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眾汽車周二表示,為了修復影響信息娛樂系統和倒車攝像頭的軟件問題,將召回5.6萬輛高爾夫車型。
大眾汽車一位發言人稱,這一修復措施影響到在2020年7月前生產的高爾夫8,并補充稱此次召回不是強制性的,而是一種“志愿服務措施”。
此前,大眾集團首席執行官赫伯特?迪斯(Herbert Diess)一直對外強調,第八代高爾夫是大眾當下“最硬核的產品”,但連續跳票、軟件問題亟待解決的現狀一度讓這家歐洲汽車制造巨頭傷透了腦筋。
去年5月,高爾夫8就被爆出因軟件系統問題而暫時停止交付,問題與2018年起歐盟強制要求的在售汽車上(eCALL)電子呼叫功能有關。實際上,那已經不是新款高爾夫第一次遇到軟件問題,在此之前也因軟件更新及二級界面操控問題推遲交付。
按照大眾方面的產品規劃,這款新車應該在2019年9月的法蘭克福車展亮相,并計劃在2019年生產10萬輛,但后來因為軟件方面的問題,亮相時間不僅被推遲到10月份,2019年生產的總量也不到8400輛,遠低于集團預期。
除了高爾夫,大眾ID.3純電動車型也面臨軟件問題。自ID.3交付生產以來,大眾就一直與大量的軟件問題作斗爭,這些問題源于ID.3軟件的基本架構開發“過于倉促”,導致該系統的許多部件彼此不相容,從而導致閃退。
之后,前奧迪研發主管 Peter Mertens 在 cleantechnica.com 的采訪中痛批大眾,乃至所有傳統車企。他指出大眾自身的軟件能力很差,比如,ID.3中的1000萬行代碼中,沒有一行來自大眾工程師。他認為如果仍然長此以往,大眾在未來競爭中將血流成河。
當然,大眾并沒有因此駐足,而是在軟件轉型之路上堅定前行。去年6月,大眾品牌軟件研發負責人Christian Senger在接受《Autocar》采訪時表示,大眾成立的車載軟件部門 Car.Software已完全開始運行。到2025年,該部門將大幅度減少外包份額,旨在提高大眾軟件部門的自主研發能力。其計劃在全球雇傭超過1萬名員工,其中一半在歐洲,約三分之一在中國,其余的派往美國、以色列和印度。
誠然,大眾汽車集團采取的以軟件為中心的策略在某些方面落后于像特斯拉一樣的以技術為中心的競爭對手,而要繼續保持行業領導者的地位,它還面臨著重大挑戰。但是,正如巨資押注電動車一樣,大眾汽集團再次押注的絕對規模能否使其迅速彌補失地,這有待時間交出答卷。
文/孫莉莉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612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