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零跑汽車真的下定決心改變,之前我們可能是不善言辭的,也不太會和外界進行過多的交流,更多是悶著頭做事。而此刻,我們更想把自己做了什么,向所有人講出來。”
過去兩天,或許是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朱江明,進入2021年以來最為興奮的日子。而上一次見到他,已經是多月以前的上海車展專訪室內。
平心而論,相比李斌、何小鵬、李想,三位新勢力造車頭部梯隊的創始人,朱江明自品牌創立之初,自身所展現出的氣質,就更像是一位專心鉆研技術的工程師。
很少走向臺前,站在聚光燈下,分享零跑發展至今的點點滴滴。
“我們不玩概念,我們也不講故事”,這是朱江明對于品牌的定調,也是他努力想要營造與其他新勢力品牌的差異之處。
奈何,隨著整個行業的玩法迅速改變,競爭的格局變得愈發清晰明朗,過于低調的做事風格,反而會顯得與大部隊有些“脫節”。
所以零跑,在取得一定的階段性成績之后,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
而朱江明,作為曾經許多人口中的“車圈門外漢”,隨著過去幾年的不斷歷練,帶領這家車企屢次挺過至暗時刻,也認識到,“是時候讓整個公司,進入到一個更具想象力的全新階段了。”
從而,有了這場被命名為“零跑2.0戰略”的發布會……
零跑的加速度
熟知零跑的朋友知道,創建該品牌的契機,是2015年朱江明在西班牙旅行時的一個想法。他看到有很多商家為行人提供電動自行車,而在當時的中國市場還是空白,重新創業的想法也在那時所萌生。
回國后,選擇了一條難度與技術含量更高的路——入局“智能電動車”領域。
奈何,豐滿理想的背后是現實的骨感,朱江明總會笑著感慨:“造車就像長跑,過程一定很漫長,希望有一天零跑能像豐田、大眾那樣有上千萬輛的銷售規模。”
2019年,當零跑剛剛推出定位略顯小眾的純電轎跑S01,整個終端市場的反響,老實說與想象中存在著差距。
但其并沒有就此消沉,很快便推出了第二款A00級純電小車T03,相比同級別競品,的確它是售價更貴的存在,可用戶最終得到的是,一款續航里程更長、智能化更加優異的“精品小車”。
從2021年上半年的實際銷量來看,這一次朱江明真的賭對了。2021年上半年,零跑訂單突破2萬輛,截止到7月1日,零跑上半年共計獲得訂單21,515輛,位居造車新勢力第四位。累計交付量為21,744臺,實現連續四個月上升。
T03單車型6月上險量位居新勢力單車型第三名。就某種程度而言,這款產品,也成為了零跑能夠位于中國新能源市場,站穩腳跟的關鍵。
而就在今天,浙江金華工廠的總裝線上,一輛櫻花粉涂裝的T03舒享版新車緩緩駛出。尾標處“零跑汽車”四個大字,也標志著這家車企告別代工模式,正式獲得了整車生產資質。
“金華AI工廠首臺整車下線,具有重大里程碑意義。正式邁入自產時代的零跑汽車,填補了生產制造上的最后一塊拼圖,形成智能智造自主全鏈條閉環。”
這是工廠下線現場,零跑汽車總裁吳保軍的一段發言。而上述喜訊,我更愿將其視為一個小小的“前菜”。因為幾小時后,更具能量密度的驚喜,隨即而來。
“到2025年,零跑的銷量目標,將會是80萬輛。為此,我們將持續投入計算中心建設,在智能化領域達到領先水平,尤其在智能駕駛,智能座艙,車聯網以及動力方面,持續打造核心優勢。”
很快,到了2.0戰略的發布會現場,站在舞臺中央的朱江明,面對在場幾百位媒體老師與自家用戶,充滿信心地說出了上述戰略目標。
作為背后的支撐,據悉零跑也將在2025 年底前推出 8 款車型,覆蓋35萬以內的價格區間,2022年進軍海外市場。
在制造端,實現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制造模式轉變,最終通過打造智能制造平臺向著工業4.0的目標前進。
而在技術布局上,智能化領域,三年內超越特斯拉。為此,算法團隊擴大至100+人,2023年底投產激光雷達方案,2024年實現全場景自動駕駛技術。
Leap AI智能座艙,可實現AI情感式交互、AI自我學習和主動式服務功能。Leap Power三電系統,具有全球首款可變架構“盤古”油冷電驅。
NEDC效率大于88.5%,超薄0.2mm高性能硅鋼,壽命最高支持100萬公里,以及國內首款最大功率110kW直驅增程油冷發電機與大功率碳化硅控制器等核心技術,均在三年內實現量產。
顯然,無論技術層面、產品層面、用戶層面,零跑均展現出了想要在接下來的5年內,具有足夠的“加速度”。今年第四季度,伴隨諸多人都很期待的C11正式交付,或將率先打響向前沖刺的“第一槍”
朱江明的野心
其實,早在2.0戰略發布會正式舉行的一天前,有幸面對朱江明,進行了一場長達兩小時的專訪。氛圍較為輕松,其也做到了有問必答,甚至包括一些與零跑關聯度不大的行業問題。親身參與下來,最大感受便是朱江明的野心,也在隨著零跑邁入新的階段,迅速變大。
“我們目標是實現5萬輛的交付,訂單可能會更多一點。”
首先,在被問及整個2021的交付目標時,其并沒有遮遮掩掩,反而是非常坦誠的回答出來。老實說,在看到這個目標后,能夠感受到的還是他的相對務實。
畢竟,今年四季度C11才能幫助零跑實現更大的量變,而在此之前依靠T03,還需克服一系列的芯片短缺、電芯短缺等全行業都需要面臨的痛點。
如果最終真的能夠達成年度5萬輛交付的成績,對于這家車企而言,已經是一個非常值得銘記的里程碑時刻。
再者,因為作為C11的直接對標競品,特斯拉國產Model Y標準續航版車型,近日剛剛上線,補貼后售價達到27. 60萬元,可謂性價比優勢十分明顯。
由此問及朱江明,是否會感受到來自這家美國車企,撲面而來的壓力?C11上市后的前景,是否會受到影響?最終的答案,很大程度上打消了我的疑慮。
“首先Model Y從產品力來說,我們跟它的產品各有千秋。但是相比之下,C11在做工用料、舒適性配置、NVH表現,以及智能座艙的本土化落地,智能語音的控制能力,其實都要比前者更好。最重要的一點,要知道這些優勢,都是建立在C11的最高配依然要比Model Y的最低配,便宜7萬元的基礎上。”
在朱江明眼中,C11的性價比優勢早已是同級別最強,而他也很多次的將這款新車稱之為“滿配”。可以肯定的是,Model Y很強,但C11絕不羸弱,也很愿意接受這樣的良性競爭。截至目前,據了解后者的大定訂單,也已超過6,000輛,并且還在持續增長之中。
或許,也正是因為這樣的“滿配”產品路線,又將一個略顯尖銳的問題拋給朱江明,“C11對于零跑而言,究竟能賺錢嗎?”
而他保證,利潤肯定是有的。背后的原因,則更多集中在零跑已經實現從三電技術到自動駕駛芯片的全棧自研。換言之,通過各種的技術創新,零跑改變了成本結構,并極大地降低了各個環節制造成本。
“零跑希望打造讓全國人民都買得起的豪車。”
這是朱江明對于自家產品的愿景。因為他深知,只有為人民服務,大家才會買零跑車,零跑才能賺更多的錢,在行業中獲得更多的紅利。
專訪的最后,他還解釋了為何零跑能夠篤定地認為,自己能夠在自動駕駛領域,三年內實現對特斯拉的超越。
總結下來,背靠大華讓其擁有了最為出色AI研發團隊。“在目前所有的人臉識別、車牌識別,在每一次的各種 PK 競賽里面不是第一,就是第二,這是我們的現狀。”
而將視線聚焦于AI領域,當下并沒有一家美國公司,能夠做到比中國更優秀。“中國更開放、更包容,有更多的數據、有更多的需求,所以我相信在智能駕駛方面未來勝出的一定是中國的團隊。特別是在中國特殊道路的環境下,我相信中國人肯定會做得最好。”
雖然僅從朱江明的回答來看,沒有更多的具體論據,支撐零跑“超越”特斯拉,但既然在專訪中,其敢于正面說出這樣的結論,至少證明了這家新勢力造車,對自身愈發充滿信心,并做好了接下來長時間內戰斗的準備。
專訪,最終也在這樣的引人遐想中結束。殊不知,當選擇走向前去與朱江明告別之時,未曾料到他非常熱情地再次選擇與我們繼續交流,甚至拿出自己手機,向剩余的幾位媒體老師,展示著零跑下一款轎車C01的造型設計。
言語與行動之間,除了野心,能夠感受到更多則是一種自信與熱愛。
即使早已實現財富自由,但依然充滿勇氣的選擇創業。幾年以后,朱江明真的變了。開始非常主動的融入這片,全新且充滿未知的“藍海”之中。進而,造就了零跑得以成功開啟2.0戰略。
文章最后,仍想用新勢力半年盤點中,非常喜歡一句話作為總結:“造車,就像一場豪賭,只要上了賭桌,命還值幾個錢?”
此刻,朱江明為了零跑全力付出過后,勝利的天平看似也在逐漸向他傾斜。
來源:汽車公社
作者:崔力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1567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