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潘昱辰 編輯/徐喆)8月末,國內汽車上市公司陸續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業績報告。幾乎所有上市車企均在財報中強調,新冠肺炎疫情以及全球政治經濟形勢變化造成的沖擊,使得汽車業前景面臨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從整體財報數據來看,多數車企的營收和利潤均出現顯著下滑。不過伴隨著國內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從第二季度開始,國內整體市場的復蘇勢頭仍然明顯。
主要上市車企上半年業績情況
乘用車跌倒,商用車吃飽
車企上市公司的業績表現與汽車產品的銷量直接掛鉤。目前,國內主要整車集團的銷量構成以乘用車為主,而疫情的到來對于上半年特別是第一季度的乘用車銷量打擊特別顯著。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共計銷售787.3萬輛,同比下滑達22.4%。
然而與此同時,多數車企的商用車版塊都出現不同程度的增長。今年上半年,商用車共計銷售283.4萬輛,同比增長8.6%。這其中,抗疫期間救護車、貨運車、專用車等產品強烈的市場需求,成為推動商用車業務逆勢增長的主要因素。
以居于疫情中心武漢的東風汽車集團為例,其上半年營收達到505億元,同比增長4.39%。盡管乘用車業務收入為594.35億元,同比下降23.2%;但商用車業務收入達438.31億元,同比增長11.5%,幫助企業上半年扛過疫情重壓,整體營收實現正增長。
東風柳汽霸龍載貨車
作為中國最大汽車制造商的上汽集團,2020年上半年實現營收2837.4億元,同比下降24.6%;歸母凈利潤83.9億元,同比下降39%。營收下降主要是來源于公司乘用車銷量下滑。上半年,上汽集團乘用車銷售163萬輛,同比下降35.8%,大于中國整體乘用車市場22.9%的降幅。
然而,其商用車業務銷售41.9萬輛,實現5%的增長。疫情期間,上汽大通、南維柯等企業生產交付800多輛負壓救護車馳援前線,而上汽大通寬體輕客和上汽紅巖重卡產品也抓住政策機遇,銷量實現兩位數增長。
以商用車作為主營業務的福田汽車、江鈴汽車等企業,汽車銷量的恢復則更加明顯。其中福田銷售汽車32.02萬輛,同比增長17.6%,商用車市場占有率13.3%位列第一,較去年同期增長1.2個百分點;江鈴汽車上半年共計銷售整車14.12萬輛,同比上升3.33%,帶動凈利潤以252.98%的漲幅,成為上市公司中利潤同比增幅最高的一家企業。
其他企業中,國內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制造商比亞迪因疫情和補貼退坡等多重影響,今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同比下降2.70%。銷量方面,數據顯示,2020年1-6月共銷售新車15.86萬輛,同比下滑30.45%,其中新能源汽車僅銷售6.07萬輛,同比下滑58.34%。
反觀商用車市場,比亞迪純電動大巴卻實現同比大幅增長。值得一提的是,盡管受海外疫情蔓延影響,上半年比亞迪仍完成了向西班牙、瑞典、印度、日本等國家訂單的交付。
在西班牙交付的比亞迪純電動大巴
今年6月,江淮汽車與大眾汽車進入全面戰略合作階段,開創汽車產業外資企業首度參與國企混改的先例。不過,江淮的主要銷量仍然依靠通過商務車版塊。2020年上半年,江淮銷售汽車20.94萬輛,同比下降10.97%,其中輕卡月度銷量連續超過2萬輛;重型貨車銷售2.71萬輛,同比上升24.20%;而其他乘用車版塊,MPV車型銷量降幅超過20%、SUV超過30%,乘用車銷量更是下降超過50%。
而作為一汽集團的主要營收業務板塊之一,商用車公司一汽解放今年上半年通過資產置換,取代原先處于虧損狀態的一汽轎車登陸股市。一汽解放在財報中表示,完成重大資產置換后,全力攻堅“疫情防控”“復工復產”兩大任務,為解放上半年領跑市場提供了巨大支撐。
一汽解放
“*ST帽子”還能摘掉嗎?
對于體量較大的汽車集團而言,雖然同樣受到顯著疫情壓力,但自身充足的現金儲備使得其具備足夠的回旋余地。而對于早在疫情前就被車市寒冬反復折磨的車企來說,先前數年的虧損已經使公司奄奄一息,而疫情的到來更是讓它們無力摘去頭頂的”*ST”帽。其中海馬、眾泰、力帆、一汽夏利四家上市公司,今年上半年的營收均在16億元以內,相較去年同期的下降幅度均超過40%。
海馬汽車是四家“*ST”中表現稍好的一家。上半年累計銷量為6529輛,同比下降55%;實現銷售收入13.11億元,同比下降43.54%;歸屬于上市公司股東的凈虧損1.73億元,不過與上年同期相比減虧545萬元。
海馬實現同比減虧,很大程度上是通過處理閑置資產所致。2019年,在戴星戴帽的首年,*ST海馬便通過兩次房產交易出售344套房產,收入超過1.62億元;今年6月,該公司再次發布公告,公開出售145套房產的部分閑置房產。通過“賣房”,海馬于6月19日成功“摘星”,但“ST”帽子還戴在頭上。
盡管已經依賴房地產產業生存,但海馬汽車仍表態稱要做好“老本行”,今年下半年,海馬還將上市搭載自研7DCT、P2模塊的全新混動產品--海馬6P及為二胎家庭量身打造的七座車產品--海馬7X(參數丨圖片)。不過,海馬新產品的接受度仍有待市場檢驗。此外由于自身產品產能過剩,海馬工廠還承擔著為造車新勢力小鵬汽車代工的任務。
預計于三季度上市的海馬6P
海馬還能通過賣房和代工保住上市地位,其他“*ST”就沒有那么好運了。一度是自主品牌領頭羊的一汽夏利境況早已不復當年,不過,一汽夏利上半年的凈利潤竟出現3.88億元的盈利,同比增長超過170%。實際上,這是由于一汽夏利去年將子公司一汽華利及其負債欠薪等轉讓給造車新勢力拜騰汽車所致。
根據夏利的財報,公司與南京知行(拜騰汽車)、華利公司、夏利運營公司在天津簽署了《關于天津一汽華汽車有限公司之產權交易合同補充協議和四方協議書之補充協議(二)》,根據該協議的約定,公司將不再控制華利公司,不再將其納入合并報表范圍,該項交易增加2020年上半年利潤7.4億元。換言之,如果沒有轉讓一汽華利,那么一汽夏利將出現3.52億元的虧損。
然而一汽夏利最終所托非人,無論是拜騰還是博郡,均因為資金鏈斷裂而自身難保。深陷泥沼的夏利不得不在財報中承認,公司圍繞整車的生產制造銷售的經營活動已基本停滯。
目前,一汽夏利正推進與中國鐵物的重大資產重組工作,本次重組由上市公司股份無償劃轉、重大資產出售、發行股份購買資產和募集配套資金四部分組成。
一汽夏利
以摩托為主營業務的力帆股份,其汽車業務已經被嚴重邊緣化。該公司在財報中承認,由于對2019年國家提前執行國六標準準備不足,導致今年上半年無國六車型供應市場,造成銷售顯著下降。而力帆的本行摩托產業也因疫情和激烈市場競爭出現滑坡。此前,有傳言稱吉利控股集團將收購力帆業務,但吉利方面很快予以否認。
仍在半年報中稱“造老百姓用得起的好車”的眾泰,上半年僅銷售1417輛新車。在財報中,眾泰將銷量大幅下滑的原因歸為流動資金短缺,而當務之急則是通過多方途徑籌集資金,緩解公司面臨的壓力。主要手段依然是依靠地方政府國資平臺為眾泰提供信用背書,促成公司獲得融資支持。
然而,眾泰的債權人似乎對此并沒有多大耐心。甚至連眾泰自身董事婁國海也表態稱,無法保證半年報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完整性,理由是公司的持續經營能力存在較大不確定性,且面臨眾多訴訟及擔保事項。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來源:觀察者網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25822
以上內容轉載自觀察者網,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