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心而論,相比同為新勢力造車三強的蔚來、小鵬,不知為何總是對于理想,并無太多“好感”。接連經歷召回風波、老車主維權等負面風波之后,這家車企不斷陷入到輿論漩渦之中。
奈何,即便具有爭議與質疑,位于終端市場,理想依舊表現得異常強勢。在李想這位極致嚴苛“產品經理”的帶領下,其正在把僅有的一款在售產品,潛力全部激發出來。
顯然,效率與執行力才是他最看重的東西,也正因如此,往往這樣的人能夠更快觸及到階段性的成功。
“我們生活在中國最好的時代,我們肩負使命和責任。希望通過理想汽車全體伙伴的奮斗,在人生中最好的十年,在行業最好的十年,做成一件真正的大事。把這十年活成我們人生中最自豪的十年,不讓人生留下一個巨大的遺憾。”
幾天前,理想剛剛度過自己六周歲的生日,上述一段話,是作為公司創始人的李想,面向全體員工的寄語。
經歷SEV項目的失敗,被迫尋找差異化路線,采用增程式這樣一種落地成本較低的技術路線,迅速推出 理想ONE,幫助其渡過了那段最為艱難的至暗時刻。與此同時,遠赴納斯達克敲鐘,令資金短缺問題得以緩解。
終于,一切看似回到了正軌。而伴隨2021款理想ONE的到來,這款新車的實際交付表現,再次令人出乎意料。
破萬,板上釘釘
“9月份,我們希望銷量破萬,作為支撐的主要有兩個方面。首先是2021款理想ONE的產品力進一步提升。另外一個支撐點是,截至今天為止,理想已經有75個零售店在54個城市,門店的覆蓋是有點落后于蔚來,后續我們會加速渠道的覆蓋,來支撐銷量進一步的提升。”
新車上市后的專訪環節,理想汽車總裁沈亞楠面對媒體,說出了現階段2021款理想ONE的最大目標。
9月,單一車型,賣出1萬輛。平心而論,從中明顯能夠感受到這家公司呼之欲出的野心。畢竟,截至目前,從來沒有一家中國新勢力造車,能夠觸及這樣的里程碑時刻。這一次,理想或許并沒有“食言”。
而剛剛過去的7月,其已經取得了7,713輛的交付成績,同比增長320.6%,環比5月增長78.4%,創下單月交付量最高紀錄。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累計交付17,575輛,同比增長166.1%,環比增長39.7%,創季度交付量新紀錄。
“理想訂單必然已經破萬了,只不過受困于芯片短缺和產能的問題,所以目前沒辦法保證交付量實現過萬,不過接下來幾個月,必然會全力沖刺這樣的目標。”
在與某知情人士的交流后得知,接下來一段時間,如果能夠順利解決部分外界制約因素,理想ONE單月交付量突破1萬輛,已是板上釘釘。
曾經,當這款承載諸多非議的產品首次亮相之時,其最為直接地對標競品就是傳統燃油車領域的“常青藤”——豐田漢蘭達。而此刻,2021款理想ONE已然實現對于它的“超越”。
至于能夠達成的根本原因,答案看似集中在了:當品牌效應愈發被削弱,年輕一代消費者對于產品本身,有了繁多的智能化、科技化需求,而理想ONE恰恰抓住了這次風口。
加之,較高的性價比、越級的功能配置、較為實用的車內空間、精準的用戶定位甚至線下門店超高的執行力,也成為了促成上述結果的關鍵。
而將視角再次放大,理想ONE“反超”漢蘭達,或許也印證了一個全新時代的到來。品牌口碑固然重要,也會為車型本身帶來一定的光環加持,但是隨著變革與迭代的速度不斷提升,智能化、科技性這些往往被忽略的板塊,同樣開始成為潛客選擇下定的關鍵衡量要素。
可以肯定的是,理想ONE無疑切中了一個非常準確的細分市場。另外,由于采用了增程式的驅動方式,也可以令剛剛從燃油車轉化過來的用戶,不必直接遭遇純電動車型,目前依然無法很好的解決里程焦慮問題。
如此折中的選擇,也在為其身處現階段的新能源市場之中加分。
左右手互搏的“X01”
其實,對于理想而言,繼理想ONE之后,再推出一款整車尺寸的更大SUV產品,已經成為眾所周知的“秘密”。
去年赴美IPO前夕的招股書中,理想曾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表明,計劃在2022年繼續推出一款大型SUV,并繼續采用增程式動力總成。
2020年Q3季度財報電話會議上,李想也曾表示,計劃在2022年以后,每年都將推出一款新車,其中就包括一款全尺寸的增程式大型SUV。
除此之外,早前網絡中流傳著一張理想產品規劃表。從圖中可以看到M01也就是目前已經上市銷售的理想ONE。而代號為X01的新車,定位大型6座SUV,競品對標奔馳GLS,該車售價或為39.98萬元。
同時,據天奇股份發布的公告顯示,該公司確認中標了重慶理想汽車有限公司常州分公司“X01 總裝主線”項目,中標金額為 1.6 億元人民幣,交付日期為 2022年3月30日。
而就在近日,有關X01的具體參數信息,陸續被爆出。車身尺寸方面,長寬高分別為5200/1998/1800mm,軸距為3100mm。其它配置方面,理想X01將搭載HUD 抬頭顯示、Touch Bar、二排屏幕,并支持 L4 階段自動駕駛功能。
動力方面,X01繼續采用增程式動力總成,1.5T 四缸發動機,比理想ONE的1.2T 三缸發動機更進一步。續航方面,X01將搭載44.5kWh的三元鋰電池電池組,純電續航200km。油箱容積提升至65L,WLTC燃油續航820km。
綜合來看,相比理想ONE,X01可謂完全實現了多維度升級,尤其是飽受外界詬病的動力系統。并且在自動駕駛輔助系統的軟硬件上,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迭代,進一步趕上目前市售的幾款主流智能電動車。
至于X01與理想ONE之間的關系,就某種程度而言,類似蔚來ES8與ES6。只不過,新的問題隨之出現,因為定位較為趨同的原因,身處終端二者或將無法避免左右手互搏。銷量層面,大概率只能實現“1+1=1.5”的效果。
只不過,類似的痛點,在目前幾家已經實現大規模交付的頭部新勢力中,同樣存在。相比“因噎廢食”,更快的擴充產品線,從而提升品牌的市占率,才是它們更為關心的問題。
無法擺脫的“追趕者”形象
今年2月,為激發更多人的熱情,李想發給了全體員工一封試圖提振所有人信心的內部信。
內容的最后,他給出了現階段對于理想最為重要的戰略目標,到2025年擁有20%的市場份額,成為中國第一的智能電動車企業。面對這樣的目標,就我個人角度出發,更多讀出的則是一種“自負”。
尚且不論這樣表達方式是好是壞,僅從結果作為導向來看,橫向對比蔚來、小鵬、理想三家新勢力造車,可以說后者是其中最會“取巧”的存在。
同樣赴美成功上市,理想所付出的代價或許是最小的。同樣產品大賣,理想ONE卻避開了所有人的鋒芒,將觸角伸向了另一個板塊。
即便愈發接近其第二款新車X01正式亮相的日子,但本質并沒有改變,依舊是利用越級的配置、無里程焦慮的產品賣點、足夠高的整車實用性,去搶奪諸多傳統燃油車競品的固有份額。
“李想被很多人低估,我很看好他。他非常清楚什么時候應該干什么事情,什么時候自建工廠,怎樣讓自己不靠外部輸血政府資助活下來,什么時候開始自研。”
這是身邊一位友人對于理想汽車創始人的評價。的確,在某些時候,李想的“小聰明”,或者說更加追求結果導向的選擇,總能取得向好的結果。
但更大的問題在于,無論如何,理想依舊需要面臨賽道的切換。而在更為純粹的純電領域,其并沒有展現出足夠的技術領先性,既沒有小鵬在自動駕駛、智能座艙領域的積累,也沒有蔚來NIO Power補能體系的多樣性。反而,長期扮演著“追趕者”的角色。
當下,過于現實的理想,的確取得了三家頭部新勢力中最高的毛利率與最為健康的財報,但是僅從后續“天花板”的高度考慮,由于多了一次徹底轉換的過程,從而有了諸多不確定性與減速的可能。
也正因如此,理想研發層面的資金需求,相比蔚來、小鵬只多不少。即使目前其賬面上放有超300億元人民幣的現金,但相比消耗的速度,仍遠遠不夠。而就在日前,有消息稱,理想汽車已于5月底向港交所提交了上市申請,將以雙重上市的方式回歸港股,其保薦人之一為高盛。顯然,回歸港股,成為了其募集更多資金的最好方式。
文末,仍然想說,現階段能夠實現一款產品月銷過萬,令人意外的理想,真真切切達到了其它新勢力,不曾觸及的成績。可造車,始終更像是一場馬拉松,誰又能保證中途取得暫時領先的選手,一定就是最終脫穎而出的冠軍?
同時,希望李想本人時刻銘記,曾說出要成為“2025年成為中國第一智能電動車企業”的目標,不要僅僅成為一句暫時提振信心的空言。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1793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