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死了,但是仍有著一絲重生的希望。”
此刻,用這樣一句話,來形容擁有過短暫高光時刻的拜騰,看似顯得頗為恰當。時間拉回至五年前,彼時還是公司聯合創始人的戴雷,依舊風光無限。
背負著“明星職業經理人”的美譽,入場新造車板塊,外界紛紛都看好這家自建立之初,就秉承國際化發展路線的企業。之后,推出的首款產品M-Byte也令人眼前一亮,內飾那塊接近50寸的大屏,放至當下,同樣能夠賺足“噱頭”。
奈何,伴隨整個大盤的亂象百出,資本市場的熱情開始逐漸退卻。環境驟變,致使投資人們,不得不重新審視這些此前收獲頗高信任度的品牌。
很快,“暴雷”開始頻繁出現。賽麟、博郡的轟然倒塌,留下一地雞毛,為整個新能源行業敲響警鐘。相比之下,拜騰雖然沒有那般不堪一擊,但是仍在這場殘酷的大洗牌中,陷入了停擺的狀態。
大限將至,前景不明
“2020年是艱難的一年。由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等因素的影響,公司融資及生產運營均遭遇了重大挑戰,經過幾個月的嘗試和努力,我們仍不得不遺憾地宣布,中國區(不含香港)所有公司將自2020年7月1日起開始停工停產。”
去年6月末,在長達幾小時的全體員工大會后,時任公司CEO的戴雷,宣布了上述決定。之后,拜騰正式陷入全員放假的狀態。而記者曾在該決定宣布后不久,親自前往位于南京棲霞區的制造工廠實地調研。
從真實情況來看,碩大的園區之內除了依然嶄新的制造設備外,剩下的只有雜草叢生的蕭瑟之感。詢問為數不多的留守員工與安保人員,得知目前拜騰方所有高管團隊包括戴雷,已經全部離開,只剩下20-30人看守制造設備,至于何時能夠重新開始生產制造?還要看有沒有新的資本接盤。
時間繼續推移,轉機開始出現。同年8月24日,據相關消息顯示,拜騰已經申請注冊成立新科技公司,并命名為“盛騰”,預計8月底領取法人營業執照。同時,新科技公司擬融資20億元加速量產M-Byte,目前一汽集團等股東方正在積極推進該項融資。
而在中國招標采購信息網公告中可以發現,拜騰汽車“年產30萬套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弱電自控系統工程增項勞務合同”招標項目已經落定,南京中時長江建設工程有限公司于8月22日中標。
幾乎同一時間,戴雷被爆已經離職,未來去向尚不清楚,拜騰中方聯合創始人丁清芬已成為該公司的“實際”掌門人。而就在結束不久的上海車展前夕,戴雷正式入職恒大汽車,并擔任常務副總裁一職,分管品牌營銷。至此,可謂徹底坐實了傳聞。
反觀“剝離”戴雷后的拜騰,去年的最后一天,再次發布最新公告:“非常遺憾的通知大家,在經歷了6個月停工停產后,拜騰中國區(不含香港)所有公司目前仍不具備復工復產的條件,經研究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將延長停工停產期6個月,至2021年6月30日止。”
此刻,距離這家命運多舛新勢力造車,所提及的第二次重啟截至期限,只剩下不到一周時間。但從各方所匯總的信息來看,其可謂仍處在一片混沌之中,前景仍不明朗。
關于“錢”的爛攤子
拜騰為何突然猝死?相信熟知這家車企做事風格的讀者都不會陌生,花錢大手大腳、毫無節制,擴張布局過度激進,都成為了落得如今這般地步的根本原因。而在燒光84億元融資過后,前者倒在了首款產品即將量產的前夜。
即便今年1月,拜騰官方宣布,正式與富士康科技集團、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合力加速推進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制造工作,力爭在2022年第一季度前實現M-Byte量產。
根據該協議,富士康將提供先進制造技術、運營管理經驗和產業鏈資源,全方位支持拜騰首款車型M-Byte的量產制造。拜騰聯席CEO丁清芬,也在其個人社交平臺中宣布,“We are back!”
但現狀卻是,此前關于“錢”所留存的糾紛,仍在拖累著這家新勢力造車的順利重啟,而截至目前,仍有一堆“爛攤子”等待其來解決。
打開企查查不難發現,拜騰實際控股的南京知行電動汽車有限公司,目前自身關聯風險更是高達217條。最新一條則為:蘇州仁義機械工具有限公司,向南京市棲霞區人民法院申請該公司的破產重組。
而成為失信被執行人、限制高消費,過去一段時間也多次發生。與此同時,今年4月末,據海外媒體報道,德國慕尼黑地方法院下令,對拜騰德國子公司 Byton GmbH ,進行了臨時破產管理。
顯然,在牽手富士康以及宣布啟動最新一輪融資過后,拜騰看似度過了最為艱難的至暗時刻。但是礙于此前欠下的債務糾紛過多,依然需要消耗大量資金,去擺平這些問題。至于究竟誰來拿錢?答案看似仍不明朗。
但可以肯定,大概率不會全是略顯精明的“富士康”。而已經被傷害過一次的南京市政府,再次選擇出手相助,更多還是出于將這樣為數不多的純電動車企,留在自家地盤之中的考量。
畢竟,各大一線城市間,關于新能源產業之都的爭奪,早已進入白熱化階段。南京或者說整個江蘇,明顯處在較為滯后的位置。所以與其徹底放棄拜騰,不如繼續投入部分資源,看看是否能夠就此復蘇。
另外,拜騰自身同樣沒有放棄“自救”,選擇“借殼”上市籌得更多的資金,則成為了新的手段。據信源顯示,其正在與潛在SPAC 公司和投資者,就IPO事宜進行談判,最早有望于今年完成。
作為參考,采用同樣方式的FF法拉第未來,已經在賈躍亭的幕后推動下,無限接近美股“借殼”上市。而拜騰面對充滿未知因素的資本市場,能否最終成功改命、拿到救命錢,誰都無法打下保票。
M-Byte還有機會嗎?
如本段小標題所言,試問即便拜騰能夠順利復產復工,首款量產車型M-Byte將會按照計劃中的明年一季度交付,但這款遲到許久的產品,真的還有機會嗎?
其實,早在2019年末,就曾前往其南京工廠,率先體驗了M-Byte的前期試裝車。外觀方面,其保持了此前CES展上概念車大部分的設計理念,整車比例還算均衡。
車頭采用封閉式設計,整體給人以“飽滿”之感。細節方面,M-Byte扁平的分體式頭燈被鍍鉻飾條分開,下半部分的大燈和中網連接,給人以類似“笑臉”的視覺效果。
車身側面整體線條也較為“圓潤”,整車尺寸長寬高分別為4875/1970/1665mm,軸距為2950mm,與蔚來ES6相近。車尾部分,采用上下雙燈條的貫穿式尾燈設計,與車頭相呼應。
坐進M-Byte的車內,當首次面對那塊點亮的48寸車機屏幕,同樣足夠令人震撼,其概念車型內飾的設計元素最大限度的得以保留。據悉,除48英寸全面屏外,駕駛員觸控屏、副駕觸控屏、BYTON隔空手勢傳感器、駕駛監控系統等設備,也會在量產車型上出現。
只不過,相比造型層面的亮眼,M-Byte在續航里程方面,后驅版本只有430km,長續航版本550km、四驅版本505km。平心而論,如此產品力放在兩年甚至一年之前,或許還能在終端市場的競爭中,俘獲一批潛在消費者的關注。
但是放在當下,伴隨諸多已經實現大規模交付的頭部新勢力,以及處在“大象轉身”中傳統車企的紛紛發力,明顯已經到了無法滿足用戶需求的地步。
況且,在此之前,無論軟件層面還是自動駕駛輔助系統,M-Byte究竟做到了多高的成熟度,并沒有一個確切的答案。而在至關重要的線下銷售渠道方面,拜騰同樣陷入了停擺狀態,位于上海的體驗中心,也已關店。
所以即便這款曾經只差臨門一腳的車型,能夠真的“復活”,面對驟變之下的大環境,以及自身繁多需要解決的痛點,量產后的前景依然看似“兇多吉少”。
除非拜騰能夠拿出一個足夠具有誠意的價格,或者進一步做出相應短板的提升。但僅以目前這家公司的執行力與自身條件來看,可能性微乎其微。
“我想告訴大家,無論在什么樣的困難之下,拜騰的人都會‘死磕’到底。”這是許久前,丁清芬在面對媒體專訪時,所說出一句話,放至此刻,同樣適用。
其實,在我心中,并不希望任何一家真正想要好好造車的新勢力,最終只能以非常黯淡的結局收場。奈何,伴隨掩蓋真相的潮水快速褪去,未穿底褲的“裸泳者”逐一浮出水面,“剩者為王”早已成為異常殘酷的生存法則。虎視眈眈的野蠻人,也在源源不斷地入局。
屬于拜騰的機會還剩多少?是逐漸被遺忘在角落,還是重新擁有屬于自己的一席之地?只能交給時間去反饋……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013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