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飛凌在汽車電子和新能源領域都有巨大的技術優勢,而新能源電動汽車的出現給了英飛凌更多的市場機會。日前,英飛凌電驅動系統產品市場總監Dusan Graovac博士與我們分享了英飛凌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戰略布局和對該市場的預測。
作者:英飛凌最近新設立了一個大功率汽車產品部門,能否具體介紹一下?
英飛凌有四大部門,每個部門里有各自的產品線,而每個產品線相當于小的公司。最早以前汽車業務屬于低功率模塊,而工業方面則有大功率模塊。由于現在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大功率需求,所以在汽車業務部門外又增加了一個做大功率電動汽車產品的部門。從產品上來看,包括芯片、模塊、驅動電路和分立器件,所有這些都是我們按照汽車的要求重新設立、重新認證。這也體現了英飛凌對這一新興產業的專注與重視,我們把電動汽車作為一個專門的業務來對待,所以建立一個專門的部門。
作者:在電動汽車充電電池安全方面,英飛凌有什么突破?
其實,電池是電動汽車部件中最貴的。英飛凌主要致力于兩個方面:第一,提高功率器件的效率,這樣可以減少電池所承受的壓力;第二,采用動態電池管理系統,最大限度地延長電池壽命。以前是被動管理,不管電池本身的特性,現在的動態管理會根據電池內部不同芯片的充放電特性進行動態平衡管理,使電池的效率更高和壽命更長。這也是我們半導體廠商能夠給予電池產品的貢獻。
不少廠商供貨中會限時限量,英飛凌是怎么解決許多功率半導體廠商存在的供貨問題?
去年供貨緊張問題凸顯,主要是受到日本地震、泰國洪災等影響。而英飛凌內部設立了雙供應體系,不管是晶圓還是封裝設施,都在不同的大洲分開設立并供應,例如晶圓廠分別在歐洲和亞洲。一旦遇到風險,可以互相備份和幫助。在功率器件方面,我們至今還沒有遇到任何交不上貨的情況。
作者:英飛凌針對中國車廠提供什么樣特殊的本土服務?
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英飛凌著眼全球,提供本土化服務。電動車業務方面,針對中國市場,英飛凌不僅在中國有銷售團隊,而且還有技術支持團隊。更重要的是,在北京我們還有做方案的團隊,這一團隊與客戶一起開發。對一些國內大型車廠,英飛凌還直接參與方案設計規劃、開發,幫助客戶降低成本。
作者:去年兩家日本競爭對手合并,市場份額上升,英飛凌如何重返老大位置?
的確,去年兩家日本公司合并,市場份額上升,但占比也不是超出很多,但這兩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的價值鏈上沒有什么大的建樹,而電動車是我們的強項。我們正在奮力追趕,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升溫,市場的啟動,相信我們會很快重返第一的位置。英飛凌每年投入銷售額的17%用于研發。我們是一家以技術立足的企業,在新能源領域方面的研發投入非常大。
作者:工業企業應用與汽車企業應用的要求差異在哪里?
在我們看來,工業和汽車領域的區別在于:兩者在認證、生產、管理方面的要求不一樣,汽車會更加嚴格一點;與傳統汽車比較,新能源汽車的相關標準,不僅僅在元器件上,而且在系統上有不同的質量要求;汽車的特殊環境和工況,比如劇烈的振動、短時間急劇變化的溫度等等,這些環境都比一般的工業領域更加惡劣。
作者:英飛凌在汽車行業有深厚的背景,包括電動車領域。請評價一下國內廠商在半導體合作方面同國外的差異?
國內車廠最近幾年進步很快,正在縮小與發達國家汽車行業的差距。如果仔細想雙方的差異,我印象較深的是國內廠家沒有很清晰的長期戰略計劃,大多數時候都是在摸著石頭過河,到底是自己開發還是外購技術,這些都沒有想得很清楚。國內的車廠會幾條路都試試,而不像國外的車廠對自己的戰略有清晰的思路,知道自己要什么,要如何達到自己的目標。這與中國的市場情況以及國內企業歷史普遍不長有點關系。
作者:電動汽車什么時候能夠較大規模地進入家庭市場?
我個人估計要在2020年以后。首先一個問題是成本,最大的成本來自于電池。其次人們會擔心使用電動車所保證的車程是否夠長。另外一個關鍵在于如何使用電動車,是在大城市內通勤還是城際間的長途,這就涉及到基礎設施如何建設,比如,充電方式、設備、網絡的建設。
( 編輯/董海榮 )
來源:電子工程世界
作者:綜合報道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562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