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國乘用車銷量全球占比突破32%,成為穩定并引領全球汽車產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但是當2020年以“十三五”的最后一年落下帷幕,6年前定下的宏大目標能夠實現者寥寥。而在諸多的不確定性中,眾多車企已然開始為“十四五”規劃了新的目標。
“十四五規劃現在真的不太好做,因為市場不確定、不樂觀,整個行業都面臨著升級和洗牌”。不確定、不樂觀、要升級、要洗牌是中國汽車企業在“十四五”規劃中必須面對的狀況。
目前我國汽車保有量已達到2.92億輛,位居世界第一。2021年是我國“十四五”開局之年,作為生活需要的消費品,預計我國汽車保有量還有很大的增長空間。盡管未來的不確定性在增加,但主流車企的“十四五”規劃仍普遍“樂觀”。
爭自主不爭合資
站在新起點上,面對百年未有之大變革。當電動化、智能化、軟件等多因素重新定義的發展趨勢,車企該如何謀篇布局“十四五”。從最新透露“十四五”指標來看,皆不再一位強調銷量的絕對值,而是更加注重競爭性的指標,如市場占有率。
一直以來,汽車集團們提出的目標銷量,包括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同時包含了合資品牌的銷量。
從體量最大的上汽集團開始,根據上汽集團發布的“十四五”規劃,至2025年力爭進入全球車企前五,經營規模達到萬億級。到2025年,集團海外年銷量躍上150萬輛大關,歐洲等重點海外區域市場實現盈利;2025年歐洲市場銷量達到30萬輛,新能源車占比70%至80%。
雖然上汽集團沒有公布具體的2025年銷量目標,但是從目標排名來看,就算以2020年的銷量來看,全球前五的的銷量門檻在600萬輛。就算拋開每年的復合增長率,那么上汽集團的十四五目標銷量也會在600萬輛以上。
相比于上汽集團,緊隨其后的一汽集團對未來的描繪則更為清晰。其“十四五”規劃目標收入超萬億,銷量650萬輛,利潤超680億。紅旗品牌超100多萬輛,自主品牌超200多萬輛,紅旗新能源智能汽車占比超40%(全集團占比20%,自主乘用車占比超30%,紅旗品牌超過40%;到2030年爭取實現絕大部分自主乘用車電動化)。
東風集團制定了3個“一百萬”的計劃,到2025年,商用車、自主乘用車和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達到100萬輛。2024年將實現主力乘用車品牌全新車型電動化。值得一提的是,北汽集團并未立下具體目標,只提出“十四五”期間力爭每年平均提高0.2個百分點的市場占有率。
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公開表示,廣汽集團計劃在2025年實現整車銷量達350萬輛,新能源車銷量占比超25%;其中自主品牌銷量達到100萬輛,全面實現電氣化,力爭新能源汽車占自主品牌達到50%,新能源汽車搭載車聯網比例達到100%。
到2025年,長安品牌將實現年銷量30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占比達到35%。2030年,該公司計劃將長安品牌打造成為世界級品牌,銷量將達到450萬輛,新能源占比達到60%,海外銷量占比達到30%。
以上,中國六大汽車集團的十四五規劃目標已全部出爐。無論是對于自主品牌,還是對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都提出了更高的銷量要求。尤其是在今年自主品牌市場份額還是逐步增長,這也給自主品牌車企們提升了足夠的信心。
而存在的風險則是,在不確定的客觀因素影響下,接下來的4年里,車企目標的實現將一方面面臨轉型升級的變革壓力,另一方面則面臨著汽車零部件緊張、原材料價格上漲等困境。但是在新能源這個統一的趨勢下,已經讓車企們有了更為巨大的“野心”。
激進電動化
從當前各大車企公布的十四五規劃來看,從一汽開始,其他汽車集團開始對細分市場的占有率有了明確的目標。2025年的新能源汽車的銷量目標,除了長城比較激進的定在80%以外,基本在20%-30%之間,而造車新勢力們則顯然提出了更高的2025年銷量目標。
初步統計,1-8月汽車產銷有望突破1600萬輛,同比增長10%左右。其中,新能源汽車產銷預計超過170萬輛,同比增長兩倍,市場滲透率超過10%。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保守市場占有率將超過20%,樂觀預計將接近30%。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長城汽車2025戰略發布會上表示,至2025年,長城汽車將實現年銷售400萬輛、新能源汽車占比80%、營業收入超6000億元的目標,為此,長城汽車未來五年累計研發投入將達到1000億元。
吉利汽車對于接下來的發展也做出了展望,公布了5年發展規劃綱要:到2025年,市場占有率穩居中國品牌第一,銷量達到365萬輛(含極氪汽車),其中智能電動汽車占比超過30%;極氪汽車到2025年在高端電動汽車市場占有率居全球前三,銷量達到65萬輛。
如果說長城汽車80%的新能源汽車占比過于夸張的話,那么比亞迪的銷量目標就像一個潛伏的獵手。據了解,比亞迪內部的2021年銷量指引為80萬輛,2022年銷量指引為150萬輛,比亞迪內部制定的2025年銷量是達到300萬輛。
毫無疑問的是,在比亞迪的銷量中,新能源汽車已經占據主要份額。因此,盡管比亞迪沒有公布2025年的具體份額,但是以趨勢來看的話,其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只多不少。當然,更需要懷疑的是,比亞迪如何達到300萬輛的整體銷量。
除了上述品牌,還有不少車企也公布了2025年的銷量目標,像是奇瑞200萬輛、理想160萬輛、恒大100萬輛、零跑80萬輛、哪吒汽車50萬輛等等。也就是說在已經公開的數據中,這些車企的目標銷量相加已經超過了3000萬輛。
事實上也不必過于擔心車企們的銷量目標是否激進,因為按照“十三五”期間的完成率來看,無一家完成過。所以說,到2025年,對于市場會發生怎樣的變化,各家車企又能否實現自己的目標,我們還不得而知。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自主品牌已經開始意識到,在全球化的競爭中,無論是“減碳”還是燃油車領域的競爭,已經不再是自主品牌之間的爭奪戰,而是與外資品牌要一決高下的時刻到了。
自主品牌從平均售價的提升、新能源汽車市場份額的絕對領先,到自主高端品牌的不斷推出,對于自主品牌來說,品牌向上是必由之路,長期的規劃只是持續發展的基礎。
來源:汽車公社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5731
以上內容轉載自汽車公社,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