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國品牌乘用車銷量第一的車企,吉利在戰略思路、企業動態等方面的一舉一動都備受業內外關注,甚至可以說吉利的動向,一定程度上也是一個風向標,無論是對汽車行業、制造業甚至民營企業來說,都是如此。
過去這段時間,吉利的動作確實比較多,從汽車產品本身來看,CMA架構上的產品越來越多,實力越來越強,比如星瑞和領克03相繼突破萬輛,CMA上的又一款產品星越L、SPA架構上的領克07、SEA浩瀚架構上的領克ZERO也即將到來,確實給市場和消費者帶去了不少的驚喜。
從企業運營層面,內部構架的調整從去年年底就拉開了帷幕,最明顯的就是原吉利控股集團常務副總裁兼CFO李東輝升任吉利控股集團CEO、法人代表,安聰慧擔任吉利控股集團總裁。除此之外,吉利控股集團董事會也進行了擴充,新設“經管會”這一管理層級。而旗下擔綱汽車銷售重任的銷售公司最近也迎來了人事調整,同時分設立營銷一、二分公司。
而觀察吉利控股集團最近一段時間的動作,可謂抓人眼球,包括計劃成立一個新實體公司,探索電動汽車產品規劃、營銷和銷售的新方式;與區塊鏈技術公司成立合資公司;年產衛星500顆的吉利首個衛星工廠獲批;與FF合作探討代工可能并進行投資;取得首張飛行汽車適航證;發布全新的星空灰logo;與騰訊合作攜手數字化變革和低碳發展;與百度、富士康等企業建立合資公司,構建汽車產業的新生態和業態;并購力帆、華菱星馬,接管獵豹工廠,掀起兼并重組大幕……當然這并不是吉利神秘動作的全部,入股戴姆勒、合資smart等等,已經讓業界對其刮目相看了。
在當前新造車勢力股價飛漲、博人眼球,而傳統汽車公司聲量微弱的時候,吉利作為一家已過而立之年的車企,不斷打破汽車產業的邊界,在從汽車制造公司向智能電動出行科技公司轉型的道路上,確實走出了不一樣的路子。讓一些專業和業內外人士大呼“看不懂吉利的路子”,甚至也發出“吉利盤子玩得太大了”的擔憂。但僅從個人對吉利和李書福的了解,吉利進行每項決策,幾乎都是深思熟慮的結果,因此上述吉利的諸多動作,一定有著吉利自己的思維,甚至是更長遠和更美好的思考。
所以,要弄懂或者看明白吉利到底要干什么、怎么玩兒,還得從其掌舵者李書福那智慧的大腦中得到答案。而就在新年上班伊始,李書福一場以《守正出奇 實事求是》為題的內部分享會,從人類的挑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因果、科技產業為未來帶來的可能、汽車行業變革、企業治理、吉利內心的守正六大方面,探討了他對這些問題的認知和理解。
裝下世界,才能贏得世界
吉利應該是較早一批提出全球化思路的民營汽車企業,而吉利的愿景也是成為進入全球汽車企業前十強,讓吉利汽車走遍全世界,所以才有了吉利收購沃爾沃、英倫、寶騰、路特斯,國產汽車出口歐洲,工廠、技術研發、產業分布全球各個國家和區域。吉利汽車總裁兼CEO安聰慧也經常在各個場合多次提到,汽車產業必須是全球化的,吉利是全球化道路的堅定執行者。
全球化執念在吉利可謂是根深蒂固,全球化的背后究竟是怎樣的思路和解讀,相信這不僅是企業領導者需要理解的思維,更是要每個吉利人、甚至整個行業和商業社會所需要深刻理解的地方。
在“人類和平與世界穩定面臨巨大挑戰”的論斷中,李書福用“斜拉橋”理論表示世界原本就是一個矛盾體,各種力量相互作用、相互牽制,形成穩定態勢。當下貿易戰、科技戰、人才戰、價值戰等各種摩擦不斷疊加,世界局勢出現不穩定因素,但是人們向往和平與發展的愿望并不會改變,既然有這樣的共同愿望,那么整個社會和世界還會繼續朝著和平和欣欣向榮的方向發展。
這是大環境的背景,對企業和社會來講,只有好的大環境才能有更好的發展,李書福認為當前的中國應該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在這層洞見中,李書福分析了原因和理由,主要是因為中國改革開放這四十年來的快速發展和崛起,打破了原來的全球戰略平衡,改變了原有的世界經濟結構,尤其是打破了人們原有的心理平衡,這直接導致了中國企業融入西方世界的難度不斷加大,中國外向型經濟面臨空前挑戰。
中國是世界第一人口大國,龐大的人口帶來巨大的市場紅利,這是其他國家包括西方發達國家都不具備的優越條件,因此在上述背景下做大做強國內經濟是一個重要的選項,是中國企業賴以生存的必要條件。但這并不是全部,既然中國發展很快,打破了世界平衡,那么還必須得做國際生意,照顧彼此關切,做大全球經濟總量,推動發達國家經濟復蘇,實現互利共贏,為全球經濟再平衡注入新的活力。
做商業就是要正視歷史,了解自己,了解世界,理解到背后根本的要素,然后坦誠面對,主動出擊。所以此刻再回想下李書福的戰略路子,為什么能夠與戴姆勒牽手,為什么可以與那么多企業和公司合作,為什么其帝國之手可以伸向全球,這背后其實都是以互惠互利為前提。或許在李書福心中,早已心系世界,畢竟裝下世界,才能贏得世界。
新勢力不是蘋果,傳統車企不是諾基亞
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社會和不少企業在天時、地利、人和中確實嘗到了紅利,有不少企業靠運氣成功,買幾套房子就能獲利,買一片土地就能升值,只要膽大敢融資、敢投入就能成功。包括2020年的疫情之下出現了一些荒謬的現象,有些企業估值飆升,大量融資。
但李書福認為,潮起總有潮落時,天時、地利、人和也有時效性,比如眼下的破產倒閉潮,多少所謂的首富從天著地,高位解體,走下神壇,完全靠運氣發展是不可持續的,而只有隨時了解行業變化,及時研究應對方案,更快適應趨勢規律,不斷修正發展戰略,始終不忘打基礎、練內功,研發更貼近市場的產品,才是確保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本質內涵。這也是為什么吉利可以成為中國乘用車銷量第一品牌的重要因素。
不過,吉利當前面臨的壓力也不小,當今世界已進入科技自由探索,產業跨界融合的時代,傳統思維、單領域思維、單向思維已經不適應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需要,汽車產業革命已經開始“暴動”,一場新的馬拉松賽已經拉開。
特別是當下新勢力非常瘋狂,融資、上市、股價、市值等,攪得汽車行業混亂不堪,讓不少傳統車企艷羨不已,甚至有言論認為傳統汽車的明天就是諾基亞的昨天,但李書福不認為新勢力就是蘋果,傳統汽車公司就是諾基亞,他覺得汽車產業轉型與當年的手機產業轉型有著本質的區別,汽車行業特點決定不同的汽車有不同的市場定位,不同的功能性能,標準軟件無法廣泛套用。
面對轉型,李書福內心并不慌亂,他始終覺得汽車就是汽車,無論是新勢力還是傳統汽車,安全、健康、可再生是永恒的主題,而主/被動安全技術、耐久性、舒適性、可靠性等各種性能指標保證能力的形成需要時間的沉淀,非一日之功,最終鹿死誰手還需要時間檢驗。
李書福也表示,這部百年汽車變革劇,好戲還在后頭,需要更多的耐心。決定企業成敗的不是表面的張揚與熱鬧,而是厚積薄發與核心能力。他也堅信,最終全球汽車工業企業存活下來的數量不會太多,只有規模企業才能生存下來,這個規律不會改變。
在電動車熱火的當下,李書福堅定地認為,傳統汽車與電動汽車還能共存相當長的時間,能源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都需要時間,而且存在“程度”拐點,到一定程度時,將會發生量變到質變的拐彎,這個拐點可能存在反復。因此從傳統汽車向電動車過渡的進程中,存在著不可跨越的動態調整期,這個時期也充滿著不確定性。
面對汽車行業的大變局,吉利應對的方式是既要自我革命,更要聯合革命,通過開放包容,合縱連橫,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打造產業鏈新優勢,擴大生態圈新朋友,畢竟孤軍奮戰,單槍匹馬很難贏得這場戰爭。
所以這也不難理解,為什么吉利能夠在短短幾年時間內,攜手圈內外的大公司開展更多更廣泛的合作,甚至將產業伸張至看似與汽車聯系不大的領域。“其實所有的新思維都存在這些問題,如果大家都一目了然,那就不叫新模式,既然是創新思想,那就不一定所有人都能看懂,我們也只是在探索。”李書福表示。
藍色吉利行動未完成是時機沒成熟
目前吉利是中國品牌乘用車企銷量第一的企業,但是在新能源轉型中,吉利卻慢了一步,2020年全年的銷售數據顯示,吉利的新能源車(包含48V)的年銷量才7萬多輛,這與吉利2015年提出的“藍色吉利行動”年銷量中90%的新能源車有著很大的差距。
李書福認為這并不奇怪,這不是戰略方向錯誤,也不是戰略執行失敗,而是歷史時機沒有成熟。“外部戰略條件沒有形成,這樣的失敗例子比比皆是,在中國車企中有,在歐、美、日、韓車企中也有,我們不必為此沮喪。”李書福表示。
在此次內部講話中,李書福透露在總結過去經驗和教訓的基礎上,已經形成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方案,其中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一主攻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插電混合動力汽車、增程式插電混合動力汽車,還有小排量節能汽車,其中90%是新能源混合動力汽車,10%左右是傳統節能小排量汽車。藍色吉利行動計劃二主攻純電動智能汽車,將會組建全新的純電動汽車公司,正面參與智能純電動汽車市場的競爭。
當前,吉利推出的SEA浩瀚架構就是吉利純電動智能汽車的重要基礎,它不僅供吉利旗下的各大品牌使用,而且也向科技公司和其他汽車公司開放,目前正在與7個品牌進行合作、同時展開超過16款車型的研發工作,包括吉利與百度、富士康的合作,SEA浩瀚架構都將充當重要角色,這是軟件定義汽車實現的重要硬件支撐。
李書福表示,正在制定的兩個藍色吉利行動計劃,是基于全球汽車產業變革及應用環境變化而形成的新計劃。這兩個計劃,既保留吉利在傳統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優勢,又開拓純電動智能汽車新局面,“兩個計劃”組成一個完整的藍色吉利行動總計劃,這是一組非常清晰的藍色吉利行動計劃總綱領,這個綱領充分吸收了全球碳達峰、碳平衡時間表,為全球碳平衡行動作出貢獻。
企業治理現代化,所有權/經營權分開
企業要實現長久的、可持續健康發展,除了擁有利潤支撐外,一系列良好的制度是必不可少的。正確的、合規的治理能力,能幫助企業走很多彎路,是應對未來挑戰的有效法寶。
四十多年來,不少企業在發展中誕生了一系列問題,比如在效率與公平之間很難兼顧平衡,導致企業野蠻生長。有的企業股東會、董事會、管理層三層治理結構模糊不清,獨立性不足,責任劃分不清、跨企業交易不公平、跨國交易不合規、企業運營不透明,這些都將為企業未來的發展埋下禍根。
特別是在跨國經營中,合規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試想一下,為什么上汽收購雙龍最后以失敗而告終,北汽收購強大的薩博,最后卻沒有多大成效,這背后都是合規問題沒解決好。合規是一項非常復雜而又非常重要的工作,既要遵守各國法律,又要尊重各國文化,既要遵守各國政策及各國部門規章,又要尊重市場規律,公平透明,誠實守信。
文章開頭提到吉利去年年底的企業組織架構調整,新的CEO上任,作為吉利的創始人,李書福退居幕后,不再兼任法人代表,其實就是吉利在合規文化打造上的重要體現。“這是為了進一步推進現代企業制度建設,既符合國家法律,也符合國際慣例,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更加依法合規地構建企業現代治理體系,讓現代企業制度能夠在吉利控股集團及各業務集團落地生根,并發揮關鍵性作用。”李書福表示,“企業治理必須現代化,所有權、經營權就必須分開”。
其實吉利從浙江一隅的民營企業發展到一家大型的跨國集團,背后在企業治理方面一定經歷過太多的轉折和變革,而吉利敢于在企業治理上打破常規,沃爾沃在其中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很多人認為吉利收購沃爾沃之后,在學習沃爾沃技術的路上成長了不少,殊不知在沃爾沃近百年來的企業治理方面,吉利學到了更多。李書福談到企業治理時,強烈要求吉利控股及各業務集團在企業治理方面向沃爾沃汽車集團學習。
李書福的哲學思辨
在李書福內部講話的洞見六中,他提到守正出奇,妖魔遠離,其背后的意思就是堅定不移走正道,義無反顧求發展,發自內心遵紀守法、誠實守信,聚焦產品,聚焦用戶體驗,時刻把用戶放在心中,不急功近利,不走捷徑,不抄近路,不玩小聰明,堅持公平正義,堅守道德底線,不忘法律高壓線,把握競爭本質,掌握核心技術,注重人才培養,敢于研發投入,尊重事物規律,只要長期堅持正確路線,不投機取巧,主動站到真理這一邊,奇跡就一定會出現在眼前。
“人類社會發展史就是生生死死、合作共贏的文明史,商業的樂趣在于既交朋友又做交易。商業的最高境界是既獲利又美名;既有經濟效益又有社會效益,這就需要真誠合作,讓每一次交易都實現共贏、多贏并留下愉快的回憶,用誠信鋪設前進的道路。”
布局決定格局,格局決定結局。這些言論看上去都是非常容易理解的大白話,大道至簡,其實背后蘊含了非常豐富的世界、為人、奮斗、商業、合作等各個層面的價值觀和正確方向,體現出李書福面對世界、面對企業、面對競爭的格局和胸懷,特別是那句“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在商業合作中,更是包含無限智慧。
其實關于企業的內部講話,被外界熟知且關注較多的,華為的任正非算是一個,他輸出的內容和觀點,既是華為價值和戰略導向,更是企業經營和思想的定心丸,而且很多時候任正非的內部講話,被廣為流傳和學習,這也是一個民族企業做大做強之后,從思想上體現出來更高度的價值。
在吉利,流傳出來李書福的內部講話并不多,這次站在后2020年的時代新起點和汽車產業的劇烈轉型上,李書福的內部講話說體現出來的真知灼見的洞察,確實為吉利的堅定轉型,和整個汽車行業的前進都提供了強勁的動力,也為整個行業提供了更多深入的、有價值的思考和方向。
文/杜余鑫
---------------------------------------------------------------------------
【微信搜索“汽車公社”、“一句話點評”關注微信公眾號,或登錄《每日汽車》新聞網了解更多行業資訊。】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38409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