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這是被逼急了,“黑馬”Mach-E發布會上來就發了很多狠話。
“生死看淡,不服來干!”這是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總經理Mark Kaufman學會的第一句漢語,透著一種絕地反擊的狠勁。國內可能不太了解福特汽車,其實它那種狠勁,做事情、做決定的決絕性,是非常強的。來自福特總部的Mark,果然一出場,就不同凡響。
而且,發布會的開始,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COO朱江就把自家diss到底,“今天發布會就是講故事,先砸自己場子,再把場子給撈回來。”完全是一副“不打碎自己,怎么重生?”的架勢。不錯,經過這么多年,我們終于有機會看到百年福特展現一把“狠勁”了。
有用沒用呢?福特面對特斯拉等強大對手,能真正“雄起”,展示出百年車企的實力嗎?在中國市場前期的輝煌也好,曾經的自大和沉淪也好,時至今日都已經過去,必須拿出看家本領和“壓箱底”的東西出來了。
Mach-E的對標
這次“黑馬”的發布價格,明擺著就是正面“硬杠”特斯拉。入門級的標準續航版補貼后價格為26.5萬元,只比Model 3高1.5萬元。33.99萬元的長續航全驅性能版和37.99萬元的GT First Edition版,分別對標Model Y的兩個版本。
這個上市價格,在發布會現場引起一陣呼嘯,叫好聲此起彼伏,對于福特如此“狠”的價格感到意外。實際上,這個價格完全在情理之中。Mach-E在美國市場就是對標特斯拉的,在中國毫無例外。
這是因為福特認為Mach-E在全球的競爭對手只有Model Y,而且,在美國市場一季度福特Mach-E的70%訂單都來自于搶了特斯拉的份額。所以朱江會說,“我們在中國定價策略要去參考Model Y的定價水平。”
而這次價格的“一步到位”,除了不想做持續的價格高頻調整(就是降價),無疑也表明福特“想在中國這個市場叩開大門,從產品角度來講,能夠直接撬開中國智能高端電動車市場。”
這就解釋了一個問題,為什么福特包括大眾,都對標特斯拉呢?之前沒說的話在于,“Mach-E這個產品跟Model Y還有蔚來ES6,都屬于中型高端智能SUV,因為這個市場發展非常非常快,每一個玩家都能夠找到自己非常清晰的目標用戶群體。”
不過,記者在專訪中也提出,“中國市場跟美國市場,包括南美、東南亞市場非常不同的,Mach-E如果要成功的話,在中國市場要做到哪些‘對的事情’?怎么樣贏得更多的用戶?”
Mark Kaufman對記者表示,Mustang是福特在美國最好的車型,那么,結合“更福特、更中國”2.0戰略,以及中國最好的一些技術,包括和百度這樣的企業合作,“把最好的東西結合起來,特別是在交互方面,會更加接地氣,更加可以迎合中國的市場。”
Mark Kaufman自己在美國就有一臺Mach-E,而他以近乎激動的手握Mach-E方向盤的駕駛動作表達了對它的喜愛。在他看來,“試駕”是一個最重要的手段,因為根據他的經驗,每次對Mustang有疑問、或者有疑惑的時候,只要讓用戶有試駕機會,試駕的結果都會很滿意。他相信“試駕”是體驗最重要的一個步驟。
為什么?因為Mach-E上有幾個非常獨特的操控模式。比如,其中一個叫“細語(Whisper)”駕駛模式,在這個模式下,行駛在美國西海岸著名的一號公路會感覺異常輕松、舒適、愜意。而當這輛車到了賽道上的時候,就像發布會上VCR播放的,激活“不羈(Unbrided)”模式,經過專業調校的Mach-E就會立刻變成一臺真正的賽車,“駕駛感受非常非常棒!這是在任何一家其他廠商的產品上面都無法感受到的!”說完,還很嚴肅地抿了抿嘴,“不服來干”的樣子。
不過,對于如何看待中國電動車市場競爭態勢,在來福特中國電動車事業部任職之前就經常來中國的Mark Kaufman并沒有正面回答。他僅僅表示,他了解過中國用戶的需求,而且還會堅持以用戶為中心,構建直接接觸客戶的創新直銷業務模式,營造一個更加不一樣的體驗。非常的“政治正確”。
對于Mach-E的外觀,記者在發布會現場也聽到許多不同意見。有人認為偏傳統了,不夠科技范兒。朱江對于這個問題,解釋道,“我們拒絕去為了追求所謂的科技感,而去改成更偏向于目前普遍看到的智能電動車的科技造型。”因此,Mustang Mach-E這款車保留了很多傳統設計,例如類似傳統燃油車的中網設計和物理按鍵,就是為了做到科技感和Mustang的傳統基因之間的平衡。
能不能得到用戶喜愛呢?畢竟,每個用戶的口味不一樣。Mark Kaufman則說,現在這樣的設計,主要還是跟用戶溝通的成果,“我們發現中國用戶還是喜歡整合性的、比較平衡的設計,從它的前臉到它的車身,還有車頂的曲線,整個線條都是經過很多次的用戶溝通,得出的一個最佳結果。”
渠道是怎樣的模式?
產品的營銷,說到底靠渠道決定勝負,Mach-E的渠道模式也在發布會上由朱江第一次做了清晰的說明。具體來說,就是福特電動車事業部以“直營模式”打造直接面對用戶的銷售服務網絡,2021年城市體驗店和服務網點將覆蓋20個城市。
朱江在專訪中還表示,在一些比較大的高端電動車市場,肯定會布局不止一家銷售網點,具體數字先不透露,但肯定會超過20家。而在20個城市設立體驗店,售后服務聯合既有的長安福特渠道,具體來說,就是結合現有福特體系的投資人,由其搭建投資福特在各個城市的體驗店。“其實就一點,既結合現有,又有創新。”
還有一個疑問是,Mach-E的運作歸口在哪里?是福特中國主導,還是交給長安福特,或是采用另外一種運作模式?關于這點朱江的解答是,“在用戶整個生命周期當中,在與用戶接觸的層面,其實都是由福特電動車事業部負責的。但是服務、包括交付,都是由已有的銷售渠道負責。”
此外,相比較傳統車企把電動車放到燃油車體系里去銷售的通行做法,福特是個例外,“除了我們,我們是絕不會把Mach-E放到長安福特燃油車4S店去賣的。”
根據Mark Kaufman的表述,福特電動車事業部是“基于福特全球新能源戰略及福特中國‘更福特、更中國’2.0戰略繼續深化而專門建立的全新業務部門。”其主要職能是,“通過整合利用福特汽車在全球和在中國本土的資源,以更加靈活的業務模式,推出更多面向中國市場的電動車型產品,以及具有本地化特色的服務及客戶體驗。”
不過,朱江也表示,雖然服務網絡已經有維修新能源汽車的能力,但是跟用戶打交道的方式,包括線上線下新零售的方式,以及把用戶體驗做得更好,都是新的課題。毫無疑問,福特對于這方面,還無法做到像蔚來那樣的本土化推進,還在摸索中。
福特其實很清醒地認識到在中國市場的短板問題,“真正對于傳統企業最大的挑戰是,如何能夠轉變思路,真正把用戶體驗作為核心競爭力,這個是以蔚來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做得好的地方,這是我們傳統企業要學習并結合自己的優勢去努力的。在形式上大家可能七七八八差不多,最終能否成為贏家的關鍵,是看你最終能不能真正建立起以用戶為中心的商業模型和團隊思維意識,把它真正當成我們最重要的事情。”
而在新營銷的“玩法”方面,對于這樣一家百年車企來說難度還比較大,福特還是“比較相信產品為王,我們首先要把最擅長的事情做好。”朱江說自己很喜歡福特這家企業,在于“它很質樸”,市場上的做法有一些是噱頭大過實際,福特不會做這種事情,還是老老實實,先把能做的做了。
這樣的步調會慢很多,不過這種傳統車企的保守好處在于,就以智能輔助駕駛為例,“只要福特推出這種功能,就能保證用戶可信賴度能夠達到最高的水平。”這是福特自傲的“企業的氣質”。
而在與渠道相關的充電問題上,朱江也解釋了福特為什么沒有自建專用充電樁。“我們目前的重心應該是先做好產品,因為一家企業不可能什么都做,我們總要有選擇。所以在充電設施這件事情上,我們先利用好已有的第三方布局的充電網絡并進行整合連接,這是背后的思路。”
此外,從福特角度來講,初期更關注整體效率,而且中國是把智能電動車作為整個國家戰略的,并且一直在大力推動公共充電設施建設,所以福特認為可以預期公共充電設施的建設,尤其快充樁的建設速度和規模會增長非常快。
朱江介紹,福特會與國家電網等多家合作,今年會引入30萬個充電樁,其中16萬個直流快充樁。同時,其老東家蔚來的快充網絡將全部可以支持Mach-E的即插即用。所以,“按照中國的充電樁布局規劃看,是能夠覆蓋超過340個城市的。”
這些第三方的充電基礎設施,能不能實現良好的用戶體驗?這是媒體對于目前還顯薄弱的充電基礎設施的質疑。朱江表示,要做到即插即充,需要福特在和第三方技術對接上做到數據打通。“2021年內,福特要實現16萬根快充樁中4.5萬根都能實現即插即充的功能。當然我們也會和越來越多接入的第三方快充樁進行技術對接,能夠一步一步,讓更多的在第三方充電體驗無感的即插即充。”
好飯不怕晚?
還有一個問題是,福特為什么選擇Mustang這個品牌來首發電動車呢?
這就得說到福特特有的產品策略。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福特對于產品的選擇,一個標準是“具有代表性”。作為福特旗下明星車型品牌,全球銷量超過1000萬輛的Mustang對于福特來說當然有代表性。Mark Kaufman也表示,“當初選擇的時候(福特)內部經過很多討論,最終證實這個產品很有代表性,而且我們做好了所有的準備,我們認為可以發布這個產品了。”
那么,福特怎么衡量什么時候可以發布新車?這是根據福特公司的總體產品規劃來,基本都是先在一個區域發布,然后通過一段時間在當地經受市場檢驗,從中不停地改進產品,然后再發布下一個產品,有一定的節奏。而且,這種節奏感,是福特認為產品力構建很重要的一部分。這就解釋了,福特不會選擇把一個產品在全球同步發行,尤其對于全新的產品。福特會先在美國本土發布新品,運作一段時間來累積經驗教訓,再到下一個市場發布。
所以我們就能理解,Mustang Mach-E最早是在美國市場發布,然后歐洲,最后來到中國,“對于中國這個最重要的智能電動車市場,我們已經吸取了在之前美國、歐洲的經驗教訓,所以能夠保證在中國的發布更成功。”
福特已經意識到,當今全球任何一家車企,尤其在智能電動化領域,如果在中國無法取得成功那就不算成功。那么,Mach-E能不能在全世界煥新節奏最快的中國市場成功呢?還是個未知數。不過,發布會后現場的預定是相當熱烈,圍觀新車的那種氛圍也是好久未見。看起來,勢頭不錯。
此外,雖然當晚公布了Mach-E的售價,不過對于中國的用戶來講,現在還沒法拿到實車。朱江表示,Mach-E的交付預計在今年下半年晚些時候,目前還在試裝車階段,預計今年第三季度能夠讓媒體包括用戶體驗到試駕車,也就是真正交車。不管怎么說,公布價格后量產車還不能到店,還是有點倉促上陣的意味,畢竟時間不等人。
這就關聯到了記者關心的另一個問題,福特布局電動化的時間,是不是趕了一個“晚集”?
Mark Kaufman坦承,可以說是有點遲,但是在英語中有句俗語,如果你遲到的話,應該是準備好了,而且是準備得最充分的。這也應了中國的一句話,叫“好飯不怕晚”。早與晚需要平衡,這方面你會發現福特的經驗老辣之處。
福特認為,入局比較早的玩家,其整個供應鏈成本是做下不來的,“福特今天扔出一個出乎大家意料的價格,獲益于整個供應鏈成本的下降。”朱江一直強調,福特的愿景是要讓Mach-E成為用戶買得起的好品牌和好產品。“無疑Mach-E上市時間稍微晚一點,但是整個供應鏈價格已經下來了,我們能夠把成本降低,其實最終受益就是市場和用戶。”
其中一個關鍵部分,在電池供應商方面,福特選擇了牽手比亞迪。朱江介紹,Mustang Mach-E沒有用比亞迪的刀片電池,還是采用了比亞迪三元鋰電池。而且,目前比亞迪是唯一的電池供應商,“畢竟是第一款車,實際上雙方為這款車上市也做了非常多的前期工作,在工程驗證很多方面有緊密無間的合作。”
而且,不是所有的牛奶都叫特侖蘇,“不是所有電動車都叫智能電動車”。福特認為,除去“油改電”車型,其他要么就是概念車,真正能夠落地而且是從零研發的純電動汽車,只有大眾ID系列和福特的Mustang Mach-E。這點福特相當自信甚至自傲,“我們還是非常非常領先的。”
Mark Kaufman的態度也是如此,他表示在美國市場近10~15年內都非常專注于技術,具體來說是技術層面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所以他認為在接下來的時間內,產品設計、可持續發展和前沿技術是最重要的。趨勢如此的話,那么,Mach-E能肩負福特的期望和重任嗎?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4406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