崧澤大道333號,正在上演一出時代推動的好戲。一幕幕過去與未來在互相交織中不斷裂變、重構,一波波席卷整個汽車產業的巨浪正在肆無忌憚地沖擊著舊有的觀念與秩序。曾經的大象們迫切轉身,各家車企都試圖在市場的十字路口中找尋自己獨特的定位,開辟新一輪的戰場,進而建立自身的市場優勢。
Honda的理性
只是,紛擾的轉型中依然夾雜著許多追趕潮流的狂熱,無數企業涌入到智能化、電動化的浪朝中,卻在大同小異的道路選擇中迷失了方向,困在時代的暗殤里。相比之下,Honda的新能源戰略似乎更加顯現出一抹理性的光輝。
“無論是歐美系,還是日系品牌,對于電動化都是非常積極面對的……但就現在這個時期來說,如果全部集中在EV方面可能還是為時過早的” 如今的市場狀態下,是義無反顧的激進引領,還是漸進式的變革體系?Honda顯然有著自己的思考。
實際上,車展上中國首款Honda品牌純電動原型車Honda SUV e:prototype與皓影(BREEZE)銳?混動e+兩款車的全球首發已經足以說明問題。
此前,當電動化的狂風吹遍全球各地之時,曾有人質疑Honda的轉型略顯保守。但往往偉大的品牌都不會亦步亦趨地隨波逐流,它們會根據自身的發展狀態不斷調整戰略節奏。
在電動化時代來臨之時,Honda回首鐫刻著信仰與榮光的過去或許會有些不舍,但絕不會故步自封,而是在等待一個精準的切入時機。
Honda SUV e:prototype首發亮相并宣布將率先于 2022年初在中國發布,恰恰說明立足于中國核心市場,Honda品牌苦苦等待的市場已然成熟,此前在電動化轉型過程中所做出的所有努力,從研發制造到品牌建設再到體系架構都將在Honda直面未來時,化為手中的矛與盾,共同抵御著時代的侵襲。
基于Honda SUV e: prototype打造的純電車型無疑將是Honda加速全面電動化的先鋒,未來在華200萬的銷量愿景將在很大程度上交由電氣化產品去完成,它的成功與否直接關系到Honda品牌在華轉型升級能否成。
“我們要做的不只是在EV車型方面未來五年推出10款純電動車型,在電動化所有的產品矩陣上我們都具有相應的產品。”Honda品牌深知,通向純電動化的夢想依舊遙遠,所以在這漫漫征途中勢必要通過多元化的技術路徑去引領市場在每個特定時期的節奏。
事實上,隨著CR-V 銳·混動e+上市,Honda在中國市場中已經完成了燃油、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到純電動車的全矩陣電動化技術與產品的市場布局,電動化車型覆蓋了SUV、轎車以及MPV等各個主流細分市場,形成了國內最完善也最具戰斗力的電動化產品體系。
在i-MMD混動技術導入中國市場五年之后,Honda的混動車型在中國市場的累計銷量已經突破了44.7萬輛。此前混合動力技術的導入無論是市場銷量還是用戶口碑上都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功,進一步銳化了Honda的品牌形象,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扭轉了德日間的競爭格局。
今年下半年,基于 Honda 第三代 i-MMD 雙電機混動系統開發的皓影(BREEZE)銳?混動e+也將登陸,它將承載著Honda對電動化的最新思考,在核心緊湊級SUV市場中與CR-V合力重塑Honda品牌的技術認知,在推動Honda跨越傳統汽車與純電動汽車之間的鴻溝時,消除技術體系界限,實現價值鏈體系的平穩過渡。
可以看到,從HEV到PHEV再到EV,Honda電動化的發展路徑相當清晰,層層遞進。先做好混動,再向多元化的電動路線發展,從混動到純電動車型的投放再到PHEV技術的研發,Honda的電動化發展思路相當符合市場的發展前景,不疾不徐,精準踏在市場變化的每一個節奏之上。
Honda的技術思辨
保時捷之父費迪南德·皮耶希曾在他的自傳《汽車和我》中毫不吝嗇地表達出對于Honda的敬佩之情,“如果我在日本工作,我最想去的是Honda公司,我想去Honda,是因為我對摩托車的執著喜愛,更重要的是,Honda作為‘非典型公司’早就引起了我的注意。我非常認同Honda的作風,即依靠技術攻勢開辟原本不存在的市場。”
尤其在當前以“新四化”為技術主導的新一輪變革浪潮中,汽車行業醞釀著翻天覆地的重要變革,汽車產業鏈從研發生產到銷售服務的格局都在發生,如何抓住新興技術機遇,通過打造邁向未來的智能化核心科技,先發制人地搶占尚不明朗的技術高地,是目前各家車企最重要的目標,沒有之一,Honda品牌也不例外。
其實,從Honda SUV e:prototype身上已經能夠深刻的體現出Honda在過去與未來之間的技術思辨。在一貫堅持的駕駛性能以及駕駛樂趣上,Honda不會由于它是一款電動車而去在上做出妥協與讓步。
可與此同時在智能化上,曾經在智能網聯的變革發展中一直處于相對被動地位的Honda也在警覺的意識到,在風起云涌的技術革新中,智能交互、自動駕駛這些新技術的迭代速度是超乎想象的,Honda在內燃機上的領先優勢逐漸將被時代磨平,那么將數字智能化核心技術掌控在手中便顯得至關重要。
作為智能互聯技術領域的重要探索結果,Honda早在2015年便發布了第一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四年之后,Honda攜手阿里巴巴以及科大訊飛,共同合作研發具備Smart AI等功能的第三代Honda CONNECT(智導互聯)系統,加速了Honda智能系統的開放創新步伐。
升級更新后的第三代系統,它不僅優化了智能語音為交互界面,實現了“AI 智能助理”、“日常生活互聯”、“遠程操控”、“OTA 在線升級”等創新性能,還全面升級了精準導航、在線娛樂等智能功能。
不僅如此,為實現“交通事故零死亡”的愿景,Honda也不斷升級主動安全技術。Honda SENSING(安全超感)的進化升級版:全方位先進安全駕駛輔助系統也將在不久之后導入中國市場。
該系統利用超廣角攝像頭和360度微波雷達,全方位提升對周邊環境的感應能力和精準性,大幅提升車輛的識別、預測及判斷能力;并通過實現“降低事故發生概率”和“減輕駕駛負荷”兩大功能升級,提高了整車的駕駛安全性與舒適性。
當然,智能化不光是技術的變革,歸根到底是整個組織架構、管理體系以及企業文化的全方位改變。一向強調為移動和生活提供喜悅的Honda品牌需要考慮的是,在新一輪的市場變革和新藍海中,如何將舊模式下積累的優勢基因與革新的技術應用模式以及企業價值體系相匹配,打造能夠具有競爭力的駕駛體驗。
“原來大家可能對Honda的固有印象就是在發動機產品基礎上成長起來的一家企業,但Honda今后會做一個轉型,成為一家真正意義上的電動車企業。”一句簡單的轉型背后是產品升級、營銷策略、服務生態打造以及體系建設的深入考量,必定困難重重。
無聲息的競爭正在產業鏈的各個環節里徐徐展開,不甘落后的競爭巨頭們都在加強轉型與布局,華為,小米,蘋果的陸續登場更是讓產業的邊界被消融打破,Honda以中國市場為戰斗的起點,等待著重新締造輝煌。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5274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