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日本《讀賣新聞》最新報道,日產汽車在10月27日宣布,將在2021年將中國的產能提高約30%,從目前的年均140萬輛增加到年均180萬輛。
在10月中旬召開的理事會上,日產確認了在華擴產的推進計劃。據悉,合資伙伴東風汽車位于湖北省武漢和江蘇省常州的工廠,將新設立日產的生產線,生產基地從目前的4個增加到6個。
如果日產在中國的轎車生產基地增加到6個,一旦實現滿負荷運轉,將大幅超過本田(約149萬輛)和豐田汽車(約127萬輛)在華的生產能力。
《汽車公社》記者第一時間聯系了日產中國和神龍汽車的相關人士,對方拒絕對新增產能一事予以置評。
但是據了解,2018年12月東風汽車在武漢舉行乘用車擴建項目奠基儀式,“云峰”項目正式啟動。該項目總投資達98億元,按照彼時的計劃,項目將在2019年開工,2020年底竣工,建成后的產能規模將達30萬輛。而在2019年1月,東風日產常州工廠正式揭牌,此次新拓展的生產基地,極有可能與此前的這兩個項目有關。
《日本經濟新聞》曾統計過2018年中國各大汽車制造商的產能利用率,在過去兩年,豐田、本田及日產在內的日系三強都實現了較高的產能利用率,基本上都能維持在100%左右。
利用率較低的汽車制造商為福特、標致雪鐵龍、現代汽車等,產能利用率甚至一度低于50%,但對于大部分企業來說,只有達到80%的率用率才能實現基本盈利。
對于東風日產來說,截至2019年底,大連工廠主要承擔了SUV和英菲尼迪的相關車型生產,整車產能約為15萬輛,鄭州工廠則聚焦SUV和啟辰品牌,擁有整車產能35萬輛,廣州花都工廠生產中小型車,整車產能75萬輛,襄陽工廠則擁有25萬輛的年產能。
過去半年,由于新冠肺炎的影響,市場總需求下滑了一半以上,日產的生產端也遇到了很大難題,世界各地的工廠因疫情而被迫停工,即使是在維持基礎運營的少數工廠,產量也因需求下滑而一度被縮減。
根據該公司發布的2020年第一財季(2020年4-6月)的業績結算,三個月累計銷售額為1.17萬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782億元),較去年同期減少50.5%,全球銷量為64.3萬輛,同比減少48%。
不僅銷量和銷售額雙雙腰斬,營業利潤最終呈現的數據也為負的1539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02億元),相比下滑9700%,虧損額達到同期盈利額的100倍;純利潤更是虧2856億日元(折合人民幣約188億元),同比下跌4560%,虧損額接近同期盈利額的50倍。
在后疫情時代,最先回暖的中國成了各大企業試圖改善業績的突破口,日產也一樣。在過去的9月,該公司在中國市場的新車銷量為14.16萬輛,同比增長5.1%,時隔兩個月終于實現同比增長。
而對于急于V型復蘇的日產來說,在新車銷量逐漸復蘇、產能利用率接近飽和的背景下,選擇在華新增產能也是情理之中。
文/北岸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0732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