性價比取勝,并把所有的賭注都押向汽車板塊。
圖片來源:pexels
力帆將上市募集的14.8億元資金投入到三個項目:15萬輛乘用車項目(二期5萬輛)、20萬臺汽車發動機項目和年產100萬臺通用汽油機項目。
但與主流車企相比,力帆作為新玩家,其對汽車的投入僅為前者的“冰山一角”。僅研發支出這一項,根據未來汽車日報統計,大眾和奔馳2019年研發支出均超過100億美元,吉利與比亞迪等自主品牌2019年的研發支出也超過了50億人民幣。
設計、整車制造水平有限的力帆始終無法為汽車市場帶來爆款,長時間不慍不火的力帆在2012年又將目光瞄準新能源領域。
2015年,力帆股份發布了總額為52億元的“史上最大”增資方案,發布了一個名為i.Blue 1.0的新能源戰略,意圖在新能源產品研發、換電運營和租賃服務三大板塊全面發力。
有望達成“換道超車”的力帆,卻在2016年收到一張來自財政部的“騙補罰單”。《財政部關于重慶力帆乘用車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補助資金專項檢查的處理決定》中指出:力帆乘用車申報2015年度中央財政補助資金的新能源汽車中,共計2395輛不符合申報條件,涉及中央財政補助資金11408萬元,并取消力帆乘用車2016年中央財政補助資金預撥資格。
這也使得力帆新能源的形象一落千丈,雖然起了個大早,但最終趕了個晚集。當自主品牌新能源開始集中爆發之際,再度想要的追趕的力帆已經為時已晚。
某種程度上,從摩托車到乘用車再到新能源車,力帆每一步都踩在了關鍵節點,但出于各種原因,力帆始終未能站穩腳跟。
對于如今的力帆而言,造車的夢想已經成為過去,命運究竟走向何方,仍然是個未知數。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蘇鵬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3612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