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迷奸一区,国产小仙女视频一区二区,国产精品无码久久久久成人app,久久精品成人一区二区三区,97精品 ,天天干天天骚天天色,亚洲精品中文字幕不卡一区二区,www.szjiaye.cn,亚洲欧美v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1. 首頁
  2. 資訊
  3. 企業
  4. 一電觀察 | 小米造車的邏輯

一電觀察 | 小米造車的邏輯

第一電動龐義成

2015年,小米手機如日中天,蟬聯國內銷量第一。那年秋天,時任北汽新能源總經理的鄭剛,托人給光芒萬丈的雷軍帶句話:電動車風口正起,君有意否?雷軍托人答曰:專注搞好手機,暫不考慮其他。

誰也沒想到,第二年小米手機便掉頭向下,暴跌36%,從此失去中國手機市場第一寶座。而北汽新能源則成功登頂中國純電動車市場冠軍,后續蟬聯三屆。

緊接著的幾年,蔚來、小鵬、理想等新入局者快速崛起,雷軍作為幕后投資人,時隱時現。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觸達頂峰后,開始快速下滑。

2015-2020,五年的時間,滄海桑田。我們用了五年的時間明白,當年一起喊出的口號的準確含義:“重新定義汽車”到底是什么。

智能電動汽車賽道的確認,是小米造車的基本前提。為了這一天,雷軍耐心等了五年。五年里,他從來沒閑著。

圖片

小米為什么要造車

關于“為什么要造車”這個問題,在30號的發布會和隨后的投資人交流紀要中,雷軍和小米團隊已經披露了很多。概括下來是三條:1、電動車是未來最大的移動智能終端,市場空間很大,規模十萬億以上,集中度很低;2、這是智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會完善小米的全場景智能生活;3、小米有人(研發人員超1萬)、有錢(賬上趴著1080億)、有手機(全球第三,智能家居全球第一)、有生態(基于硬件的內容和社區)。

雷軍也承認了,智能電動車賽道的確認,是他決策的基本前提。但以上幾點,都只是必要條件。我們認為,促使雷軍下決心造車的,是以下這幾點。

1、蘋果、華為入場。這兩家“硬+軟”能力全球領先的科技公司入場,對小米形成重大戰略威脅。盡管蘋果羞羞答答,華為干脆硬說不干(至少三年內)。在硬件能力、軟件能力、生態能力三個層面,蘋果華為都堪稱頂級選手,小米仍有距離。三家公司發展戰略驚人一致:搶占端管云,布局全場景智能生活。如果不能在蘋果、華為之前形成護城河,小米將再次陷入被動競爭的狀態,只能搶奪低利潤區。

2、蔚來、小鵬、理想加速。這三家本土公司,基本已經完成了標志性的產品定義,并取得了市場認可。也就是說,“造一臺好車”這件事,他們已經證明給市場看了。接下來的重點,是加速發展智能化能力,進一步強化消費者認知,重點是智能座艙和無人駕駛。三家公司為此儲備的現金,最少300億人民幣。雖然比小米現金儲備少,但有三到五年的搶跑優勢,他們現在的速度,已經提到相當快的水平。

3、特斯拉一竿子插到底。年內毛豆2一定會推出,價格一定會打到15到20萬區間。特斯拉這家妖怪公司,和蘋果不同,它要從高到低實現通殺。并且它從三電技術到智能化技術,都獨步天下。因此,如果讓特斯拉在中國市場站穩“中原腹地”:10到20萬,小米將被封住一個非常大的市場入口。

4、蘋果、華為之后,三星、谷歌、亞馬遜,甚至阿里、騰訊,都會入場,戰國時代已經開始。智能生活時代,任何一個主場景,全球科技巨頭都不能缺席。大家競爭的核心,是爭奪用戶的數據(包括車輛數據、道路和城市數據)和時間。在出行這個大場景里,空間的體驗,會轉化成時間。因此小米說,智能汽車會變成最大入口,這一點不假。

簡單說,小米造車,是不得不干的事,如果不干,它就拿不到下一個時代的入場券。

小米會怎么干

關于“會怎么干”這個問題,雷軍也有簡單的交代,比如三年內投入100億人民幣,十年內準備了100億美元;先組優秀團隊,再定義產品;要和手機、智能家居生態形成聯動等。他沒交代的部分,可以預判一下。

1、用戶怎么來。小米手機、智能家居的存量用戶,和每年的增量用戶。

2、用戶價值。交訂閱費,即可看小米電視、開小米汽車。電視、汽車都是又好又便宜,跟小愛同學的其他硬件,無縫聯接。

3、商業邏輯。打掉硬件利潤,靠服務掙錢。尤其是小米擅長的內容服務和生態服務。

4、估值邏輯。日活,總時長,數據量。這三點做好了,想不賺錢都難。

5、已做的準備。蔚來、小鵬的投資,智能座艙的投資,1000多件專利的申報,供應鏈的準備。這些工作,過去五年里,從來沒有停止過,盡管雷軍稱1月25日才正式立項。

6、時間點。2021年,確立核心團隊、產品定義、企業生長邏輯;2022年,生產基地、工程樣車;2023年,第一代產品發布。

我們之所以判斷小米會搶在2023年發布第一代小米汽車,是因為蘋果和華為的時間表,大概率在2024年。

image.png

附:小米造車投資人交流紀要(3月30日)

電動車正式立項,公告的內容:

1)全資子公司,有我們來負責所有的投資,這個方式才能最好利用所有現有的技術;

2)首期投資100億元(注冊資本),短期的計劃,遠期100億美元;

3)雷軍兼任汽車業務CEO,讓小米的資源給到電動汽車的業務上。 

Q1為什么造車?

1)市場的機會,是手機市場的十倍(十萬億人民幣級);

2)滲透率和市場集中度低,增長的潛力很大;

3)智能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完善全場景智能生活。

Q2為什么能夠進入這個市場?

1)電動汽車時代,造車難度大大降低,電動汽車更接近電子產業;

2)小米的產品經驗、業務模式及技術可以復用;

3) 硬件+軟件融合;互聯網商業模式;品牌、用戶優勢;銷售網絡;技術能力可復用;現金儲備1080億,資源的優勢;

4) 愿景:用高品質的智能電動車,讓全球用戶享受無所不在的智能生活。

Q3 汽車的定位和時間點上的規劃?

今天只是一個對市場的宣布,決心要對市場提供電動汽車,還需要一段時間仔細研究產品策略和打法。今年1月15號開始認真研究可行性,充分的論證,但還需要很多的時間來進一步完善計劃和產品規劃,以及產品的布局。

我們可能比純電車的對手晚了一些,但是我們會盡力趕上,哪一類的產品現在還沒有定論,哪種方法去做還是要等更成熟的時候去分享。

Q4 2022年130億的研發投入有沒有包括汽車這塊兒?

只是針對手機+AIOT戰略的投入,不包含汽車。

目前可決策的是未來幾年內,100億元的投入。

Q5 汽車對財務方面的影響?

其實對財務上還得做多一些調研,發展的速度可能在未來一年不會那么快,之后怎么去加速,根據小米十一年來的成長歷程,我們過去是一個非常高效的研發規劃,能夠非常有效的找到關鍵點投入資源,高效的研發,汽車領域會做同樣的事情。

Q6 十年100億美金目前有沒有初步的拆分?生產方面是自己造還是代工?

未來我們會做更多的調研,還沒法匯報給大家。產品的規劃是特別復雜的事情,我們需要全力研究才能決定。

Q7 汽車業務會不會影響到手機和AIOT方面的投入?

我們對外承諾的130億的投入完全是手機+AIOT,汽車會做一個單獨的新的業務來做戰略投入,不會算入手機和AIOT業務里面,未來手機和AIOT還是我們非常重要的一塊兒。

Q8 咱們現在是不是有了一些雛形的東西跟大家分享?

我們訪問和考察了整個電動車行業里面的優秀企業,我們正在找出一個最合適模式的路途之中,真的沒有到我們能夠跟大家報告我們能怎么做的階段,可能到成熟的時候才能跟大家匯報。

Q9 能否分享一下研究過程中的思考?

困難肯定是會遇到的,有幾個問題剛才也提到過,究竟做什么價位的車、怎么去生產等等,也是小米主要的思考問題。困難的地方,車跟電子行業還是有很多的不一樣,投入也是巨大的,周期比手機長很多,錯的概率和要賠的錢是非常大的。

但是我們為什么確信去做,因為我們認為有一些明顯和獨特的優勢,有業內最豐富的軟硬件融合經驗,有非常成熟的智能生態可以用,關鍵技術可以復用,有品牌有用戶有銷售網絡基礎,最后也有很充分現金儲備。

Q10 小米關于造車這方面,核心的競爭力,和在產業鏈里面的定位?小米的投資能力?

集團里面有兩個投資的團隊,在過去近三年里面也投了和汽車相關的創業公司,也看了很多核心技術企業,戰略部也投了在汽車方面的企業比如智能座艙,對汽車和智能手機融合這一側有獨特的認識。我們要做車,肯定做一個和互聯網用戶體驗直接相關的,能提升用戶體驗的方向來思考和設計。因為我們是一個軟硬結合的企業,做電動車的決定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們認為電動汽車是未來最大的移動互聯網終端,這和智能手機×AIOT的戰略是非常吻合的,我們會從這方面去思考產品定義。當然這也是一個特別復雜的問題,我們應該做什么樣的產品來滿足下一代人對智能汽車的需求,還是需要長時間的打磨,肯定不是一款ODM的產品,我們需要重新去定義未來消費者需要的一些內容。

Q11 我們的車是做車還是智能駕駛呢?

我們想了很久,最后定了這個版本(公告)是智能電動車。我們的第一輛車可能沒有達到全智能駕駛的階段,那么未來是不是所有的車都是智能駕駛,路還是很漫長。

達到L3的水平或者真正的全智能,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但是不會等到那一天才推出產品,我們會跟著智能汽車的發展歷程來逐步推出產品。

Q12 在評估中,哪些是潛在的最大風險?

所有的風險都是比較實在的,我也沒仔細想過哪個更大,在綜合評估之下,也是跟手機有一些不一樣,復雜程度很大。

什么是最大的挑戰,第一最重要的事情,組建最優秀的團隊,我們能否迅速的吸引和集合一批電動車領域的人才,這是一個挑戰也是一個風險;第二,做智能手機,即使100萬臺的庫存可能幾個倉庫就搞定了,但是有車了之后,僅20萬輛車就是很大挑戰,汽車和手機在庫存和供應鏈方面都不一樣。

Q13 我們在給出這兩個數字(100億元和100億美元)的想法?

以我們今年的規模和目前的盈利能力,以及產品能力,也就是小米今天所具備的全部能力。我們用100億美元可能是一個非常安全和保守的說法,不會傷及核心業務的發展,這是一個維度吧。

Q14 咱們現在團隊這邊有沒有大概的規劃?目前相比新勢力的相對優勢(除了資金優勢之外)?

很明顯的就是人才的積累和優勢,我們有近三萬名員工,基本都是軟件工程師,除了電池、底盤、電機以外,(智能汽車)很大部分的工作量集中在軟件,這就體現出來我們的優勢。我們有很多的軟件和AI領域的工程師,現有條件下再去吸引汽車領域的人才,來補充團隊,這是我們的優勢。我們積累的東西很多,實際上我們做云服務、互聯網服務,很多軟件的架構和技術上的東西是相通的,技術上是可以復用的。我們的規模也是優勢,我們對產品的理解,十年來打造出來的能力,作為一個新的造車企業來講,是一個從頭搭建的過程,對我們來說有一個比較好的能力和基礎。

Q15 咱們投資的公司是否有產業協同?

也肯定是,我們過去投過的這些企業都是我們過去可以用到的資源,現有供應鏈的合作伙伴都希望參與到小米造車的事業中來,本身就涵蓋很多的汽車部分。比如鏡頭和模組部分,本來是給手機做的,肯定能用到未來汽車這方面,很多供應鏈是想通的。

Q16 雷總投了小鵬和蔚來,會不會相互競爭呢?他的時間怎么分配?

我們問雷總這個問題的時候,他會說這幾個人都是他的好朋友。現在的電車滲透率還只是10%,大家現在要把餅做大,而不是去搶生意,他們也都很支持雷總做車。

雷總的時間挺多的,他既然要下決心去做這個事,他也知道沒有他的話很難動用公司層面的資源,如果把車做好的話,也會帶動我們手機×AIOT業務的發展,當然會辛苦一點,但是手機×AIOT的策略比較明確,我們的電動車對核心業務也會帶來正面的作用。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龐義成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3252

返回第一電動網首頁 >

收藏
11
  • 分享到:
發表評論
新聞推薦
第一電動網官方微信

反饋和建議 在線回復

您的詢價信息
已經成功提交我們稍后會聯系您進行報價!

第一電動網
Hello world!
-->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孜县| 光泽县| 木兰县| 司法| 元朗区| 自治县| 天峨县| 积石山| 乌恰县| 阿拉尔市| 兰州市| 长武县| 濉溪县| 安图县| 巨鹿县| 洛扎县| 玉山县| 六安市| 静宁县| 深州市| 嵩明县| 兴业县| 沙洋县| 雷山县| 关岭| 澜沧| 桂林市| 潍坊市| 嘉定区| 沈丘县| 石台县| 庄河市| 米泉市| 子长县| 万荣县| 卫辉市| 西昌市| 林周县| 林周县| 凤阳县| 汾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