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暮春的上海,汽車市場卻躁動非常--第十九屆上海國際車展于崧澤大道333號如期舉辦。
作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影響力的國際A級車展之一,上海國際車展一直被視為汽車行業發展重要的風向標之一。因此,每當它來臨時,整個汽車行業都為之傾倒,從整車廠到供應鏈都在這個舞臺上大秀肌肉、大放異彩,企圖用汽車行業最高的舞臺釋放出最響亮的信號。
有這么一家企業,同樣亮相了此次展會。雖然是首次現身,但不妨礙它低調而有實力,它既是全球汽車零部件百強企業,也是五菱神車背后的推手、港股HK00305“五菱汽車”的控股企業,它就是柳州五菱汽車工業有限公司(簡稱“五菱工業”)。
提起五菱,人們大多會想到那個制造出五菱宏光和宏光MIINIEV等“國民”神車的廠家,那這個“五菱工業”是誰呢?神秘的它又在汽車行業的風起云涌中有著何等建樹?
五菱工業,何許人也
是的,它也叫“五菱”,也有著非常精彩的故事。
2002年廣西汽車集團(原五菱集團)和上汽集團、美國通用三方合作成立了上汽通用五菱,2007年,廣西汽車集團在整合原包括汽車零部件、發動機、專用車業務等剩余資產的基礎下成立五菱工業。
在之后的日子里,它成為國家科技創新示范企業、國家“863”計劃課題承擔單位及千億元產業廣西汽車零部件研發中心,入選全球零部件配套供應商百強企業。
多年來,五菱工業已具備汽車零部件超200萬臺套、汽車發動機80萬臺、專用車12萬輛的年生產能力,形成柳州、青島、重慶、貴陽等南北聯動的制造基地,并積極揚帆海外。目前用戶包括上汽通用五菱、長城、吉利、江淮、東風、一汽福田等主流車企,即便是深受疫情影響的2020年,五菱工業完成營業收入175億,并拓展出多個市場。
而此次露面上海車展,五菱工業不只是打個照面,更是帶著干貨、硬貨而來。
電驅橋方面,憑借匠心智造的精神,持續不斷提升的創新能力,五菱工業此次展會交出一眾攻破市場痛點、更符合多元應用場景的高品質產品,已研制出多種結構類型(偏軸、半同軸、完全同軸)的乘用電驅橋、微型商用電驅橋、輕型商用電驅橋,能夠滿足客戶對一體化底盤和底盤輕量化的要求。
其中即將發布的二代電橋產品-同軸式電驅動橋,電機與減速器同軸一體化設計,中段電機殼與減速器殼全鋁合金輕量化設計,已完成三種平臺化產品開發,滿足軸荷0.8-2.5T車型需求,已申請近10項專利,效率在原有平行軸基礎上提升約1-3%左右,噪音下降約5db,質量較平行軸降低約10%以上,布置空間節約10%以上。部分產品成功運用到電動神車宏光MIINIEV等明星車型上,產品熱度卓越可見。
動力總成方面,五菱工業在2018年就已經實現全系列發動機滿足國六B排放法規,研制出第一款串并聯混合動力產品。后續經過不斷自我優化升級,高效汽油發動機,新能源混合動力系統,以及高效電機、電控、高熱效率發動機等新能源關鍵零部件推陳出新,在MPV、皮卡、輕卡等車型上均有市場匹配。
產品譜系全、適用性廣,可滿足多元化的市場需求,為客戶提供更優的動力選擇,正是這些斬獲了眾多客戶的認可,目前與上汽通用五菱、上汽大通、江淮汽車、福田奧鈴、長安跨越、東風股份、東風凱馬等多家客戶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
保持創新,把控質量
不局限于橫向標準對比的五菱工業,在懸架行業標準的基礎上,成功開發出行業內首家車架性能試驗標準,并將其應用在與長城等國內知名汽車企業合作項目中。采用預變形等控制車架焊接熱變形技術,自主研發設計的非承載式車架搭載在行業主流皮卡車型上,加上高質量的響應供貨能力,得到“最佳交付保證獎”的肯定。
不僅如此,五菱工業以創新為核心,積極調整產品結構,加強管理和技術創新,推動企業轉型升級。零部件業務上,成功從專業微車零部件轉型到高價值乘用車零部件,乘用車零部件配套占比達70%;發動機業務上,涵蓋0.6~3.7L排量的各種類型發動機,為乘用車、商用車、新能源車提供優質動力,滿足市場多元化需求。
此次展會,五菱工業在展示一眾優質零部件的同時,更映射出其過硬的技術發展與匠心精神。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中國第一臺自主研發、廣西制造的微車在此誕生,“微車精品柳州五菱”自此名揚四方,助力無數家庭發家致富,奔向小康。如今的五菱工業,作為全球汽車零部件供應商百強企業、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已于去年獲得CNAS頒發的實驗室認可證書,也是廣西首家具備全系列乘用車、微車后橋試驗能力的實驗室。
而五菱工業對于零部件生產技術不斷鉆研和精進的態度,也使得公司前瞻性地對標了國際一線產品的功能及安全設計,于2020年建成了國內首條超高強鋼管熱氣脹成形生產線,攻克了管件熱氣脹等核心技術,應用在底盤結構件(如扭梁、副車架等零件)、側圍加強件等產品中,不僅在汽車輕量化上邁出了重要一步,也有效解決了偏置碰撞安全需求。
發動機全新的智能工廠于2018年底建成,新能源電機生產線于2019年建成并投產,年產可達10萬臺套。產線以高柔性、高質量為核心,基于MES系統的數字化構架,實現對全過程數據監控與互聯管理,嚴格把控產品質量,實現多機型的柔性生產。
匠心智造,驅動未來
今日,汽車行業正值百年未有之大變局,而變局也必將帶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變化,正如本屆車展的主題“擁抱變化”一樣,言簡意賅地表現出在新一輪科技革命帶來的產業變革和消費市場中,汽車制造和汽車消費的內涵和外延情況。
達爾文進化論有云,“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加之國家“十四五”宏圖畫卷已經展開,誰都想適應時代甚至引領時代,成為新時代下的弄潮兒。因此,變革之下,擁抱變革也必然是汽車行業今后的大勢所在。
在這一背景之下,“碳達峰”和“碳中和”目標的提出對汽車行業帶來更多挑戰。而為了助力碳達峰和碳中和,五菱工業在節能減排、綠色轉型方面責任在肩、毫不懈怠。
為老百姓打造、利國惠民的混合動力系統,五菱工業成功自主研發出“菱擎”前置后驅混合動力系統。該系統在提供無限接近純電動汽車駕駛體驗的同時,又以極具性價比的方式解決了續航焦慮和充電焦慮,省油省錢、省心省事,既可以“充當”純電動汽車,實現0油耗。也可以“化身”混合動力汽車,時刻保持發動機處于最經濟轉速區間,安靜平順,經濟高效,以“一套系統”實現“雙重功效”,可適配于緊湊級MPV、中型MPV、皮卡等多種車型。
不僅如此,為順應時代變遷的腳步,五菱工業選擇用科技和匠心助力打贏藍天保衛戰,將繼續以市場為導向,優化產品結構,零部件和發動機業務全力轉型,向電動化、智能化、輕量化等方向發展,向中高端乘用車配套領域拓展,重點發展新能源產品,推動制造方式升級,不斷增強產品核心競爭力。
從底盤系統到動力系統,從車身系統到“菱擎”前置后驅混合動力系統正式發布,從努力創新到積極投身“碳中和”,此次參展讓我們既看到了五菱工業產品自我優化升級的重大成果,也看出了其三十多年制造基礎在時代潮流變幻莫測的大環境下,體現出的初心與大義。
而其背后錨定新能源領域蓄力向上的勇氣和做法,也展現出強大的可持續發展韌性,為其步上發展高速路鋪好了基石。五菱工業用自己的行動助力國內自主汽車零部件企業的強勢崛起的同時,也無時無刻不訴說著自己內心深處的聲音--
匠心智造,驅動未來。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45275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