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展歷來是行業的風向標。如果說剛剛開幕的成都車展險些兒被錯過,重要性也差點被低估,那么車展上的“MPV熱”,便隱隱有了被高估的架勢。
不用說,整個車展上,被圍得最水泄不通的產品,自然是早就蜚聲國內的豐田 賽那。我們《汽車公社》團隊多數記者在旁側等候其他霸占車內的媒體多時,才能匆匆探頭到車內看一眼內飾。加上韓系如今的希望系于車展發布的庫斯途和嘉華兩款產品,于是有人夸張地說,本屆車展的核心便是這三款MPV。
當真如此么?
我們不能忽略了這一點:MPV在中國從不是消費者關注的焦點。在SUV和轎車反復糾纏的情況下,“發展佛系”、“格局固化”就是MPV在中國生存的現狀。別克GL8能憑一己之力霸占主流市場長達20年,豐田埃爾法、雷克薩斯LM能撐起富人對身份認同的野心,實則都難以矯正這一細分市場向該有的方向發展。
難道,隨著豐田官宣要將Sienna這款生于美國的MPV引入中國,一切就都變了?
從廣汽豐田首次披露賽那的國產信息,到今日在成都車展上完成首秀,MPV市場久違的議論聲,自此變得異常熱烈。而從廠家到媒體,再到經銷商,對終端市場所做出的預判,賽那的出現儼然成了顛覆過往的開端。
一直以來,MPV就是一個極為擰巴的市場。承接緊湊型SUV和中大型SUV的同時,還得面對各類同價車型的圍攻。中國消費者喜歡大車固然沒錯,可這并不說明,在空間面前,消費者所關注的其他要點,就會被徹底拋離。
在賽那之前,的確出現過一批對這一市場滿懷憧憬的先行者。一個個都將“挑落別克GL8”,“超越本田奧德賽”的口號高舉頭頂,可結果的慘烈卻在告訴外界,MPV在中國的突圍之戰遠比想象中的來得艱難。
賽那是一款產品力足夠優秀的7座車,又是一款按美國家庭用車量身定做的豐田車,但歸根結底,它仍是一款MPV。相較于盲目地將其捧至神壇,好好用客觀的目光,看待下中國MPV市場的現狀和前景,或許才更具意義,也更有必要。
攪局者變局者
很難想象,在一屆有著一定行業指向性的車展上,占據C位的會是一款MPV。不過,成都車展還是做到了。事關MPV市場的美好,不僅在此刻被所有人描繪得異常絢爛,還一度引發了輿論對這一車型的大肆贊揚。仿佛,中國車市長久未變的格局,即將迎來了顛覆性的重構。
而如果真是這樣,我想,亮相都快一年,此次又以龐大陣容同臺的全新一代起亞嘉華,也該自感羞愧了。
總有人說,在消費者訴求和國家政策的推動下,今年將是中高端MPV集中爆發的一年。傳祺M8、榮威iMAX8等國產MPV的襯托下,市場風氣變得愈加高漲已是趨勢。那另一邊,正式國產的起亞嘉華、豐田賽那,以及初涉于此的現代庫斯途,就是在力證這一結論的正確性。
然而,當嘉華、庫斯途在一旁備受冷落,唯獨賽那一款車型被人群包圍時,我更愿意相信,這不過又一一場對豐田品牌過分崇拜的Party。只是,這一次站在舞臺中央的角色,恰好落在了賽那身上。至于主導MPV市場的真正取向是否出現,早就變得不那么重要了。
不可否認,在所有和賽那相關的露出報道中,有一點是極為明確的,賽那的產品力在同類車型中是出類拔萃的。面對別克GL8的市場封鎖,賽那也是那個可以打破僵局的實力派。
龐大的車身尺寸,靈活多變的空間布局,混動系統在動力性和燃油經濟性上所取得的平衡,就是賽那可以吸引目光、可以推倒一切的優勢所在。殊不知,這樣的特點不過一款同屬該級別的MPV,理應達到的產品標準。而要論細節刻畫,隔壁的嘉華顯然是有過之而無不及的。
可現實就是,當所有人在為賽那上市后,加價5萬還是8萬元提車而糾結時,對于嘉華所設定的28.89萬-33.99萬元預售價格區間,得來的只是無盡的嘲諷和唱衰。而起售價不到20萬的庫斯途更是直接淪作了“小透明”。
出現如此分化,僅僅是出于產品本身存在的天然鄙視鏈嗎?很顯然,并不是。
自從凱美瑞和漢蘭達,以及雷克薩斯旗下的熱門車型,將“加價提車”和豐田品牌掛鉤后,每每出現一款產品力不錯的豐田新車,“成為中國消費者追捧的對象”就像事前寫好的劇本那般理所應當。
真實的起售價必然會超過30萬元無所謂,只要產品力足夠強就好,考不考慮全家出行的使用頻次不重要,只要有豐田的品質在就好。可是,針對賽那這類中大型MPV自身的產品屬性是否與實際用車場景匹配,真的不需要再三衡量下嗎?
至少,和標準車位趨同的車身尺寸,日常通行時應對復雜交通環境難說靈活的駕駛體驗,理應是一個普通消費者需要在意的地方。
是的,自從改頭換面進入真正的家用MPV市場后,本田奧德賽的銷量呈現出復蘇勢頭,已在說明,中國家庭對空間的好感的確可以從銷量上反映出來。但另一方面,奧德賽屢屢在3000輛左右徘徊的月銷成績,實則也測出了這個市場的真實容量。
賽那的“好”,是顯而易見。高于奧德賽的產品力為豐田搶奪別克GL8的地盤提供著底氣,也是毋庸置疑的。可我想說的是,無論從何種角度去推測這個市場未來的走勢,某一車型在短期內涌出的熱度,都是無法促成一個具有彌足可信和前瞻性的行業圭臬。
打破格局,MPV還不夠格
今年是別克GL8進入中國的第22年。其月均銷量超過萬輛的成績,是所有人都覬覦的市場高度,卻也在某種程度上,令在局者對這一市場的深淺產生了浮想。當GL8能在2020年賣出近16萬輛,且在利潤端支撐起整個上汽通用,“賽那的國產是否能激發這個市場的潛力”就是所有人在期待的答案。
可惜的是,縱觀每一年MPV在整個汽車銷量中占比,不說這一車型毫無存在感,要論其是否占據著改變格局的地位,怎么看都顯得太過抬舉它。
截止到今年7月,MPV的累計銷量為56.3萬輛,同比增長高達30.0%。但要知道,整個2020年,全年累計銷量109萬輛的MPV市場,其同比數據是下降了20.8%的。換言之,MPV今年所取得的成績,在本質上是沒有呈現出特別明顯的上升趨勢。
再一個,從品牌角度來看,7月MPV銷量最高的五個品牌分別為廣汽傳祺、別克、本田、上汽通用五菱和寶駿,其銷量占據當月銷售總量的62.0%。如若撇開20萬元以下的MPV車型不算,能排的上名次的合資品牌就僅剩別克和本田。
那么,面對月銷總量在2.5萬輛左右的市場廣度,試問這些由賽那領銜的新一輪選手,能從別克和本田口中奪下多大塊肉?
即便像各路媒體預測的那般,賽那能憑借自身實力,從本田手里奪下一部分屬于奧德賽和艾力紳的份額。奈何后兩者的月均總量也就在7000輛左右,能被豐田搶走的量能有多少呢?加之,主銷價位并不在30萬以上的本田系MPV,理論上和賽那并不重疊。
所以,和賽那真正能從客觀角度對等的也唯有別克GL8。平心而論,倘若在明年年初,賽那能和一汽豐田的姊妹車型匯合,別克GL8的銷量出現分流的情況是大概率事件。但要徹底取而代之,必然是不可能的。
GL8車系跨度達30萬的售價區間、異常豐富的產品陣線、高度成熟的售后服務配套體系等優勢,都是豐田短期內難以復制的。
而同樣的道理,對于產品力出眾的起亞全新一代嘉華和價格占優的現代庫斯途,也一并適用。其次,在30萬元級別的車型中,此類MPV對于私人用戶而言,也遠比豐田漢蘭達這類中大型SUV的吸引力小得多。其空間多變性的優勢在SUV所具有的綜合素質下,并非是一個能保證穩定輸出的火力點。
車市發展到今天,各個細分市場迎來送往的過客多如牛毛。MPV在其中充當的角色就未靠近核心地帶半分。在別克GL8的封堵下,從馬自達8開始,到去年上市的大眾威然,也未曾出現過一個能打的。
可見,在如此背景下,與其說是各大廠商嗅到了MPV發展的風口而紛紛出招,倒不如將之歸結于,隨著各級產品悉數引入中國,MPV不過是他們最后一張能拿得出手的底牌罷了。發布時間的趨同并不意味著,整個市場的格局出現了松動的跡象。
豐田固然強勢,在MPV領域的耕耘也一向位于金字塔頂端。有著平行進口版Sienna樹立起高端形象的前提鋪墊,“半價買Sienna”的夢想很快將成為了行業佳話。
不過,和能改變產業結構的新能源車相比,MPV迄今都不是一個能改變車市格局的車種。當總量幾乎是一個恒定的數值,“此消彼長”才是這個市場一貫有之的發展態勢。
至于賽那,它做到的就是在特定的時間,特定的場合,為中國車市帶來了一個足具議論價值的話題。哪怕在明年,“加價提車”是這款車在終端市場上呈現出的樣子??墒?,就豐田往日的發展思路來說,如何最大限度地賺取利益,也遠比奪下市場份額來得更為重要。要想借MPV之名,在這種每個在局者各司其職的氛圍里,引發“量變引起質變”的格局重塑,難。
而媒體的聲量狂歡,終究不能代替行業規律與市場需求,對整個汽車產業的格局進行宣判。至于車企,就更不可能指望一款市場總需求相對有限的產品,成為自己擊敗對手、獨占鰲頭的法寶。
終究,贏大勢亦若烹小鮮,你必須注重每一塊磚對構建大廈的意義,但不必指著其中一塊磚說:“看哪,這就是整個伊甸園?!?/p>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5390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