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吉利控股
作者| 吳曉宇
編輯| 王妍
幾經波折,沃爾沃的上市夢,終于圓滿。
10月29日,隨著吉利控股集團CEO、沃爾沃汽車董事李東輝和沃爾沃汽車CEO漢肯·塞繆爾森共同敲響開市鐘聲,也意味著沃爾沃在老家瑞典斯德哥爾摩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沃爾沃汽車以每股53瑞典克朗(約為6.2美元)的價格發行B類普通股,交易代碼為“VOLCAR B”,市場估值略高于180億美元。
不過從定價來看,沃爾沃最終發行價位于原定募股價格區間的底部。受股市波動影響,多家公司取消了原定的IPO計劃,沃爾沃則選擇縮減IPO規模。此前,根據外媒報道,沃爾沃將IPO發行區間定為每股53瑞典克朗—68瑞典克朗,頂部估值達230億美元。
這是瑞典歷史上規模最大的一次上市。對于沃爾沃而言,踏進資本市場也是過去十年轉型的一個里程碑時刻。而作為走在轉型路上的傳統車企,也意味著新起點的開始。
2010年,吉利控股集團收購沃爾沃汽車簽約儀式
在車企密集IPO,汽車股價節節攀升的當下,53瑞典克朗的價格,也迅速引發了行業討論。
據北歐模式報道,股票分析師Mohammed Salih評論稱,“沃爾沃選擇了之前公布的價格區間里最低的價格,想表達什么呢?是想告訴大家股票沒人要嗎?”
瑞典媒體每日工業報(DI)則認為這個股價簡直“便宜的讓人無法拒絕”。分析師估算出沃爾沃汽車的利潤收益率應該在6—7倍。在其看來,汽車行業發展前景好,風險中等,會讓任何一個投資者都“流口水”。
投資者則用實際行動來證明。據外媒報道,瑞典國有退休基金(AP-fonden)、Alecta退休保險等企業已確定投資意向,投資總額達141億克朗,約占總融資金額的71%。沃爾沃透露,“瑞典和北歐已經有超過9萬散戶報名購買股票了”。
不過在奧緯咨詢董事合伙人張君毅看來,這個發行價“也高也低”。相對于過去的收購價格,沃爾沃已經獲得了長足的進步。不過和從沃爾沃獨立的電動車品牌極星相比,同樣有登陸資本市場的計劃,后者的估值卻高達200億美元。而極星的成立時間不過4年,“反映出市場的喜新厭舊”。
張君毅補充稱,相比美股、A股,歐洲股市比較保守,不會給予特別高的估值。而傳統車企應該跟同一陣營的品牌做比較。
中信證券分析師王晨宇則認為,沃爾沃的定價算得上“比較合理”。“沃爾沃所確定的股價,是一個高端電動車品牌應該有的水平”。
在其看來,相比小鵬汽車和理想汽車上市時11美元和11.5美元,沃爾沃親民的價格更容易吸引多元化的投資者進來,“降低在財務層面對吉利的依賴,獲得日后持續、穩定的現金流支持。”
沃爾沃汽車首席執行官漢肯·塞繆爾森(Hakan Samuelsson)則表示,IPO的價格下調不應被視為負面信號,他“完全相信”這樣的融資規模已經足夠。
“這兩年是電動車上市的黃金時代”,王晨宇評論稱。如果僅從股價表現來看,新造車們紛紛乘著電動化的東風實現了市值的飆漲。截至10月28日收盤,蔚來汽車股價為40.8美元,相比發行價飆漲551%,總市值達到668.56億美元。
這也讓身處轉型當下的沃爾沃一心求上市。早在2018年,沃爾沃和吉利高層就曾針對兩家如何在瑞港兩地上市進行商討。彼時,其設想的方案是沃爾沃在斯德哥爾摩和香港分別獨立上市,吉利赴瑞典上市。
然而,出于種種原因,沃爾沃的上市夢始終未能成行。2020年2月,吉利官宣與沃爾沃“全面合并”。根據當時的計劃,重組后沃爾沃汽車的資產將納入吉利汽車香港上市公司,并考慮未來在瑞典上市。
然而,經過長達一年的談判,雙方最終放棄了股權合并的方案,變為保持各自現有獨立公司架構,只是在相關技術、供應鏈以及銷售渠道方面加深合作。這也為沃爾沃的獨立上市留下了可能性。直到今年5月,沃爾沃汽車才傳來上市的消息。
來源:吉利控股
毫無疑問,對于身處轉型當下的沃爾沃來說,每一步都需要大量的資本支持。
在電動化方面,沃爾沃正在研發純電動車型平臺SPA2。沃爾沃曾表示,基于該平臺,能夠推出高度自動駕駛量產汽車。雖然未曾公布平臺開發的具體投入,但根據沃爾沃財報,從2018年到2020年,沃爾沃的研發投入從109億瑞典克朗增長至114億瑞典克朗。
據官方介紹,未來沃爾沃產品都將搭載自研集成式車載系統——“VolvoCars.OS”。今年6月21日,沃爾沃宣布與Northvolt合作創建一家合資企業,研發和生產可持續電池,為下一代純電動沃爾沃汽車和極星汽車提供電池。
而對于全面電動化來說,這僅僅是一個開始。以大眾為例,當其開始布局生產平臺、車型規劃等一系列電動化操作,其研發預算也在隨之水漲船高。大眾計劃在2020-2024年5年期間,投入110億歐元用于電動車研發生產,并于2030年前追加投入至200億歐元。
招股書顯示,沃爾沃計劃募資的70%將用于電動化轉型,包括在工廠中添置大型壓鑄機,以生產一體成型的車身,新增電驅動和內置電池的生產線等。
在王晨宇看來,“沃爾沃若以燃油車估值上市的話,毫無疑問是種賤賣,而用電動車的身份上市,也有提高估值的目的所在。”此外,“市場化資本還將對‘佛系’沃爾沃的發展起到鞭策作用”。
沃爾沃汽車集團總裁漢肯·賽繆爾森曾坦言,沃爾沃謀求IPO,意在“加速實現全面電動化”。與此同時,IPO也將助力沃爾沃“實現銷量、營收和盈利能力的不斷增長”。
事實證明,燃油車的吸金時代已經逐漸過去。官方數據顯示,2017年到2020年,沃爾沃凈利潤從102億瑞典克朗下降到78億瑞典克朗,毛利率從22%下降到18%。
不過在電動化轉型這條路上,沃爾沃可謂“起大早,趕晚集”。早在2017年7月,沃爾沃就宣布將在2019年后停產燃油車。
然而,在提出“停產燃油車”時間表后,沃爾沃的電動車項目卻并未提速。直到2019年10月,沃爾沃品牌首款純電動車XC40 RECHARGE才正式發布。
今年3月,沃爾沃官宣稱,計劃2025年實現全面電氣化,屆時純電車型銷量占比將達到50%,其余為混動車型。2030年,沃爾沃將淘汰包括混合動力汽車在內的所有內燃機汽車產品。
這意味著,10年后,沃爾沃將告別燃油車,徹底成為一個純電品牌。
從2010年3月,花費18億美元成功“迎娶”明星沃爾沃,沃爾沃與吉利已經攜手走過10余年。
作為汽車史上著名的“蛇吞象”案例,彼時,沃爾沃汽車全年汽車銷量為33.5萬輛,營收957億瑞典克朗,年虧損卻高達51.9億瑞典克朗。即便如此,外界對于這場“聯姻”的質疑聲仍遠高于喝彩。
從如今的結果來看,11年間,沃爾沃汽車市值增加了9倍,銷量達到10年前的5倍,成績可謂亮眼。
來源:吉利控股官方
張君毅表示,如今沃爾沃的歷史使命已經到了一個階段,吉利應該會把精力放在自主可控的業務上,“這才是立身之本。”
招股書顯示,沃爾沃完成IPO后,吉利控股可選擇售出其價值30億瑞典克朗(約合3.52億美元)的沃爾沃股票,其對沃爾沃的持股比例,也將從97.8%下降到82%,但仍為沃爾沃的第一大股東。
“沃爾沃上市對吉利股份的稀釋是必然的。”在汽車行業人士王蒙看來,“就算出讓一部分股權,對吉利來說也沒有什么損失”。
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招股書顯示,沃爾沃不會獲得吉利控股賣出股票的資金,吉利將把股票換來的資金反哺自身。當下,吉利正在快跑擁抱新能源,這些資金能被吉利用來投入自己的現金流中,擴大生產規模,推進新平臺、新技術研發,“也是一件好事”。
“沃爾沃拼命上市,主要是為了新的流動性”,張君毅告訴未來汽車日報,后期吉利旗下還有很多企業上市或者在一級市場融資,總是有個先后次序,上市后,也可以流通變現。
更為重要的是,沃爾沃和吉利的關系已經進入到新的階段。
“沃爾沃的技術讓吉利造車入了門。”李書福曾這樣評價道。2010年收購完成之后,吉利和沃爾沃開始了多方面的合作。2013年,吉利和沃爾沃在瑞典建立了一個聯合研發中心(CEVT)。
在沃爾沃主導、吉利參與下,兩者共同研發了首個中級車基礎模塊架構CMA架構,領克01、領克02等車型便誕生于該架構。官方數據顯示,領克成立至今五年,銷量已突破56萬輛,平均年銷量為10萬輛。
如今,吉利歷時4年、投入超過180億元自研的浩瀚架構已投入使用,基于浩瀚架構打造的極氪001于近期實現了首批用戶交付。而沃爾沃也來共享技術成果,開發基于SEA浩瀚架構的車型。
在上市前夕,沃爾沃也開啟了一系列資產整合。自今年7月,沃爾沃表示,將先后從吉利控股手中,收購大慶沃爾沃制造公司、上海沃爾沃汽車研發有限公司的50%股權、以及吉利臺州路橋工廠的全部所有權。漢肯·塞繆爾森表示,“沃爾沃汽車將成為第一家完全整合其中國業務的全球汽車制造商。”
不過上市并非終點,前路的風險仍不可小視。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稱,從傳統車企到特斯拉、新造車,當前的新能源汽車市場是一個群雄逐鹿的時代,“沃爾沃能否在激烈的新能源汽車紅海中殺出一條血路,是等著沃爾沃自己去解決的問題”。
如今,沃爾沃正式獨立上市,吉利仍將是最大股東。但毫無疑問,在新關系下的下一個10年中,雙方的新征程也將正式拉開帷幕。
(注:應受訪者要求,文中部分人物為化名。)
未來汽車日報
來源:未來汽車日報
作者:吳曉宇
本文地址:http://m.155ck.com/news/qiye/159822
以上內容轉載自未來汽車日報,目的在于傳播更多信息,如有侵僅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轉載內容并不代表第一電動網(m.155ck.com)立場。
文中圖片源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admin#d1ev.com(#替換成@)刪除。